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备课素材托物言志诗的鉴赏知识储备1、概念: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常用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3、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托物言志类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一群小燕.(yān yàn)子飞过燕.(yān yàn)山山脉,飞向梦想起航的地方。

(2)战士们锻炼起来劲.(jìn jìng)头十足,将来一定是一支劲.(jìn jìng)旅。

2.比一比,组成词语。

络()捶()凿()焚()洛()锤()函()烫()3.给下面的诗句选择正确的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4.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何当”的意思是()。

A.何时将要B.什么时候C.当时(2)这两句诗中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

“”象征受到了重用,“”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4)诗句的意思是(5)诗句赞美竹子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B.坚韧顽强C.硬骨头5.比较阅读古诗,选择恰当的诗句填空。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远大的志向。

但表达的情感却又不同。

表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动摇的诗句是;表现诗人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6.诵读古诗,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石灰吟,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1)把诗句补充完整。

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3)诗句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

(5)在括号内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 )千锤万凿,( )烈火焚身,( )粉骨碎身,我( )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B.不管C.无论D.也阅读能力大提升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房兵曹胡马(1)解释词语:【唐】杜甫锋棱:堪: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2)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后四句写马的。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A.精神 B.形态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3)分析画线诗句,完成练习。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两句诗描写了胡马的和。

其中“”一词写出了马的疾驰。

在这两句中,是静态描写,是动态描写。

(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

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这首诗和李贺的《马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相同点是()。

A.比喻的手法B.托物言志C.以景写情思维创新大拓展8.结合下图,展开想象,把古诗《竹石》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参考答案1.(1)yàn yān (2)jìn jìng2.联络洛阳捶打锤子开凿信函焚烧烫人3.(1)B(2)A4.(1)B(2)何当金络脑踏清秋(3)千锤百炼(4)千万次捶打至今还非常坚韧,任凭你东南西北风。

(5)B5. B CA6. (1)千锤万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2)C(3)要留清白在人间(4)托物言志(5)AAAD7.(1)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甚至可以(2)B A(3)动作两耳四蹄轻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5)B8. 在山上,竹子紧紧咬定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原来是它的根深深扎进石缝中。

千万次捶打到今天身骨仍然很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对于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

这竹子好坚强啊,好执着!解析:这是把《竹石》改写成一段话的训练。

首先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并联系作者生活的背景,写成一段通顺的话。

第四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凿(záo)避(bì)僻(pì)(2)难写的字锤:左窄右宽,右边“垂”的第二横最长。

凿:下面“凵”里面不是“羊”。

避:注意“辶”里面左边部分不是“启”。

砖:注意第八笔是竖折撇,一笔写成。

泰:注意下边部分是“氺”。

鼎:上边是“目”,下部注意要写得左右对称。

(3)多音字燕劲埋难为兴嚼2.词(1)必须掌握的词埋头整理书籍文件含糊军阀避免组织警察局势严重新闻纷乱喊叫闪亮抽屉僻静剧烈粗暴便衣魔鬼包围肥胖苦刑自杀严峻态度残暴匪徒拘留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昏倒过度革命解放彻底意义文学剥削压迫缺点批评指出改正意见兴旺五湖四海共同目标责任解救奋斗牺牲应当必要炊事员制度寄托(2)近义词如~像似~像等闲~平常吟~诵焚~烧若~像坚劲~刚劲千锤万凿~千锤百炼粉骨碎身~粉身碎骨恐怖~恐惧沉着~冷静幼稚~天真会意~领会含糊~模糊占据~占领残暴~残忍粗暴~粗野严峻~严厉兴旺~旺盛压迫~欺压寄托~寄寓采用~采纳哀思~悼念批评~批判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照顾~照料斑白~花白厉害~严重安顿~安置艰苦~困苦结实~健壮脆弱~软弱灿烂~绚丽抽噎~抽搭无边无涯~无边无际喜出望外~大喜过望(3)反义词快➝慢清➝浊出➝入放松➝紧张坚劲➝动摇清白➝污浊幼稚➝成熟粗暴➝温和沉着➝慌张含糊➝清楚严峻➝和气残暴➝仁慈沉重➝轻松勇敢➝懦弱坚决➝犹豫兴旺➝萧条团结➝分裂坚持➝放弃采用➝舍弃衰弱➝健壮低沉➝高亢艰苦➝舒适严厉➝和蔼服从➝反抗收敛➝放纵饱满➝干瘪浪费➝节约粗糙➝光滑灿烂➝暗淡奄奄一息➝生龙活虎(4)词语归类①ABCC式词语:怒气冲冲热气腾腾类似的词语:气息奄奄千里迢迢情意绵绵秋波盈盈衣冠楚楚白发苍苍人才济济②ABAC式词语:不慌不忙类似的词语:冷言冷语一五一十人来人往一心一意十全十美百发百中毛手毛脚③描写外貌的词语:满脸横肉类似的词语:膀大腰圆披头散发虎背熊腰衣冠楚楚相貌堂堂冰肌玉骨冰清玉洁④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喜出望外类似的词语:兴高采烈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气洋洋喜笑颜开⑤量词一支手枪一间小屋一张脸一份报一个目标一个战士一个水塘一根缝衣针一条蚯蚓一丝笑意一条小鱼⑥动词整理书籍取出手枪挤满屋子收拾行李执行绞刑捡起报纸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提高勇气皱紧眉头克服困难安定情绪增强信心收敛笑容擦干眼泪⑦修饰词可笑的问题耐心地讲含糊地回答僻静的小屋恐怖的眼光粗暴的吼声残暴的匪徒平静而慈祥的脸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新鲜的鱼汤热气腾腾的鱼汤目不转睛地看着低沉的声音轻轻地摇摇头饱满的情绪不停地念叨金色的光芒⑧描写精神品质的成语:高风亮节拾金不昧助人为乐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扶贫济困除暴安良扶老携幼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漠的沙比作雪,把天空的弯月比作明晃晃的弯刀,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一片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

2.拟人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品质。

3.排比句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有力地说明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

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

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4.精彩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这句话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突出地表现了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三、考试热点1.《古诗三首》一课,三首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考试时常考查古诗句运用的写作手法。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考试时常考查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以及文章的写作顺序。

3.《为人民服务》一课,课文的第2、4自然段,常以课文内容填空或阅读的形式考查。

4.《金色的鱼钩》一课,课文题目的含义和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考试时常以判断、选择的形式出现。

5.第四单元习作,常以命题作文《我的心愿(梦想、理想)》的形式考查。

考试点睛古诗的写作手法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考查形式有:①写出下面的古诗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②理解古诗句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四、“1+X”阅读推荐篇目:王愿坚《七根火柴》推荐理由:这篇文章通过七根火柴的故事,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时的艰难困苦,体现了无名战士保存火柴的艰难,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英勇顽强、无私忘我、忠于党和革命的崇高精神。

阅读方法:这篇文章可以和《金色的鱼钩》一文进行对比阅读。

二者都是以事物作为题目,反映的主题思想也大致相同,两者在语言表达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表现了文中人物无私忘我、忠于党和革命的崇高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