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住宅建筑设计创新之我见

对住宅建筑设计创新之我见

对住宅建筑设计的创新之我见
摘要:随着现代住宅的技术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居住要求,更要“以人为本”,为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而住宅的建设一直是城乡建设的热点,住宅建设也从一开始对量的追求逐渐过渡到对质的追求,特别是住房制度的改革。

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度以及环境质量更关心。

本文综合住宅建筑设计进行了以下几点探讨。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空间分离
纵观住宅设计与建设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过去的住宅设计受所谓的造价标准限制,只能搞雷同化的标准设计,造成雷同化的建筑、雷同化的居室、雷同化的产品,使生活变得单调,冷漠,不能适应当代居民的需要。

2 与居住行为脱节。

片面理解住宅的面积指标,忽视了居住行为的基本空间尺度和面积的实际使用效率,造成居住空间的不合理配置,使居住行为不能有效地展开。

3 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不同时期住户对空间的使用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僵硬呆板的空间划分阻碍了生活质量的提高,造成空间的不合理使用。

4 难以实现住户参与。

定型元素的排列组合主要是在设计者进行方案设计时运用的。

设计完成了,组合就结束了。

住宅一旦建起来,变化就停止了。

然而人的需求,特别是个性需求,却不会停止变化,需求的变化需要空间和实体的变化来适应。

但在现在的体系
化设计中小规模的空间和构件是定型的、标准的、不易变的。

1住宅建筑设计
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蠢逼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隘,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

住宅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凡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靠亘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功臣能,使各自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

二是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阵亡车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三是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

普通住宅应参照国家小康型示范小区设计导则进行设计,并在套型、功能、环境、配套设施等方面适当超前,预留可以调整、改造的余地,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四五十年可改造。

住宅由于居住者年龄、家庭成员的变化,或由于变换居住者,应在必要时可对室内,布局、分隔灵活调整:也可以两套合一套,三套变两套。

四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爱好。

五是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

新科技的发展、推广应用已
由单一性逐步向集成化发展,住宅设计也应适应这趋势。

六是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2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
居住水平的提高,反映在居民功能上的一大特征,就是功能空间专用程度的提高,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越高,功能的使用质量也就越高。

1.公私分离,就是把家庭生活空间分为私密区和公共区,把卧室、工作室、专用卫生私密性要求高的房间划分为私区,把起居室、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门厅等划分为公区。

按公私分离原则进行生活行为单元组合设计。

2.餐寝分离、居寝分离。

将用餐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同时又将起居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

3.起居、进餐、就寝分离。

在面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设置专用的餐厅。

也可将用餐空间附带在起居空间内,或附带在厨房内形成餐室厨房,也可附带在门厅内。

3平面布局的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对住宅要求就不同;同一居住者在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

因此在住宅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

”部
分灵活“的单元大开间虽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间、入口和单元的形状但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在考虑每套住宅内部的灵活与多样性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套“与“套甚至“层“与“层“之间的灵活性。

在套与套之间的适当部位预留足够尺寸的墙洞,必要时可打通,或在适当部位楼板可以抽掉,形成跃层式住宅,以解决住宅套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落后的现象。

4提高厨房、卫生间功能质量
厨房应按家庭炊事行为合理设计灶台、案台、洗涤台、冰箱、排油烟机等的位置。

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 l 形及п形柜式布置较合理。

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能置放如电饭煲、微波炉等这些家电。

厨房设备应满足人体工效学原理及炊事操作流程,炊具、料具、储藏等易清洁,使用方便并整齐美观。

卫生间应随套型面积不断的扩大也相应增加。

如建筑面积超过 100m2时,设两个卫生间比较理想。

一般卫生间有浴缸、座便器、洗脸盆、洗衣机四大件,如家里人多最好是将洗脸、洗衣同浴厕二者之间用隔断分开。

暗卫生间应有换气扇等换气设施,使之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厨房、卫生间、设备、设施、管线等二次施工安装、装修的管线置于本层楼板上,二次施工原则上不影响邻居。

厨房卫生间设计应充分考虑改造的可能性。

5小区室内外环境
人们在生理上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心理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居住房间的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感;居住环境的艺术性、”
人情味“或高情感等。

创造环境,就是要在建筑内外创造具有大自然热点的、舒适、健康、有益于人们活动的空间,特别是在公共活动空间中,布置有艺术性的绿化、水面、座椅、交谈的场所。

在总图设计时尽量避免外部空间的呆板划一,努力创造一个活泼、生动有机的室外空间。

其次是环境设计,多考虑一些人际关系、邻里交往的需要,设置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在绿化设计时,应根据树的不同科目,
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的季节变化进行有效搭配,来增加绿化的层次感;用水面、绿地、铺地来划分地面,配置小品、雕塑,布置桌、椅,使绿地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同时还要强调各空间的可达性。

使人们不仅在交通上顺畅、安全、方便、易于接近,而且可使人们易于参加各种活动。

与自然有良好的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开辟视线走廊,在城市空间中创造自然环境之美,增加空间的场所感,给人以亲近自然的倾向。

此外,在多样化、省地、节能、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减轻自重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真正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居住环境。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住宅的建设一直是城乡建设的热点。

住宅建设也从一开始对量的追求逐渐过渡到对质的追求,特别是住房制度的改革,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度以及环境质量更关心。

这就要求在商品化住宅设计中首先要建立商品价值观念,住宅的功能、质量都要与其价格相联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精心设计,反复推
敲,力求住宅精巧与合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