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目的:对大学生择偶观进行调查,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而言,择偶
观早已形成了一种思想的范畴,个性化的延伸也使大学偶相较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
对此问题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转变。
二、实践内容: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问卷回收方式进行。
整个调查通过网络,以抽样调查的调查形式在各个宿舍区进行。
本次调查共采集样本151个,有效样本150个,有效率达99.3%,问卷来自各个宿舍,各个学校的抽样。
三、实践结果:
关于“大学中是否必须恋爱一次”分析
关于“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高达90%的大学生都认为会谈恋爱的原因是缘分来了。
关于“大学生择偶最重要指标”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现在大家择偶更注重内在,诸如人品实力和性格。
尤其是性格,占总体一半以上。
关于“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看法”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关于同性恋的看法
从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现代大学生
1在择偶观方面:可接受的的年龄差集中在0-5岁,择偶最看重内在,特别是性格,性格更偏向于与自己互补的。
普遍能接受异地恋(达76.67%)。
2.在表达方式上还是有些保留中国人的含蓄美德,选择先了解再考虑表白,表白方式也是私下和用通讯工具较多(达76%)。
3.在对待恋情的态度上较为专一,择偶也会征求长辈意见。
4.在一些观念上较为新和开放。
比如面对婚前性行为,只有7%的大学生反
对。
只有约10%的人是非常介意对方有过性行为和对同性恋的看法。
四、实践结果分析
当代大学生择偶观的转变是伴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开放程度随之增加而增加的,体现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观点,“物资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过程”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正如调查中的一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讳莫如深的同性恋,婚前性行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市场化,全球化。
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包容,开放。
而在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如此。
注:
大学生择偶观调查问卷
你的性别是------
1你的专业是
A理科B 文科
2.请问你当前的恋爱状况
A、谈过恋爱,现单身
B、谈过恋爱,恋爱中
C、初恋中
D、从未谈过恋爱
3.请问你认为大学中必须恋爱一次吗
A是
B不是
4..你在大学里会恋爱最重要的原因是
A.寂寞空虚冷
B.满足生理需求
C.缘分到了,爱情来了
D.为了结婚
E.大家都谈恋爱了,跟大队
5.你所能接受异性与你的年龄差距是
A零至五岁B五至十岁C十岁以上D无要求
6.你会偏向于选择
A 理科(男/女)
B 文科(男/女)
C 无所谓
7.、你会选择:
A.自己喜欢的
B.喜欢自己的
C.顺其自然
D.父母或者朋友选择的
8.你择偶时最看重的是
A.外形
B.实力
C.性格
D.家庭背景
E.人品
F.其他
9.对于对方的性格,你倾向于选择哪种类型
A.与自己互补型的
B.与自己类似型的
C.无所谓
10.对于异地恋,你的看法是
A.无法接受
B.可以接受
11.如果您有喜欢的人你会
A直接表白
B暗恋,等到适当的时机在告白
C先深度了解对方,再考虑要不要告白
D.不会主动告白
12.你偏向于用哪种方式表白
A、单独相处时当面表白
B、高调在人群中当面表白
C、通过短信、QQ等方式表白
D、不会主动表白
E、其它
13.你认为女生对于恋人以外的异性态度应该是
A、绝对冷漠,不接触
B、男女朋友在场的时候保持距离
C、和朋友一般自然相处
D 顺其自然
E、其它
14.在恋爱时,如果有其他的异性追求你,你的态度是
A、保持暧昧
B、毅然拒绝
C、看情况
D、其它
15.对于大学生而言,“毕业就意味着分手”,对此你认为
A.承认这样的现象很多,但对自己的恋情很有信心
B.承认并觉得自己很可能同样避免不了
C.毕业与分手没有必然关系
16.择偶时你否会征求长辈意见
A.会
B.不会
17.对于恋爱和婚姻的理解
A、恋爱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成熟,不需以结婚为前提
B、恋爱的目的是为了结婚
C、顺其自然,恋爱和婚姻没有绝对的关系
D、其他
18.你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A.反对
B.理解,但自己不会做
C.赞成,喜欢就可以
D.保留意见
19.你介意对方有过性行为吗
A非常介意
B 有点介意
B不介意
C无所谓
20.你对同性恋的看法
A.反对
B.理解,但自己不会是
C.赞成,喜欢就可以
D.保留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