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高一上学期地理12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3题;共102分)1. (4分) (2017高一上·邹平月考)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A . 耀斑爆发产生B . 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C . 黑子活动释放D . 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2. (4分)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是()A . 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B . 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C .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气温升高D .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 (4分) (2013高一上·泗县月考)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破坏性巨大.地震造成了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等8省市超过69000人死亡,约18000人失踪,财产损失巨大.灾害发生后,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助措施.材料二如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1)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对________的研究而得到的.(2)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B . 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C . 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D . 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3)地震发生时,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感受是.A . 左右摇晃;B . 上下颠簸C .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 .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4)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界面,B为________界面,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波速分别发生什么变化?________.(5)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4. (6分) (2016高一上·绍兴期中) 2015年11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宣布发现地球内部存在大量的钻石群,这些钻石可以通过岩浆活动进入地表。
该钻石群最有可能位于地球内部的()A . 岩石圈B . 地壳C . 地幔D . 地核5. (2分)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
回答。
(1)乙地的自然景观是()A . 季雨林B . 常绿阔叶林C . 落叶阔叶林D . 针叶林(2)下列有关4大卫星发射基地所在省份发展农业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描述正确的是()A . 甲——热量不足B . 乙——降水不足C . 丙——光照不足D . 丁——土壤6. (4分)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①两极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②农历不同日期看到的月相变化③航海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④某地降水量的多少发生有规律地变化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7. (6分) (2018高一下·射洪开学考) 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 AB . BC . CD . D8. (2分) (2017高一下·江西月考) 合恩角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阔的麦哲伦次南极生态区。
境内有南半球最大的“微型森林”(植株相对较小)和世界最南端的原住民雅马纳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威廉姆斯港当地时间(区时)18:50夕阳西下时()A .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 . 与该地区属一个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C . 樟树中学学生正在早读D . 我国长城站出现极夜现象(2)合恩角保护区内的“微型森林”的成因是()A . 气候湿冷B . 风力较大C . 土壤贫瘠D . 光照不足(3)达尔文在1834年穿过比格尔海峡时写道:“雅马纳人生活在杂乱的巨石、高山和原始的森林中,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
”“这里终年雾气笼罩,暴风雨不断”的原因主要是受()①沿岸暖流的影响②沿岸寒流的影响③寒冷的西北风影响④寒冷的西南风影响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②④9. (4分) (2016高一上·江宁期中) 2016年2月6日03时57分,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在台湾高雄市(北纬22.94度,东经120.54度)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完成下列问题。
(1)据材料可知,这次地震震源最有可能位于()A . 地壳B . 地幔顶部C . 地幔底部D . 软流层(2)关于此次地震图示成因正确的是()A .B .C .D .(3)对下列区域地震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南美洲的智利多地震与其处在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有关②我国台湾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有关③印尼南侧多地震与其处于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有关④美国西海岸多地震与其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有关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②④10. (6分)内蒙古高原从东向西载畜量的变化规律是()A . 逐渐减少B . 逐渐增大C . 先增大后减少D . 先减少后增大11. (4分) (2020高三下·北京开学考) 2018年中国成为俄罗斯石油的最大进口国,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将对世界未来能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当南部油气储藏区日落时,()A . 远东油气储藏区已进人新的一天B . 摩尔曼斯克港区破冰船正在作业C . 西伯利亚油气储藏区河流凌汛灾情严重D . 西北油气储藏区北冰洋沿岸人们正欣赏极光(2)中俄能源合作()①促进了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②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③减少我国东部地区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④减轻俄罗斯因欧洲市场动荡带来的经济压力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12. (4分) (2018高三上·海安月考) 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
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A . 向外海推移B . 高度降低C . 外坡受侵蚀D . 体积增大(2)拦门沙产生的影响有()A . 利于海水自净B . 增强航行安全C . 阻碍鱼类洄游D . 不利泄沙排洪13. (4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下左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及三大类岩石,箭头表示地质作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M处岩石形成过程及N处岩石类型分别对应于右图中的()A . ⑤PB . ①QC . ③TD . ④Q(2)有关左图中地形及地质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火山B . 乙处岩石受挤压,不易被侵蚀C . 丙处山岭从成因上看属于向斜山D . 丁处地质构造适合修建水库(3)形成N处岩石的物质来源于()A . 地壳B . 地幔C . 地核D . 岩石圈14. (4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期末) 下图为非洲局部区域图。
完成下面小题。
(1)渔场“K”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 . 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物质多B . 大陆架浅,光合作用强C . 上升补偿流海域,营养物质多D . 位于大河入海口,营养物质多(2)该区域东北部的狭长型湖泊大多属于()A . 构造湖B . 冰川湖C . 河迹湖D . 海迹湖15. (4分) (2016高一上·株洲期末) 锋面性质不同,产生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A . 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B . 甲图中暖空气被抬升,可能形成降雨天气C . 乙图中冷空气被迫下沉,多形成晴朗天气D . 乙图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2)我国东部受甲图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A . 长江下游伏旱B . 华北平原春旱C . 东北寒潮D . 江淮梅雨16. (4分) (2018高二上·汪清期末) 下面两幅聚落分布图是地理老师上课时通过百度地图展示给同学们的卫星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两幅聚落分布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图为山区聚落分布图B . 乙图中的聚落分布特点为棋盘式C . 乙图中的各聚落之间交通便利联系方便D . 甲图聚落分布呈团聚型,规模相对较大(2)老师为同学们展示百度地图中的卫星图主要来自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手段()A . RSB . GPSC . GISD . 4G17. (4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月考) 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此时正经受某天气系统的影响。
分析回答问题。
(1)最能反映P地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A . AB . BC . CD . D(2)观测发现,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夜晚气温较高,主要原因是()A . 有降水,大气中水的相态变化会放出热量B . 云量增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多C . 云量增多,大气的逆辐射强D . 云量增多,地面长波辐射增强(3)图中天气系统一般出现在下列哪一气压状况图中(单位:hp):()A .B .C .D .(4)若此天气系统快速由甲地向P地移动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有()①暴雨;②沙尘暴;③寒潮;④梅雨;⑤对流雨;⑥大雪A . ①②④⑤B . ①②③⑥C . ②④⑤D . ①③④18. (6分) (2017高一下·洛阳期中) 某城市正在积极推行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系统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A . 植物蒸腾减弱B . 下渗增强C . 地表径流增大D . 地下径流减少(2)因地制宜建设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可以()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②加重城市内涝③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③19. (6分) (2018高二上·山东期末) 下图是我国某地植被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地相比,乙地()A . 平均气温低B . 平均海拔低C . 平均坡度小D . 林带面积大(2)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地()A . 可能是湖南某山区B . 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 . 居民区位于河流冲刷岸D .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不明显20. (4分) (2013高一上·淮北期中) 读“海陆风形成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题.(1)此图表示的时间应该是()A . 白天B . 夜晚C . 冬季D . 全天(2)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高低顺序应该是()A . A>B>C>DB . A<B<D<CC . D>C>A>BD . C<D<B<A(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A . 大气的垂直运动B . 地球自转偏向力C . 水平气压梯度力D . 地面冷热不均21. (6分)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表面气温距平变化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