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厚积薄发— — —印度理工学院
厚积薄发— — —印度理工学院
[*]
院的院长; 各分院所在地的邦政府指定一人, 但这个 人必须是当地著名的科技专家或企业家; 全印度技 术教育委员会任命 $ 位来自教育学、 工程学或自然 科学方面具有专门知识或实践经验的专家; 每所印 度理工学院从该院评议会中任命两名教授。由于这 个董事会的多数成员不常来学校, 行使职能实际也 主要限定在 “协商与沟通” 层面。 学术自治、 学术自由风格的 ;2 体现教授治校、 &&’ 院务管理体制。真正具有独立行使学院管理权 力的是 &&’ 各分院设立的属于自己的行政理事会、 评议会以及自治校友会。这些部门的成员主要由教 授和科研人员组成, 没有代表政府的政党成员和官 员; 它们各司其职, 分别负责主管学校的日常行政事 务与学术研究工作及 “矫正” 职能。 &&’ 这种符合现 代大学要素的管理体制, 保证了行政事务与学术研 究能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独立决定, 从 而把决策失误减少到最低水平, 最大限度地克服了 官办行政教育对学术自治的干预。如在各理事会 中, 成员可以自由理性的讨论, 审核教职员工的意 见, 甚至否决院长的决定; 又如 &&’ 的教授人数是行 政人员的两倍, 他们大都集教学、 科研、 行政于一身, 尽管忙, 却有效抑制了官僚意识的萌生, 大大提高了 办学效率。因此, 基于 “学术本位” 的导向, &&’ 的教 授们都能完全超然于 “官念” 之上, 他们只信奉唯有 全身心投入学术并取得成就才能赢得社会尊重这样 一个真理, 根本不需要借助非学术性的舞台去证明 自己的存在价值。
[(]
二
适应岗位与创造就业一体化 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不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复制与传授, 而是 文明的传承与创造。换言之, “适应” 市场需求与 “导 引” 市场变改革是工程教育发展 “两位一体” 的神圣 使命。印度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就是围绕提 升学生的 “就业— — —创业” 能力为目标, 坚持多样性 与综合性相结合, 进而构建个性化和终身性的工程 教育体系。为实现这个培养目标, &&’ 采取了多项措 施: 一是不惜重金多方聘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 教
["]
如此多的 $$% 毕业生跻身占据美国知识科技界 以及大型企业的重要位置, 足以证明印度理工学院 的办学水平。这所被称为印度 “科学皇冠上的瑰宝” 的学校, 已经成为印度国际竞争能力提升的标志。 在国际高科技领域的人力资源市场, 有人说, 当前最 具国际竞争力、 最受欢迎的 “产品” , 无疑首推印度理 工学院的毕业生。为方便网罗人才, 甲骨文、 $EF、 微软、 思科、 惠普等公司都在这些学院均设有办事 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 毕业生的质量可与麻省 理工学院、 加洲理工学院以及巴黎综合技术大学相 媲美, 难怪比尔 2 盖茨先生称 $$% 是 “改变了世界的 [!] 了不起大学” 。前不久, 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院 的院长打电话给 $$% 卡拉格普尔 ( GA5H5CI>H) 分院院 长戈什, 请求他 “把全部毕业生都送到马里兰大学”
摘
要:印度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发展中人口大国, 近些年竟 “奇迹” 般地在国际高科技领域
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并占据重要位置, 探究原因, 印度理工学院在其背后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本文 作者从印度理工学院管理体制、 人才培养模式两个大的层面, 分析归纳了这个学校成功的因素。 关键词:印度理工学院; 软件; 体制 $$%; 中图分类号:&!# ’ #(), &!# ’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0" ()##!) #, ’ ##., ’ #! 业集中地矽谷的新移民企业家进行了一次调查, 在 约 !#3 的企业是由印度 )### 多个新成立的企业中, 人开办的, 这当中又几乎有一半是印度理工学院的
。
于是, 印度又分别在孟买 (!"#( 年) 、 马德拉斯 (!"#" 年) 、 坎普尔 (!")+ 年) 、 德里 (!")! 年) 等地各建立了 一所印度理工学院, !"") 年印度又在东北部创办了 第 ) 所印度理工学院。 为与 《科学政策决议》 相适应, 保证印度理工学 院的健康发展, 印度政府于 !")! 年又颁布了由议会 通过的 《理工大学法》 , 明确规定高等工程技术教育 的最高学府享有与大学的同等地位, 是法定的全国 重点大学。同时该法律还规定: 印度现任总统是各 印度理工学院的 “视察者” (,-.-/01) , 以确保国家对 学校办学方向、 办学方针的控制及调整。 从表面上看, 印度理工学院作为国家法律 “点 名” 的重点大学, 可能容易出现因官僚体制运作而衍 生所谓 “行政教育” 通常存有的毛病。但由于印度政 府筹建印度理工学院的定位思想, 首先就形成了一 个符合现代大学办学诸要素的意识, 所以, 政府行为 实际是以 “无为无不为” 的方式介入学校管理的。而 政府这种无为无不为的管理模式, 恐怕就是形成印 度理工学院管理特色并导致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上级管理体制” 。印度理工 !2 务虚不务实的 学院各分校均设有高级委员会, 其成员直接由总统 任命。然这个名义上的最高权力部门, 与学校并不 存在实质性的 “上下级” 行政领导关系, 也不干预各 万 方数据 理工学院的具体决策, 它只是定期对学校的工作进
行检查, 其职能主要起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 “沟
一
办学沿革和行政管理体制
通” 作用。此外, 针对印度各理工学院的事务, 还设
["] 有 “主管人员董事会” (30415 06 7891:01.) 其中主席 由视察者任命, 其他成员主要有: 印度理工学院各分
印度理工学院成立于 !"#! 年, 当时印度刚独立 正是百废待兴的发展时期。面对满目疮痍、 百 $ 年, 废待兴的局面, 在颇具远见卓识的首任总理尼赫鲁 的领导下, 印度政府于高等教育方面采取了多项措 施, 建立了门类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并使已有的高 等教育具有本国的特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 金帮助下, 首先组建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 %&’) 模式的印度理工学院。第一所 !"#! 年建在印度东 部加尔各答附近的卡拉格普尔, 当时的校址选定一 所英国人专门囚禁印度反英人士的监狱为校址。选 择这个校址的目的旨在激发印度学子的爱国热情, 明确学习目的以报效国家。!"#( 年, 印度政府颁布 《科学政策决议》 , 就科学研究与发展提出 ) 大目标, 其中与高等工程教育有关的两点是: 保证在国内培 养一批高质量的科学家, 并视其为国家力量的重要 组成部分; 尽快执行各种培训科技人员计划, 以满足 国家在科学、 教育、 工农业、 国防等领域的需要
[(] 去, 并许诺给所有学生提供资助 。 )### 年 《亚洲
。
印度软 1 2 巴拉先生的自信是有道理的。目前, 件产业的产值约每 "0 个月就翻一番, 软件开发和用 户软件占全球市场份额达 )#3 , 仅次于美国。)### 年印度软件业总产值达 0, 亿美元, 出口额为 !# 多 亿美元, 占其出口总值的 "#3 以上。根据印度国家 软件与服务协会 ( 4566789) 的统计, )### 到 )##" 年 印度软件出口额为 .) 亿美元, 预计 )##) 年底将达 中国 "*** 年软件出口额只有 0( 亿美元。相比之下, [)] 到现在尚未突破 "# 亿美元 。 " 亿 ,### 万美元, 印度是目前发展中国家第一个主要依靠头脑而 不是依靠传统的制造业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率的国 家。那么, 支撑这个国家在信息革命风口浪尖上的 基点是什么呢。是一个中国人也许还不太熟悉的 “世界著名大学” , ( 印度理工学院 $:;<5: $:6=<=>=? 8@ 简称 $$%) 。 %?7A:8B8CD, 据有关资料统计, 印度从事软件行业人员有 )( 万人, 其中 0 万人直接向欧美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而 这 0 万人中大多数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 美国加洲 大学帕克莱分校副教授萨克斯最近对美国高科技企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M8"2"!2 482,
1?I=2 )##!
J8>H:5B 8@ K>:5: $:6=<=>=? 8@ L:C<:??H<:C
厚积薄发— — —印度理工学院成功南 湘潭 !"""#")
[,] 毕业生 。
在一般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 大多似对印度存 有一种不屑的心态, 认为这只是个民族矛盾冲突频 繁、 贫穷封闭、 基础设施落后的人口大国。但正是这 个国家, 尤其是近些年, 开始渐渐清晰地显示一个世 界大国的潜质。对此, 印度经济学家 1 2 巴拉更是直 言不讳: “0# 年代是亚洲 ‘虎国’ 的时代, *# 年代是中 国的时代, 而信息技术革命将使这个十年期成为印 度的时代
)##! ’ #, ’ #0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湖南省 )##" 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 (湘教通 "/0 号, 编号: 。 0) -)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 黄俊伟 ("*(* ’ ) , 男, 湖南湘潭人, 教授, 研究方向: 教育社会学、 比较教育。
)$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 年
第?期
黄俊伟等: 厚积薄发— — —印度理工学院之谜
%"
授来校任教。印度理工学院师生比例可能是全球大 学最高的之一。世界性的大学师生比例一般为 !: 而印度理工学院则为 !: !" 至 !: #$, % 至 !: &。这样 高的师生比例, 使因人施教、 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可能 性大幅提高, 学生的质量自然会得到保证。 二是入学门槛高, 要求严。在印度, ’’( 是享有 “入学难、 学习难、 毕业难”三难之名的 “斯巴达” 式 大学。它入学竞争异常激烈, 每年全印度有 !$ 万多 [!$] 人报考该校, 但录取率极低, 不到 ! ) *$ 。对学生 而言, 考入 ’((, 既可能是荣誉也可能是噩梦, 因为 学校给他们制订了近乎苛刻的学习要求。 !+,$ 年 毕业于 ’’( 孟买分院, 现任美国万国宝通银行行政 总裁的麦尼扎斯, 就对该校主讲电机工程课程的卡 马教授的教学轶事记忆犹新。这位被学生们称为 “暴君教授” 的人, 评分方法别具一格: 不论全班学生 的考试成绩如何, 他只会评出一个 - 给最好的一 个, 其他的不管究竟怎样, 都只给 /、 . 也只有一个, 甚至 2; 这位教授的理由是: 0、 1、 ’’( 是英才云集之 地, 不能让这些人成为三流货色。互联网浏览器创 始人之一的哈裹纳拉仁, !+&& 年毕业于 ’’( 马德拉 斯分院, 他介绍了当时该校电机工程教授雷迪的 “独 特” 评分方法: 每道题目的答案, 要求准确到小数点 后第四位, 算不准, 得零分。就这样, 吃 “鸭蛋” 变成 常事, 有的学生甚至由年头吃到年尾。正是这种严 格的要求, 才催生了 ’’( 的高质量。一些学生因通 不过学校的考试或不适应学校严格要求的巨大压力 而被无情淘汰, 其比率高达 #$3 。 三是重视实践性教学, 学校教育与产业互动保 持高度协调。 ’’( 的负责人认为, 学校的责任就是要 利用业界的力量, 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对科技 产业发展有充分了解、 接触的校园环境。为提高学 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甚 ’’( 各分院均建有实习车间, 至还开设了一般职业学校才讲授的技能课, 如开机 床、 操作发动机等。此外, ’’( 有许多专业课程直接 由 “业界老师” 主讲。如 ’.4 公司的 “电子商务最新 运用” 、 摩托罗拉公司的 “通信软件” 等。因这些 “业 界老师” 教的都是最新的软件技术, 使学校教育内容 与产业动态保持了密切关联; 这样, 学校与业界便共 同串联建起了一个互利互惠的循环体系: 产业界提 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学校搭桥运输养分, 学生毕业后 投身产业, 又把吸收的养分回馈产业。这种真正意 义的互动产学研模式, 保证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 业界的创新体系不脱节, 这也是业界人士特别偏爱 万 方数据 ’’( 毕业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