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的基本概念二、战略环境的基本含义三、战略环境与战略(一)战略的含义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通常指军事战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
战略在军事斗争实践中产生,并随军事斗争实践不断发展、深化而丰富和完善。
战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国家根本性的军事政策,是军事活动主要依据,是运用军事力量支持和配合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重要保障。
(二)战略构成要素1、战略目的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战2基本依34决策机(三)决定战略的要素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总和。
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战略走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政治因素政治对战略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它将决定战略的性质和目的,赋予其任务和要求,影响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整。
战略服从服务于政治,满足政治的需求,完成政治赋予的任务。
34关系。
5战略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在战略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持久性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特征。
它是一个民族与文明的历史经验、民族特性、价值追求以及文化心理在战略领域的集中反映。
6、国际法国际法是调节武装冲突法律依据,是影响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
其作用:揭露敌人争取战略主动地位的有力武器;区分战争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确定和惩治战争罪犯。
(四)战略的基本特征12国家或3连续性--平时和战时均存在。
4、预见性预见性是谋略的前提,决策的基础。
能揭示未来事件的特点、规律,他是制定、调整和实施战略的客观依据。
5、谋略性战略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一种策略,它的目的是要"不战而屈人之兵"。
(五)战略的分类科学地进行战略划分和建立合理的战略层次结构是战略理论与实践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战略理论与实践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依据不同的战略目的和战略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个性特征可以将战略划1234、略。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地理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客观条件。
(一)国际战略环境国际战略环境是指,在一段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斗争与合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总体情况和趋势。
他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的综合体现。
研究国际战略环境必须突出以下几点:时代特征;战略格局;战略动向;战争和平趋势;周边安全形势。
1、时代特征时代特征反映了世界发展总进程中的矛盾领域和斗争状况。
时代特征是世界性的、阶段性的,它所反映的是世界的总貌,是整个世界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总的标志。
2、世界战略格局345(二)国内战略环境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战争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国内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它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情况和地理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和综合国力等。
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国家的地理位置、幅员、人口、资源、地形、气候以及行政区划、交通、要地等状况。
地理环境不仅是制定战略的重要客观依据,而且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加强对地理环境的研究与认识,是使战略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
23(一)主观战略是建立在客观战略环境基础之上战略环境是独立于战略指导者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事实。
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客观依据。
战略指导者只有实事求是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及其影响,才能找出其中的特点与规律,并根据这些特点与规律制定出正确的战略。
(二)战略对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具有能动作用。
战略对维持或改变战略环境有重大影响。
在一定物质条件下,正确的战略可以改变险恶、不利的战略环境。
错误的战略,则会使环境恶化或使困境加剧,招致全局失败。
战略指导者必须制定符合客观实际和斗争发展规律的战略,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改变不利战略环境或争取有利战略环境,争取胜利。
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构成要素主要是国际战略力量。
国际战略力量的行为能力主要是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主要由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科技力量、社会文化力量等组成。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是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关系。
国际战略力量对比表现在影响力的对比。
影响力又表现为主导性力量、从属性力量、潜在力量和战略地位。
(四)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1、单极格局1234二、世界新格局展望(一)两极格局解体(二)过渡性战略格局的特点(三)过渡性战略格局的发展态势(一)两极格局的解体1.第一阶段.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两个阵营对峙的阶段。
2.第二阶段.60年代以后,世界进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时期。
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雅尔塔两极格局"逐渐走向衰落。
(12、美俄仍是世界军事强国。
3、不可能是美、欧、日三极。
4、由美、欧、日、俄、中、印等多极构成。
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演变与现状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发展趋势三、我国的周边安全政策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周边安全环境是周边地区各种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和产物。
周边安全环境对国防建设具123456我们的原则与对策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
(二)海洋权益问题1、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东海:面积770000平方千米,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
冲绳海槽大部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很陡,形成西部大陆架和东部岛架天然分界。
但日本却提出以东海中心线为界,企图占去我2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钓鱼岛:位于台湾东北约120海里处,由数个岛屿与岛礁组成,面积3.64平方千米。
公元1403年以前,钓鱼岛即被中国人发现并命名,明朝把钓鱼岛正式划入了中国的海防范围。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将钓鱼岛群岛随同台湾一起割让给日本。
1945,于19712A60版的自6070B多家了若干个军事基地,派驻了2000多名军事人员,坦克60多辆,火炮数百门。
2、菲律宾侵占了8个岛礁,与15家外国的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钻井数十口。
1991年钻井3口,每口井储量1 亿吨以上,每口井日产原油700余吨,并在岛礁上修建了军事基地,同时还炸毁了我设在岛礁上的标志。
3、马来西亚侵占了3 个岛礁,与27家外国石油公司联合开采石油,开采面积达24万km2,已深入我传统领海120海里,年开采石油800万吨,天然气110亿m3。
在侵占的岛礁上派了驻军,修建了军事基地。
4、印尼侵占了我传统海域5万km2,打井17口,其中有一口天然气井为世界十大气井之一,储量达11亿m3。
5、文莱侵占我传统领海海域3000km2,打井200多口。
C海日本、Da.形势:目前的局面表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出于侵占海洋国土的需要,印尼、文莱处于掠夺海洋资源的目的,必然会一保现在已经占领的岛礁,二夺另外一些岛礁。
越南加入东盟,其目的是想与东盟联合行动;菲律宾态度积极,是想借助越南的力量抗衡中国。
美、日、俄则从大战略考虑,期望南海局面长期维持下去。
b.原则与对策: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与东盟对话,争取和平解决;发展海、空力量,保证制海、制空权;揭露美国、日本、俄罗斯的阴谋;320003个边麦克马洪线1914年,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构想了一条印藏分界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
麦克马洪又利诱西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
当时对西藏拥有主权的中国政府并不知道什么此事,达赖喇嘛和噶夏政权也未给其参加西姆拉会议的代表有划界的授权,后来了解了情况的噶夏政权对麦克马洪画的线不予承认。
当20多年后,英国政府正式把麦克马洪线标入地图和政府文书后,也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
1947年,当刚独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馆时,国民政府也对印度代办明确表示不承认麦线的态度。
中越边界问题经过条约》效。
4(一)战略平衡稳定了周边安全环境二)应对国际犯罪具有共同安全利益(三)外交的发展减少了军事冲突(四)经济的崛起巩固了国家的安全地位(一)战略平衡稳定了周边安全环境与中国利益一致性较强的国家。
巴基斯坦、朝鲜、缅甸、尼泊尔、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及中亚等国希望中国进一步强大,减少美国干涉他们内部事务的压力。
其中有些国家需要中国的安全支持,中国的强大对维护这些国家的安全有着直接的作用,这些国家希望亚太安全战略平衡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作。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不断推进,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全面交往深入发展,与各国互利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
三、我国的周边安全政策(一)改善在亚太多边关系中的现实处境(二)构造以中俄关系为核心的欧亚大陆战略(三)提升在亚太及世界大国中的战略地位(四)从全球利益角度构建中美关系(五)推动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一)稳定两翼:改善在亚太多边12(二)12(三)123(四)123、要突出核心利益,减少美对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干涉。
(五)打牢依托:推动多极化格局和国际新秩序的形成1、继续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政治影响力。
2、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3、积极参与建立和促成区域性合作组织,使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获取更大的地缘战略力量。
复习题1、简述战略及其各要素。
2、战略环境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如何分析威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