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字经测试题

三字经测试题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一、选择题(100题)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告诉我们(A )A、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B、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C、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D、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2、人之初,(B )。

性相近,习相远。

A、性乃迁B、性本善C、贵以专D、习相远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这个故事发生在(B )身上。

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4、“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中的“菽”指的是(C)。

A、小米B、高粱C、大豆D、玉米5、“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

A、猪B、鸭C、鸽子D、狗6、“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7、“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C )。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C、要学会谦让8、“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B)A、李世明B、朱元璋C、赵匡胤D、成吉思汗9、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B)A、宋国B、鲁国C、赵国D、楚国10、“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哪位皇帝?(C)A、周武王B、秦始皇C、刘邦1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程颐和程颢D、毛泽东和周恩来12、“昔孟母,择邻处。

”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搬了(D)次家。

A、4B、2C、1D、313、“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不爱学习,孟母就剪断(C)上的布来告诫孟子求学不能半途而废。

A、洗衣机B、纺纱机C、织布机14、养不教,(A )。

A、父之过B、师之过C、子之过D、母之过15、(B),非所宜。

A、幼不学B、子不学C、老不学16、“养不教,父之过。

”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不好好教育他是(D)的过失。

A、母亲B、孩子C、父亲D、爷爷1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告诉我们人如果不(A)就不会明白做人的道理。

A、学习B、做事C、做手工18、告诉我们要从小做起,向老师和朋友不断学习的是(C )。

A、玉不琢,不成器。

B、人不学,不知义。

C、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19、《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发生在(B)身上。

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荀子20、《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A )A 孟子的母亲B 老子的母亲C 孔子的母亲21、《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C )A 黄香B 曾参C 窦燕山22、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B)A、乐器B、精美的工艺品C、才23、《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C)A 要认真学习B 要帮助别人C 要学会谦让24、冬天替父亲暖被窝的是(B)A 李白B 黄香C 曾参25、“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

”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A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6、“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A)A.如果,假如。

B.苟且C.尚且D.姓苟的老师27、“幼不学,老何为”中“为”的意思是(D)A.为了B.因为C.为什么D.作为28、“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讲的是什么故事?(D )A、孟母断机教子B、黄香温席C、孔融让梨D、五子登科29、“苟不教,性乃迁”中的“迁”的意思是(D)A、避开,离散B、晋升或调动官职C、放逐,贬谪D、改变30、“首孝弟,次见闻”中“弟”的意思是(B )A.弟弟B.弟,即“悌”,指尊敬兄长C.弟,即“啼”,哭泣的意思D.兄弟之间31、“此五行,本乎数”中“数”的意思是(D )A.数字B.数学C.音shǔ,数(shǔ)数(shù)D.道理,数理32、“丝与竹,乃八音”中“丝竹”的意思是(C )A.丝绸和竹子B.一种名叫丝竹的竹子C.指琴瑟类弦乐器和箫管类乐器,或制作这两类乐器的材料。

D.泛指音乐。

33、“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这“五子”指的是哪五位人物?(B)A.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B.孔子、曾子、孟子、老子、庄子C.孔子、孟子、曾子、老子、庄子。

D.荀子、扬雄、王通、老子、庄子34、“中不偏,庸不易”中“中”的意思是(B)A.中间,当中。

B.分寸恰当,不偏不倚,古代认为是一种最高的德行。

C.适当,适中。

D.内心,内情。

35、“自修齐,至平治”中“修”的意思是(C)A.整治,修理B.长,高C.修身,提高修养、完善自身。

D.修饰,装饰36、“号《六经》,当讲求”,这里讲的《六经》指的是(A )A.《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经》B.《诗经》、《尚书》、《易经》、《周礼》、《春秋》、《乐经》C.《诗经》、《大学》、《易经》、《周礼》、《春秋》、《孝经》D.《诗经》、《尚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37、“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中《四书》指的是(B)A.《小学》、《大学》、《孝经》、《六经》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C.《论语》、《春秋》、《尚书》、《诗经》D.《诗经》、《尚书》、《周易》、《礼记》38、“孝经通,四书熟。

”中“通”的意思是(C)A通过B通知C通晓39、《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孩子,五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A)A窦燕山B曾参C黄香40、周公著作了什么书?(C)A《诗经》B《论语》C《周礼》41、《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B)A古诗B四诗C唐诗42、“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说明学习要( A )、能吃苦,还要有坚强的意志。

A自觉B靠父母C靠老师43、《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 C )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

A成人B老年人C儿童44、“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一句教育我们要向黄香一样( A )。

A孝顺父母B爱学习C爱游戏45、《三字经》中介绍了一位四岁能让梨的孩子是谁呢?(B)A司马光B孔融C李白46、“三传者,有公羊,有左传,有谷梁。

”《公羊传》《左传》《谷梁传》是为(A)做的注解和补充。

A《春秋》B《论语》C《大学》47、《三字经》告诉我们阅读(B)应该理清朝代的更迭变化,知道历代兴衰的概况。

A经书B史书C音乐书48、《三字经》中的“三皇”指的是(C )A唐尧、伏羲氏、黄帝B神农氏、伏羲氏、虞舜C伏羲氏、神农氏、黄帝49、《三字经》中的“三王”指的是(D)A唐尧、伏羲氏、黄帝B神农氏、伏羲氏、虞舜C伏羲氏、神农氏、黄帝D大禹、成汤、文王和武王50、“八百载,最长久。

”是说历史上统治最长久的王朝是(A )A商朝B夏朝C周朝51、“五霸强,七雄出。

”指的是(A)A春秋时出现了五位霸主,战国时出现了七个诸侯国称雄。

B春秋时出现了七位霸主,战国时出现了五个诸侯国称雄。

C战国时出现了五位霸主,春秋时出现了七个诸侯国称雄。

52、“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中的“赢秦氏”指(B)A刘邦B秦始皇C项羽53、“光武兴,为(C)。

”A商朝B夏朝C东汉D西汉54、“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A )。

”A两晋B东汉C西汉55、隋朝和秦朝一样,灭亡的原因大致相同都是由于(A)。

A统治者的残暴B国家的贫穷C统治者的无能56、“五代”指(B)A商朝、夏朝、周朝、东汉、西汉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C唐、宋、元、明、清57、“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说的是(D )A商朝B夏朝C周朝D宋朝58、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广阔的时期是(C)。

A商朝B夏朝C元朝D周朝59、“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是说学习经、史、子、集要(C )A早晚诵读B早晚思考C早晚诵读、思考60、《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该(A)A坚持不懈B凭着小聪明C小时候努力就行了61、“举神童,作正字。

”中“神童”指(B)A孔融B刘晏C黄香62、“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

”我们留给孩子最重要的是(A)。

A知识B金钱C满箱的金银63、《三字经》中的周处除的是(A )。

A独角蛟、白额虎B独角蛟、白额虎、雄狮C周处、白额虎、雄狮D独角蛟、周处、雄狮64、《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C),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A长大后B一辈子C刚出生的时候65、《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最终成为了(B)的一代名臣。

A东晋B西晋C东汉D西汉66、《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 A )是三害之一。

A周处B蛇C狮子67、《孟母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B)身上的。

A孔子B孟子C荀子68、( A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A《孔融让梨》B《孟母三迁》C《周处除三害》69、《三字经》中(C )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A孔子B孟母C窦燕山70、(B)这一句的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A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

B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C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71、“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 B )。

A子不学B名俱扬C断机杼72、( C )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A子不学,非所宜。

B教五子,名俱扬。

C幼不学,老何为?73、( A )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不应该的。

A子不学,非所宜。

B教五子,名俱扬。

C幼不学,老何为?74、(B)的意思是儿女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妻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

A子不学,非所宜。

B父子恩,夫妇从。

C幼不学,老何为?75、“君则敬,臣则忠”是( A )中的两义。

A十义B九义C八义76、兄折友,弟则恭的意思是( A )。

A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要和哥哥和睦B弟弟要让着哥哥,弟弟要和哥哥和睦C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要和哥哥不和睦77、“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中的六经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B)。

A 《左传》B《乐》C《公羊传》78、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A)。

A “三皇”B“三王”C“三帝”79、“人之初,性本善。

”的下一句是(A)。

A性相近,习相远。

B苟不教,性乃迁。

C号六经,当讲求。

80、“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中的“杼”读作(C)。

A shūB chùCzhù81、《三字经》中女子成才的榜样有( 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