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字经试卷

三字经试卷

三字经试卷第一课一、填空。

人之初,习相远。

,。

教之道。

二、判断。

1.《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是独角蛟、白额虎。

()2.《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

()3.《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最终成为了西晋的一代名臣。

()4.《三字经》中的周处除三害的故事中,周处不是三害之一。

()三、按要求写原文或意思。

1.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2.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间的差异不大。

但是随着后天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四、找错别字,将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进,习香远,苟不教。

性乃千,叫之道。

贵以砖。

()()()()()第二课一、填空。

昔孟母,,。

断机杼。

,,教五子,。

二、判断题:1.《孟子三迁》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孔子身上的。

()2.《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

()3.《三字经》中窦禹钧教育子女,很有方法,子女长大后,名扬四海。

()4.“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意思是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让孟子知道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

()5.“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的后一句是“子不学”。

()三、选择题: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2.《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位母亲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竟然三次搬家。

()A孟子的母亲 B老子的母亲 C孔子的母亲3.《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A黄香 B曾参 C窦禹钧四、按要求写原文意思。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搬家。

一次孟子逃学回家孟母气的剪断了织布机上织了一半的布。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找错别字,把正确的填入括号。

希孟母择令处逗燕山明俱杨()()()()第三课一、填空:,父之过。

教不严,。

子不学,。

,老何为二、判断:1.莫扎特在母亲的培养下,成为了一名音乐大师。

()2.孔子的儿子孔鲤学会了《礼》。

()3.幼不学,老何为是说: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能有什么作为呢()4.孔子认为《大学》和《礼》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5.子不学,非所宜。

是说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非常因该的。

()三、选择:1.孔子认为()和()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A《诗》 B《孟子》C《礼》 D《大学》2.孔子鲤的父亲是()A爸爸 B姐姐 C母亲四、按要求写意思。

1.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五、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养不叫,父知过。

()()叫不盐,狮知惰。

()()子不学,飞所宜。

()()幼不学,姥和为()()第四课一、填空:玉不琢,;不知义。

为人子,;亲师友,。

二、选择:1.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B、老婆婆C、老爷爷2.春季是四时之首。

()A、是B、不是C、不确定3.李白小时候十分()A、爱学习B、贪玩C、聪明D、助人为乐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A、乐器B、精美C、才三、判断。

1、李白小时候十分乐于助人。

()2、李白刻苦学习是受了老婆婆的启示。

()3、春季吃鸡肉,有助于养脾。

()4、中国人很喜欢玉,常用玉来做各种装饰品。

()四、把文中错别字圈出来,并改正。

玉不逐,不成气。

()()仁不学,不知意。

()()为仁纸,方少时。

()()亲师友,戏李仪。

()()五、理解下文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第五课一、填一填:香九龄,。

孝,所当执。

,能。

弟于长,。

首,次。

知某数,。

二、选择题:1.《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2.冬天替父亲暖被窝的是()A李白 B黄香 C曾参3.春季三个月,属()A金 B水 C火 D木 E土4.黄香受到过()的颁旨嘉奖。

A汉和帝 B汉武帝 C汉景帝5.春季要特别注意()的养护。

A肺 B脾 C肾 D心 E肝三、找错别字,将错别字圈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1.香九龄,能温习。

()2.弟于长,仪先知。

()3.知某数,识某闻。

()四.写出原文。

1.孝顺父母的品德是每个做子女的都应该具备的。

2.尊敬兄长的德行,是我们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则要学习文化,增长知识。

第六课一、填空,并解释下列意思。

一而十,,百而千,。

三才者,。

三光者。

三纲者。

父子亲,。

译:二、知文明意(给下面的问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魏微是一个()的人。

A敢于犯颜直谏 B胆小害怕 C忠心耿耿与君共同进退2.唐太宗是得到()的指导才冷静。

A魏微 B长孙皇后 C李白3.三才者指的是()。

A天地人 B日月星 C君臣义4.太阳系核心是()A一颗恒星 B天王星 C卫星三、判断正误:1.魏微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

()2.柑橘是适合春天食用的水果。

()3.唐太宗是一位聪明的君主。

()4.“三纲”就是臣子对君主要诚实。

()四、学文知行:明明读一年级时他不教顺父母,夫妻之间不是吵就是闹,我们能用《三字经》的一句话来劝答他们一家人吗第七课一、默写第七课:曰春夏,,,。

,。

,。

,。

二、填空:1.文中四时指2.文中四方指3.文中五行指四、选择:1.根据五行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均归于(),凡是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属于(),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属于();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归事物归属于()凡具有寒冷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A金 B木 C水 D火 E土2.按数学所说:“下()右()左()上()A东 B南 C西 D北3.四季正确排序是()A春夏冬秋 B春夏秋冬五、按要求写意思:1.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2.曰南北,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3.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第八课一、填空:五常是指:()、()、()、()、()。

六谷是指:()、()、()、()、()。

重义气的人是()。

二默写:曰仁义,,。

此五常,,,。

此六谷,人所食。

三、按要求写意思。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四选择:1.谁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钱学森 B袁隆平 C华君庚 D李四光2.民间有没有“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A有 B没有 C可能有 D不能确定3.考古学家在折江姚河姆度发现了7000年前的稻谷吗()A有 B没有五、判断:1.钱学森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民间没有的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3.考古学家没有发现7000年前的稻谷。

()4.《天工开物》是明朝科学家的着作吗()第九课一、填空:马()羊,鸡()(),此六(),人所()。

曰喜(),曰衰()、爱()(),七()具。

()土(),木()金,()与竹,()八音。

1.六畜是哪六畜:2.七情是哪七情:3.八音是哪八音:二解决问题:1.战国时期,是谁亲率大军讨伐孤竹国2.俞伯乐在东海蓬莱山创作了哪本书3.春分要多吃什么东西4.古人用什么做成笙5.古人用什么做钟和饶用什么蒙鼓第十课一、填空题:高,父而。

身,。

孙,至。

族,人之。

二选择:1.在九族中的第三代叫()A高祖 B祖父 C曾祖2.在()代以内为亲族。

A五 B二 C三3.《万石家风》讲述的是()教育子孙知错就改。

A孟子 B孔子 C石奋三、按要求写出意思。

1.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2.九族分别指哪些四、判断:1.九族中的六代为亲族。

()2.这一课告诉我们九族之间应互相尊敬,互相关爱,和睦相处。

()3.汉景帝称石奋为万石君。

()4.清明的时候应该吃汤圆。

()5.石奋是依靠绝食使他的儿女改正错误。

()6.这一课共讲了八族。

()第十一课一、填空:父子恩,,。

弟则恭,长幼序,,,臣则忠,此十义,。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的意思是。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的意思是。

二连一连:夫妇从友与朋这十种大义,人们应当遵守兄则友臣则忠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长幼序人所同长辈和晚辈之间要尊卑有序,朋友之间要守信用君则敬父子恩儿女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妻子要顺从丈夫此十义弟则恭君主对臣子敬重,臣子对君主忠诚三、判断正误:1.父子恩,夫妇从的意思是儿女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妻子要顺从自己的丈夫()2.君则敬,臣则忠是十义中的两义。

()3.兄折友,弟则恭的意思是哥哥要让着弟弟,弟弟要和哥哥和谐。

()4.古有朋友,三益三损是孔子说的。

()5.这一课主要写对朋友应同甘共苦、讲信用、重义气。

()6.在古时个有个叫孟光的女子长得又黑又丑力气大得惊人,到了三十岁还没嫁人,后来她说要嫁就稼梁鸿梁知道孟光的心意后娶了孟光,从此男耕女织,这个故事选自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一、填空题:须讲究。

小学终,。

《论语》《大学》合称四书,《小学》这部书作者是。

明读,,。

详,明句读,想建气派大楼的。

二、连一连:为学者明句读凡训蒙又要说明应在哪里停顿小学终须讲究明句读《论语》、《孟子》、《大学》详训诂至四书详训诂要详细解释字词的意义凡训蒙必有初至四书凡是教小孩子读书的三、判断:1.古人学习是十分强调循序渐进的,必须由浅入深。

()2.小学是学习洒扫、游戏、听课的事。

()3.《小学》这部书的作者是曾子。

()4.小学要懂得孝敬亲人,尊敬师长、敬爱长辈、亏待朋的道理。

()四、简答题:“古人学习,十分强调循序渐进,必须由浅入深,从学习一些启蒙知识开始。

”原文是:“读书”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

原文是:“为学者,必有初”的意思是:“详训诂,明句读”的意思是:三字经试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