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白皮书2019.12(第五版)仅适用于德州地区教师资格证试讲适用目录初中化学资格证面试*简案稿*模板------------------------------------------2初中化学资格证面试*逐字稿*模板------------------------------------------2初中化学资格证面试*简案稿*范例------------------------------------------3初中化学资格证面试*逐字稿*范例------------------------------------------4初中化学面试试讲/答辩真题----------------------------------------------5主编:袁老师2019.12初中化学资格证面试*简案稿*模板题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了解、认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通过)对......的探究过程,初步学会......,提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对化学的兴趣、好奇心、探究欲;②意识观念:科学的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可持续发展思想;③科学态度: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积极实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性质、概念原理(2)教学难点:抽象的、易错的知识点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实验导入、化学史导入、联系实际导入)实验法导入,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镁条,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镁条有没有金属光泽,引导学生拿砂纸对镁条进行打磨,并和打磨前进行对比,得出镁条被氧化的结论。
从而引出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2)新课讲授(知识点条理清晰的呈现)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请学生回忆铁、镁与氧气点燃的现象,教师用PPT展示铁、镁与氧气点燃的现象,并演示铝粉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与铁、镁和氧气反应的现象进行对比,结合“真金不怕火炼”,得出: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与氧气发生反应,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②金属与酸的反映提供铝条、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请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一下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所有金属都可以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吗?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相同吗?③置换反应引导学生书写铁、铝与盐酸、稀硫酸反映的化学方程式,发现其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由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成为置换反应。
(3)巩固练习练习题一练习题二(4)小结作业①请学生代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②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注意表格、逻辑清晰、作图规范)初中化学资格证面试*逐字稿*模板1.导入同学们,大家看一下这个影片片段,或者说同学们看一下我演示的这个现象,然石思考一下该现象跟化学有什么关系? (通过动画演示,复习知识,或者是图片、实物演示生活现象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
)2.探究学习(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就是跟你们刚才看到的这个现象有关系。
那么这个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在这里不得不引入一个新的物质(或者是实验)来给大家介绍。
原理是XX (这里插入基础知识原理)。
在实验之前大家先分析一下这个实验所用的试剂和实验用具,按照我们事先安排的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请我们的代表发言。
这里进行提问,然后以复述学生答案的形式来回答。
介绍今天研究的课题:简要介绍一下基础知识。
(在这里不要说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针对本堂课的课题,确定今天的实验任务,了解试剂和实验用具。
小组分工。
确定实验的开展。
(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实验任务需要哪些试剂和人和用具呢,我们按照之前的分组,给大家5分钟讨论一下,最终确定你们组的结论。
)(2) 好,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开始做这个实验,因为两组的答案不一样,所以我们以4为一个小组,自愿选择认可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好,这个同学的操作是这样的(进行错误操作的叙述)然后提问设置其他学生的正确答案。
设置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提出两组同时操作,更省时间,对比性也更强。
实验前:针对本次课题的特点,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这种现象是好的,说明你们都动了脑筋,但是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谁的结论是正确的。
实验中:老师下去巡察各组实验过程。
过程设置小组提出质疑,小组提出反驳。
这样,学生在争辩中,掌握了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对比法、控制变量法和定性实验万案选择等科学方法。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了,同学们,刚刚的实验过程你们发现了什么,希望咱们大家都记录总结一下,一会分组发言。
( 引得学生将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记录下来,并且引发课题)3.巩固练习+ 课堂总结带着学生做一个比较典型的练习题,点评这个题目。
然后说: 同学们本堂课你们主要收获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
并且联系实际生活,讨论本次课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如制取活泼的有色金属要用电解或置换的方法;制取黑色金属和其他有色金属都是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的方法;制备贵金属常用湿法还原等。
)4.作业右置作业一定要紧跟本堂课的知识内容。
5.结束语同学们,本堂课就上到这里了,同学们做好课下的复习,下节课见!初中化学资格证面试*简案稿*范例--氧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养成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收集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养成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2、化学反应的概念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六、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先播放影片,然后将几段不同内容的影片作为图片陈列并定格。
问:看了这段影片,大家联想到什么物质?影片介绍的是有关氧气用途,其用途是由性质决定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性质。
(二)课程新授活动一:如何区别空气和氧气问:你们桌面上没有标签的两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你如何区别呢?眼看、鼻闻能区分吗?讲述:在刚才的实验中,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但它在空气中则会熄灭,而将在空气中正在燃烧的木条插在氧气瓶中又会怎么样呢?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板书]实验方案:1、用两支带火星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2、用两支燃着木条分别插入两瓶中。
结论:1、氧气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或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活动二观察描述和介绍氧气的色、态、味、密度、熔、沸点讲述:我们就用这经检验过的氧气来研究它的性质;首先我们来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并提问: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呢?讲述:这些都是不经过化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性质。
现在你们一起先来描述氧气的色、态、味。
[板书]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颜色(无色) 状态(气体) 气味(无味) 密度(1.429克/升) 熔点(-218℃) 沸点(-183℃) 溶水性(?)[多媒体]展示氧气的三态图及氧气瓶提问:氧气能不能溶于水呢? 肯定:能,并加以分析,然后设问:这样描述你们是不是觉得范围太大,不太确切?我们可不可以用是否易溶于水来描述它? 回忆并回答:色、态、味、密度、熔、沸点和溶水性描述:无色、无味的气体观看并对氧气物理性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能,因为鱼儿要生存需要氧气。
学生思考并认同。
(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所学知识重点。
(四)布置作业下课,同学们再见!各位老师,我的试讲结束,感谢您的耐心聆听,现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初中化学资格证面试*逐字稿*范例---<溶解度>各位考官下午好! 我是初中化学组19号考生,我的试讲题目是《溶解度》。
(写板书)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身份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不能在一杯水里无限制的溶解蔗糖或者食盐呢?对,不能。
那么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好,没关系,那么现在我们就自己来寻找答案吧。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溶解度。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写板书)我们先来做一组实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好我们开始我们的实验。
在这里边,在我们的室温下,这里有一个烧杯,里边装了二十毫升的水,那么老师现在要向里边加入5克的氯化钠,大家看一下现象。
接着我再加入5克氯化钠,大家再看一下,最后我再加入10毫升的水,大家观查到了什么现象?好,我们将我们刚才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我们的实验结果来汇总一下,谁来说一下呢?好,你来说一下。
哦,这位同学说到他在第一组实验中看到氯化钠完全溶解了。
好,不错。
还有呢?嗯,你来说一下。
这位同学提到在继续加入5克氯化钠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
还有第三个实验呢?嗯,你来说一下。
这位同学提到氯化钠再一次完全溶解了。
那么我们从刚才所说的以及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如何定义的。
(写板书)我们第一个来看一下饱和溶液,刚才同学们说到观察到第二组实验现象时,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
我们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我们的室温,同时我们加入的是第二次的5克,从“没有完全溶解”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写板书)对,我们说它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我们说它不能再继续溶解了,我们将这样的溶液就叫做饱和溶液。
同样的道理,大家能不能得出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呀?好,谁来说一下?嗯,你来说一下。
对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
(写板书)我们说不饱和溶液其实和饱和溶液是相对来说的。
它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它的溶质溶解了没有?对,它还能够继续溶解。
我们说它在第一次溶解了,我们又向其中加入5克的时候,它没有完全溶解,则第一次溶解后的溶液,我们说它能够继续溶解,我们就将它叫做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