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源市龙川田心镇

河源市龙川田心镇

河源市龙川县田心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中共龙川县田心镇委员会龙川县田心镇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四月奋发图强谱写田心教育新篇章——龙川县田心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举全镇之力,聚全民之智,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教育事业。

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将创强工作的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我镇于1977年从龙母镇析置,坐落于龙川县中部偏东,面积88.39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4.1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2.8万人。

我镇地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有省级森林公园和国家3A级旅游区——霍山旅游风景区。

我镇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五兴龙临时工作委员会曾在境内霍山成立,五兴龙苏维埃主要领导人罗屏汉曾在我镇东友村领导革命斗争,其英魂至今仍守护着这片热土,中国革命史上杰出革命人士黄益和、骆达才等著名人物均出自这片土地。

我镇是文化昌明之地,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现以铜像祀于佗城南越王庙的明代尚书巫三祝以及清康熙进士巫荣是我镇塔峰村人,明代状元黄仕俊曾在境内居住并留下墨宝,还有一批批著名的历史人物在境内成长。

我镇学子聪敏好学,积极上进。

2005年以来,我镇学子巫祖龙考取了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黄思平考取了美国堪萨斯州大学土木工程博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2014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后。

近三年来,在龙川范围内的田心籍学子黄志华、杨国康、巫苇苇等68名人员考取重点本科院校,巫运辉、黄梅平等考取硕士、博士,2014年巫慧妮考取了芝加哥市伊利诺伊大学博士研究生。

几年来,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镇各行各业成绩斐然:先后荣获“2012、2013年度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单位”、“2012年度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度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镇”等光荣称号。

我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教学点16个,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7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全镇学生4319人,其中,初中学生1317人,小学生1926人,在园幼儿1076人;教职工375人,其中,初级中学教师106人,小学教师203人,幼儿教师61,人幼儿保育员5人。

全镇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有172人,占85 %;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以上学历有47人,占44%,中学高级教师35人,小学高级教师153人。

中小学专任教师资格证持有率达100%。

教师学科结构与课程结构匹配,体育、艺术、信息技术教师初中13人,小学31人;小学英语、科学教师共28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明确政府责任,建立优先发展教育的长效机制1、强化领导,全面落实岗位职责(1)建立领导机构。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田心镇委、镇政府提出了在2015年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工作目标。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创建教育强镇工作,2014年3月,我镇全面启动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各村(居)两委负责人、中学、中心小学校长以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镇教育创强办公室,主持创强日常工作。

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学校协调落实的领导体系,为“创强”工作有序、扎实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出台政策措施。

2014年,我镇结合实际制定了《田心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创强教育工作的目标、重点、步骤和措施。

先后制定了《田心镇中小学综合考评方案》、《田心镇村两委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方案》等文件,为我镇教育工作的规划发展和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3)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镇主要领导与中小学校挂钩联系制度,镇主要领导每人挂钩一所学校和一个村委,宣传党的教育政策法规,督促并检查学校在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帮助解决学校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整合资源和布局调整中,切实做好镇村党员干部及群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思想认识统一到创建教育强镇这一奋斗目标上来。

2、广泛宣传,营造创强良好氛围(1)2014年3月,我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村干部、中小学校长到我县创强成功的登云、通衢等乡镇参观学习,吸收了他们的创强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了我镇干群对创强的认识。

(2)组织召开了创建教育强镇的动员大会和创强工作的三次推进会议,通过创强动员大会和推进会议,让全镇村民、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充分认识到“创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不定期组织“创强办”成员到已通过“创强”工作验收的乡镇参观学习,明确做法,增强信心,创新思路。

(4)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在各村、居委会、学校广泛开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宣传工作,通过悬挂“创强”标语83条,发放“创强”简报9500份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创强”氛围,让“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3、科学规划,优化整合教育资源2014年以前,我镇有田心中学、田心第二中学两所初级中学,17所村小学。

学校分布散,规模小,师资配备不合理,教学设施设备简陋,教育教学用房用地不足,教育体系极不完善,这是我镇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我镇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镇党委、政府从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认真研究,科学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田心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根据整体规划,按步实施、先建后撤的原则,对全镇中小学校科学地进行布局调整:全镇设1所初级中学---龙川县田心中学,1所完全小学---田心镇中心小学,设田北、庆上、松林、上寨、东江、田东、下輋、东塘、长坑、东坑、东友、上扬、塔峰、陂角、三友、甘陂16所教学点,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

即将原田心第二中学并入田心中学,原田心第二中学改办为镇中心小学,原有的村小学设为教学点,原中心小学设为中心幼儿园。

通过布局调整,加快了我镇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步伐,提高各学校的校舍、校园等硬件建设水平,初步实现了规模办学目标以及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4、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教育创强项目顺利实施我镇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确保如期完成“创强”工作任务,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政府的教育投入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镇党委、镇政府优先安排教育经费,创强投入资金达1638多万元,其中:省、市、县拨款958.53万元,自筹资金 680多万元。

资金全部用于:基建833.43万(如田心中学新建一栋教学楼341.56万元、改建运动场147.7万元、新建食堂48.87万元、新建厕所46.35万元、校园道路改造及水泥硬地化81.38万元、新建围墙167.57万元);校园穿衣戴帽、维修改造工程205万元;购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370万元,校园文化建设230万元等。

经过多年的投入特别是近三年的大力建设,各类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夯实。

目前,我镇义务教育阶段完小以上学校均为标准化学校。

社会的捐资助教争相辉映。

我镇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全镇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全面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我镇教育创强,多渠道多举措筹集教育创强资金。

我镇社会各届纷纷响应,捐资助教热情高涨,民营企业家及社会贤达慷慨解囊。

据统计,目前我镇已筹集善款约220万元,如:民营企业家黄国宏捐款 10万元;曾平捐款6万元。

我镇党委政府对所捐赠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每一分钱的作用,将筹集的善款用于改善我镇教育软硬件设施,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创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立长效的奖学制度。

每年8月底,我镇多方筹措资金,甚至节约办公经费,对在中、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田心籍学子进行表彰奖励,每年奖学支出近6万元。

通过奖励,我镇形成了学子们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促进了人才的输出。

完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制度。

创建教育强镇,提高教师素质、稳定教师队伍非常关键。

每年教师节来临之际,镇领导班子都深入到挂钩学校进行慰问活动,镇委、镇政府召开全镇教育教学总结大会和先进教师代表座谈会,表彰和奖励在尊师重教、教育管理和教研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我镇已顺利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并落实了每人每月农村教师山区岗位津贴,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形成了安教乐教、敬业爱岗良好氛围。

(二)狠抓教育管理,健全教育工作管理体系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强师工程我镇建立了人才培养激励机制,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强化我镇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强师工程”,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服务于田心教育,努力打造品牌学校,提升办学档次。

(1)加强班子建设。

通过设立“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十佳班主任”等奖项,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新时期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管理的水平。

通过完善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培养了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校领导班子。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修养和师德修养。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二是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工作的规定》,要求校长、教师按照该规定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在教育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形成一支作风硬、师德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三是印发《田心镇中小学贯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从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教育教学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要求,组织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近三年来,我镇坚持开展以“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强化集体意识、责任意识,真正做到爱而不放,严而不松,在爱和严之间找到切合点,树立勤教乐学、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

(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我镇在经济较为薄弱的情况下,仍坚持拨出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通过学历进修、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普通话培训等有效措施,使我镇教师业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45岁以下的教师全部掌握操作使用多媒体,9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考取了计算机操作证。

我镇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为提高我镇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几年来,我镇“强师工程”硕果累累:其中,黄志华等 5人为省级名教师培养对象,黄增平等 5人市级名班主任培养对象。

黄金友等 3位教师获得了“南粤优秀教师”的殊荣,杨益明等6位教师获评市级以上先进教师,杨春泉等56位获评县级先进教师或优秀班主任,教育教学论文获省级奖励的有30人次;获河源市级奖励的有105人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