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科学发展业绩平时考核评价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定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市直党政工作部门、市人大和市政协内设机构、法检两院、群团组织、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县级干部的平时考核。
对县区党政正职的考核,按照《甘肃省省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业绩平时考核办法》执行。
第二章考核内容
第三条平时考核是对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业绩的动态考核,领导班子主要考核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情况,侧重了解工作思路、具体措施、进展情况;考核班子平时运行状况,侧重了解贯彻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改进作风和廉政建设等情况。
第四条领导干部和其他县级干部主要考核在落实工作任务
过程中的政治态度、履职能力、自我要求、实际成效和作风形象,侧重了解德、能、勤、绩、廉、学等方面的日常表现。
第三章考核方式
第五条采取谈话了解、工作督查、跟踪考核、信访核查、听取意见、参加民主生活会、随机了解、建立档案等方式,多渠道收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相关的评价资料和信息,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六条谈话了解。
市委组织部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定期与市管领导班子成员及其他县级干部谈心谈话,了解掌握班子运行和领导干部思想状况、工作态度、履职情况,特别是在完成重要工作和重大行动中的现实表现。
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与所分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及其他县级干部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掌握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联系群众、改进作风情况,帮助解决思想和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原则上每年不少于2次,谈话情况及时函告市委组织部。
第七条工作督查。
通过深入实地察看、参加年度工作会议等形式,了解掌握各县区、各部门(单位)承担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落实情况,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以及其他重大事项的推进情况。
第八条跟踪考核。
对群众反映突出、团结协作不好和定期考核结果为“一般”或“较差”的领导班子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考核。
对重大事件负有主要责任,承担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任务的部门(单位),以及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点行业部门作为跟踪考核的重点对象。
第九条信访核查。
及时收集干部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有关问题的核实调查结果,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和工作作风方面的情况。
第十条听取意见。
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及时与纪检(监察)、公检法、发改、商务、扶贫、信访、审计等部门互通情况,交流信息,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和市委八项规定情况,完成市委、市政府分解的目标任务情况,“1236”扶贫攻坚行动推进情况,千亿元招商引资完成情况,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审计以及开展评议、执法检查、专项督查和专题调研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一条参加民主生活会。
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民主集中制、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面的情况。
第十二条随机了解。
结合干部提拔任职考察、领导班子调整、专题调研等工作,随机了解领导班子运行、重点工作推进及领导干部思想状况、承担的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等。
第十三条专项考核。
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时,按照《定西市市管领
导干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考核评价办法》进行专项考核。
第十四条建立档案。
多渠道收集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资料,建立平时考核档案。
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负责收集以下资料,及时报送市委组织部:
(一)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区每季度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数据;
(二)市委、市政府对重大项目的观摩和调研督查情况;
(三)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各县区、各部门(单位)的讲评情况;
(四)重点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对专项工作的评价意见;
(五)市纪委对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检查考核情况;
(六)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对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督查情况;
(七)各县区小康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八)市人大开展评议以及市人大、市政协专题调研的情况;
(九)审计部门对各县区、市直部门(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十)应对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表现;
(十一)获得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省直厅局、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和受到惩戒批评的有关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收集的有关资料和信息。
第四章分析评价
第十五条平时考核分析评价包括总结自评、上级评价和综合评定。
(一)总结自评。
各县区、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每半年对照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所列内容进行一次自评总结,填写《市管领导班子科学发展业绩平时考核评价登记表》(见附件1)和《市管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业绩平时考核评价登记表》(见附件2)。
(二)上级评价。
主要由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根据各自的管理监督职责,分别从不同层面进行量化评价。
上级领导对领导班子侧重从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重点任务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以及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领导干部侧重从承担和分管工作任务的推进落实和取得的实效等方面进行评价。
组织部门对领导班子侧重从思想政治建设情况和班子整体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对领导干部侧重从工作态度、履职能力、自我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主体为组织部分管领导。
评价县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及班子主要负责人的上级领导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评价班子其他成员及县级干部的上级领导为县区四大班子主要负
责人。
评价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上级领导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评价班子其他成员及县级干部的上级领导为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
评价市人大、政协内设机构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上级领导为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评价班子其他成员及县级干部的上级领导为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
(三)综合评定。
在全面梳理平时考核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比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业绩,按百分制进行综合量化打分。
平时考核得分=(上级评价得分+组织部门评价得分)/2±奖惩情况附加分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业绩平时考核得分中加相应分值,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一)各县区各部门(单位)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奖励的,每项为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加3分;获得国家部委或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的,每项为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加2分;获得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或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的,每项为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加1分。
(二)获得国家级劳模(先进工作者)、省级劳模(先进工作者)、市级劳模(先进工作者)的领导干部,分别加3分、2分和1分。
(三)经常性开展评比的业务工作受表彰奖励的不作为加分项。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业绩平时考核得分中减相应分值,直至扣完。
(一)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通报批评的,每次从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得分中扣3分;受到国家部委或省委、省政府通报批评的,每次从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得分中扣2分;受到省委、省政府工作部门或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的,每次从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得分中扣1分。
(二)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因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节能减排、人口和计划生育、国土资源、产品质量等工作被“一票否决”的,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准确界定责任的基础上,酌情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得分中扣减一定分值。
(三)经济责任审计及其他审计中发现有违纪问题的,从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得分中扣5分。
(四)对平时考核工作不重视,未按规定及时报送《市管领导班子科学发展业绩平时考核评价登记表》和《市管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业绩平时考核评价登记表》,致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效果较差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成绩按零分计算。
第五章结果运用
第十八条平时考核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适当方式及时向有关县区、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落实。
第十九条平时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按15%的比例计入科学发展业绩考核评价得分。
附件:
1.市管领导班子科学发展业绩平时考核评价登记表
2.市管领导干部科学发展业绩平时考核评价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