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H67主板采用图形化UEFI BIOS。
BIOS主页BIOS设置操作规则BIOS支持多国语言,可以选择简体中文。
本详解采用英文底本。
一、节能设置(Green Power)1-1、EUP 2013(欧洲节能标准)EUP2013是欧盟新的节能标准,要求电脑在待机状态时,功耗降低到欧盟的要求。
开启EUP2013可能导致开机加电时间略微延迟。
设置项:开启/关闭,默认是开启。
1-2、CPU Phase Control(CPU供电项管理)CPU供电一般是多相的脉宽调制(PWM)方式,当CPU空闲时不需要大电流,可以关闭多余的供电相,降低供电电路的自身耗电。
CPU供电相管理有三项设置,APS模式/Intel SVID模式/关闭,默认是Intel SVID模式。
APS模式(Active Phase Switching)也叫主动相变换模式,是微星的动态相位切换功能,其原理是依据CPU的负载调控PWM供电的相数。
Intel SVID模式(Serial Voltage Identification)是英特尔VRD12供电规格采用的串行电压识别。
英特尔的EIST就是依据SVID总线侦测CPU电压。
依据CPU电压来调控PWM供电的相数。
关闭:关闭CPU供电相切换功能。
1-3、Motherboard LED Control(主板LED管理)主板上LED指示灯管理,设置项:Auto/Off,默认Auto。
如果想节点电,可以关闭(Off)LED指示灯。
1-4、C1E Support(C1E支持)开启或关闭C1E。
C1E的全称是C1E enhanced halt stat,由操作系统HLT命令触发,通过调节倍频降低处理器的主频,同时还可以降低电压。
设置项:开启/关闭,默认关闭。
1-5、Intel C-State(英特尔C状态)开启或关闭C-State。
C-State是ACPI定义的处理器的电源状态。
处理器电源状态被设计为C0,C1,C2,。
C0电源状态是活跃状态,即CPU执行指令。
C1到Cn都是处理器睡眠状态,即和C0状态相比,处理器消耗更少的能源并且释放更少的热量。
但在这睡眠状态下,处理器都有一个恢复到C0的唤醒时间,不同的C-State要耗费不同的唤醒时间。
设置项:开启/关闭,默认是开启。
C-State与C1E的区别:C-State是ACPI控制的休眠机制,C1E是HLT指令控制的降低CPU频率节能。
C1E是C0状态下的节能。
附件:C-State表1-6、Package C State Limit(C状态限制)这是设置C状态限制。
如果限制到C0,C1E就不起作用,如果限制到C2,就不能进入C3更节能的状态,设置项:C0/C2/C6/C7/No Limit/Auto,默认是Auto,超频时也可以设置为No Limit(不限制)。
二、超频设置(Over Clocking)2-1、Adjust CPU Ratio(调整CPU倍频)这是酷睿二代的CPU超频的方式。
CPU有2种,锁倍频的和不锁倍频的(K字)。
锁倍频的也可以超倍频,只是超的幅度小。
K字CPU的倍频是开放的。
调整方法是回车,从弹出的倍频菜单中选择。
2-2、Internal PLL Overvoltage(超内部PLL电压)PLL电压就是时钟频率电压,超这个电压增强时钟信号,是超频的辅助手段。
设置项:Auto/Disabled/Enabled,默认是Auto。
2-3、EISTEIST全称为“Enhanced Intel Speed Step Technology”,是Intel公司专门为移动平台和服务器平台处理器开发的一种节电技术。
到后来,新推出的桌面处理器也内置了该项技术。
EIST是根据处理器负载来调节主频和电压的模块,它的触发机制同C1E halt state 是不同的。
操作系统、BIOS的支持是必需的,操作系统通过ACPI进行调节。
EIST提供了更多的CPU频率和电压调节级别,因此可以比C1E halt更加精确的调节处理器的状态。
设置项:Enabled/Disabled,默认是Enabled。
2-4、Intel Turbo Boost(睿频)英特尔第2代睿频技术。
CPU可以根据负载启用核心数量,并自动超频。
单核工作时频率可提高20%。
设置项:Enabled/Disabled,默认是Enabled。
2.5、OC Genie Button Operation(超频精灵按钮)开启/关闭超频精灵,这个设置项相当于微星高端主板上的超频精灵按钮。
设置项:Enabled/Disabled,默认是Enabled。
2-5、DRAM Frequency(内存频率)设置内存的频率,敲回车,从弹出的频率菜单选择,H67不支持内存超频。
2-6、Extreme Memory Profile(X.M.P)启用XMP,XMP是英特尔早期的一个内存超频规格。
把DDR3内存频率提升到1600。
现在有些DDR3内存条支持XMP,可以启用这个选项达到1600。
其实也可以在内存频率里直接设置到1600。
设置项:Enabled/Disabled,默认是Disabled。
2-7、DRAM Timing Mode(内存时序模式)这里是设置内存时序的调整模式。
Auto就是按内存的SPD参数自动设置,Link/Unlink是手动设置,Link是2个通道用同一个时序设置,Unlink是2个通道分开设置时序。
当设置了Link/Unlink后,下面的Advanced DRAM Configuration变为可操作的,以便于手动设置内存时序。
2-8、Advanced DRAM Configuration(高级内存时序配置)1、第一梯队的六个参数这6个参数是最重要的,可以在CPU-Z里面看到。
其中CL、RCD、RP是JEDEC标准排名前三的重要参数。
Command Rate:命令速率,也称之为CR,Command Mode。
设置参数有1T/2T/3T。
这个选项是内存控制器开始发送命令到命令被送到内存芯片的延迟。
延迟时间以周期为单位。
1T当然比2T快。
但是要依据内存条的性能。
性能低的设置1T后肯定要蓝屏死机。
一般保持Auto设置即可,让BIOS自己去设置。
tCL:参数范围5-15T。
CL就是CAS# Latency,列地址选通潜伏时间,指的是“内存读写操作前列地址控制器的潜伏时间”。
CAS控制从接受一个指令到执行指令之间的时间。
因为CAS主要控制十六进制的地址,或者说是内存矩阵中的列地址,所以它是最为重要的参数,在稳定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设低。
tRCD:参数范围4-15T。
RCD就是RAS# to CAS# Delay,行地址到列地址的延迟时间,数值越小,性能越好。
对内存进行读、写或刷新操作时,需要在这两种脉冲信号之间插入延迟时钟周期。
JEDEC规范中,它是排在第二的参数,降低此延时,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如果该值设置太低,同样会导致系统不稳定。
tRP:参数范围4-15T。
RP就是Row# precharge Delay,内存行地址选通脉冲预充电时间。
也叫做“内存行地址控制器预充电时间”,预充电参数越小则内存读写速度就越快。
tRP 用来设定在另一行能被激活之前,RAS需要的充电时间。
tRP参数大会导致所有的行激活延迟过长,参数小可以减少预充电时间,从而更快地激活下一行。
该参数的大小取决于内存颗粒的体质,参数小将获取最高的性能,但可能会造成行激活之前的数据丢失,内存控制器不能顺利地完成读写操作,从而导致系统不稳定。
参数值大将提高系统的稳定。
这3个参数是JEDEC规范中最重要的参数,参数值越低,内存读写操作越快,但稳定性下降,相反数值越高,读写速度降低,稳定性越高。
tRAS:参数范围10-40T。
RAS就是Row# active Delay,内存行地址选通延迟。
即“内存行有效至预充电的最短周期”,调整这个参数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是说越大或越小就越好。
如果tRAS的周期太长,系统会因为无谓的等待而降低性能。
降低tRAS周期,则会导致已被激活的行地址会更早的进入非激活状态。
如果tRAS的周期太短,则可能因缺乏足够的时间而无法完成数据的突发传输,这样会引发丢失数据或损坏数据。
该值一般设定为CAS latency + tRCD + 2个时钟周期。
为提高系统性能,应尽可能降低tRAS的值,但如果发生内存错误或系统死机,则应该增大tRAS的值。
tRFC:参数范围48-200T。
RFC就是Refresh Cycle Time,刷新周期时间。
它是“SDRAM 行刷新周期时间”,它是行单元刷新所需要的时钟周期数。
该值也表示向相同的bank中的另一个行单元两次发送刷新指令(即:REF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
tRFC值越小越好,它比tRC的值要稍高一些。
2、DRAM参数的第二梯队tWR:参数范围5-16T。
WR就是Write Recovery Time,写恢复延时。
该值指的是在一个激活的bank中完成有效的写操作及预充电前,必须等待多少个时钟周期。
这段必须的时钟周期用来确保在预充电发生前,写缓冲中的数据可以被写进内存单元中。
同样的,过低的tWD虽然提高了系统性能,但可能导致数据还未被正确写入到内存单元中,就发生了预充电操作,会导致数据的丢失及损坏。
tWTR:参数范围4-15T。
WTR就是Write to Read Delay,写到读延时。
这个参数设定向DDR内存模块的同一个单元中,在最后一次有效的写操作和下一次读操作之间必须等待的时钟周期。
tWTR值偏高,降低了读性能,但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偏低则提高读写性能,但系统会不稳定。
tRRD:参数范围1-15T。
RRD就是Row to Row Delay,行到行延迟。
也称为RAS to RAS delay ,表示“行单元到行单元的延时”。
该值也表示向相同的bank中的同一个行单元两次发送激活指令(即:REF指令)之间的时间间隔。
tRRD值越小越好。
延迟越低,表示下一个bank能更快地被激活,进行读写操作。
然而,由于需要一定量的数据,太短的延迟会引起连续数据膨胀。
如果出现系统不稳定的情况,需将此值设定较高的时钟参数。
tRTP:参数范围4-15T。
RTP就是DRAM READ to PRE Time,内部读取到预充电命令时间。
这个参数实际上就是读命令和预充电明令之间的时间间隔。
如果参数值过小,系统运行很快,但不稳定。
tFAW:参数范围4-63T。
FAW就是DRAM FOUR ACT WIN Time,内存四项动作成功时间。
该选项通常设置为Auto即可,对性能以及稳定性影响不大。
tWCL:参数范围5-15T。
WCL就是Write CAS Latency,写指令到行地址控制器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