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上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完整上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03—04学年(上)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邵武教师进修学校刘彩
一、命题说明
㈠指导思想
1、坚持“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原则。

试卷依纲据本,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阅读材料是课外的,而设题依据是课内的。

2、坚持文质兼美、深文浅出的选材设题原则。

选用命题的材料均出自高品位的报刊杂志,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发丰富的联想。

坚持整体感知,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

在设置阅读题、3时,涉及到割裂原文,即使再好的题目也不采用,尽量保持原文的整体性,原汁原味地让学生品味,通过整体感知全文,使学生掌握文章的意旨从而培养他们理解、领悟的能力,并由此往文外迁移,拓展视野,激发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坚持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原则。

今年的作4、文,题目提供了一个话头,具有提示作用。

但也仅仅是提示作用,并不作限制,因为要求首先就是“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三个“自”,给了学生充分施展的空间,使之最大限度地弘扬个性,尽可能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坚持注重教育性和时代性的原则。

要求设题应注重挖掘、5材料的“思想教育内容”,并通过设题角度新颖的技术处理,让学1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生得到情感熏陶和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如“父亲的爱”中的问题。

㈡试卷结构
今年期末考试卷分为四大块:一、积累与运用(18分)二、文言文阅读(12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四、作文(50分)(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全卷易中难比例基本控制在8:1:1中,易题约占90分,送分到位;中难题约占30分,在难题设计上做到指向明确,题意清晰,看上去不难,答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全卷编排为易中交错的波浪式,中难题插在第一部分的第4题、第二部分的第5题、第三部分的㈡2题和㈢2、5题,让学生能自如地完成全卷试卷的解答。

(一)积累与运用(18分)部分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理解、口语运用、语句想象扩展、文学记诵理解。

如题: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词,注意书写工整,不重笔,不涂画。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加点字写拼音。

(2分)
(2)将所要填的字写入“田”字格内。

(2分)忍俊不□……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手术台上,白衣天使小心翼翼地推着针管,注视着病人、A的反应。

……
2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3、口语交际:你正排队买东西,一个后来的插到你前面。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认为委婉得体的说法是:()(2分)
4、请用“电话”“鲜花”“琴声”等词语,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段50字左右有较完整意思的语段。

(3分)
5、根据原文填空。

(7分)又分为原文原句和理解性的
原文原句: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理解性:⑤《观沧海》一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二)文言文阅读(12分)部分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考查学生对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的理解和文章的整体把握。

最后还设置了一道选择答题,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如:5、下面两个问题,你对哪一个感兴趣?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作答。

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你认为他的做法对不①对?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②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
(三)关于现代文阅读部分现代文三篇,一篇选自课内,两篇来自课外,(散文名篇《春》的精彩片段、母子比赛的《剥豆》、深情款款的《父亲的爱》)选文注意人文内涵与语言要素的统一,重在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

文章的设题思路分四个层次:⒈考查筛选能力,按原文原句填空。

⒉概括能力,主要是原句关键词的组合。

⒊对原文的概括归纳。

⒋原文原3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句的伸长、演绎及课外知识的考查。

由点到面或由面到点,由易到难,最后拓展,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凸显学生个性。

例:
三㈠4、第②节在描写上很有层次,请找出语段中表现空间顺序层次井然的三个词语。

(3分)
三㈡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3分)
三㈠7、请写出两句含“春”字的诗句 (1分,如果写两句以上则另加1分)
三㈡5、本文的哪一个情节使你感受最深,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说说为什么。

同时不忘语文学科对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作用,如在《父亲的爱》中的题“6、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在“父亲”生日时你会对他说:(2分)”及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中的谈到如何讲求诚信等。

(四)关于作文题目提供了一个话头,具有提示作用,并不作限制,“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给学生充分施展的空间,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刚入新的学校,刚接触新课改,尽可能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即可。

㈢命题特点
1、重视考查语文书写基本功,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如在第一题字词考查中强调“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词,注意书写工整,不重
笔,不涂画。


4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2、设置附加题,创造加分机会扩展题“7、请写出两句含“春”字的诗句 (1分,如果写两句以上则另加1分)
3、在新课标标准理念下,语文教案要求传授知识应联系学生读写听说的实际、不要用名词术语考学生、语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卷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

依据这一要求,仿句、对联、连词组段等试卷形式的出现力图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词义、术语,考查活的语文知识,重在语言运用,对中学语文教案有良好的启示、导向作用。

二、答卷情况
根据上报的期末成绩统计表,全市平均分74.1,及格率64.1%,优秀率5.2%,非重点中学间的校级比较:最高平均分85.2,最低平均分65.6,相差近20分;及格率最高88.5%,最低50.8%,相差37.7个百分点;优秀率最高18.4%,最低0;总的来看都不是很理想,成绩不容乐观,各校的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

根据二中片抽卷得出各小题的具体得分情况如下:
题号得分率最高分最低分
一(积累与运417.555.6%用)
二(文言文阅01150.4%读)
三(现代文阅734.6%32读)
4四(作文)1068.3%
从答卷中反映出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漏
5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字词的准确识记和书写能力差。

、1语文知识积累依然偏弱。

、2阅读能力,尤其是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差。

、3表述能力的训练不到位。

有几题开放题,学生不是从文、4章中心出发,而是风牛马不相及的胡扯,能答出的语言也不够简洁。

三、对今后语文教案、评卷建议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前行,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语1、文学习中“积累—感悟—沉淀—升华”的过程,因此相应的一些语文教案活动,如学生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智力竞赛,教师语文教案观摩课、优质课、优质教案评选、评价标准等要跟上。

注重基本功训练,保住基本分;在背诵方面着重培养不、2但会背诵而且会准确默写的能力。

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经验,很多学生能感知,却无从表达,培养学生能根据语境准确选择词语的能力。

3、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意思和整句翻译能力掌握得较好,但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方面能力较弱,建议教师对这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教案中要注重加强。

加强阅读,尽量选取精品,训练到位。

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4对课内阅读题掌握的基本还可以,但对于联想性的题目,得分不理想,说明知识的积累不够;课外阅读相对课内阅读得分较差,6 / 7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主要体现在知识的迁移能力有限,还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独立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同时进一步重视阅读教案的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责备多激励,尤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

本次作文得分率相对较高些,但在学生所写的作文来看,卷面、5不整洁,涂改处较多,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扎实,段落层次安排,语段的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6、评卷老师的陈旧观念不容忽视,否则,就造成把主观题按客观体来改,开放性试卷也就没有达到开放目的。

2004年2月26日
7 / 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