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座纪念公园、一位历史人物、一种史学方法

一座纪念公园、一位历史人物、一种史学方法

一座纪念公园、一位历史人物、一种史学方法——浅谈《罗斯福新政》的异构设计嘉定中光中学朱真背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指出所谓历史课程的思想意识,是指‚在遇到人、人与社会及其相关问题时有历史的觉察,即从社会演变与发展及其经验的视角看,应当倾向从什么方向去思考、探索和努力,这是长期的历史课程学习所获得的悟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1]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鉴证识史、论从史出和把一切人与社会问题置于其所处的历史范围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求真意识‛ [1]是其重要内容。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贯彻课程改革要求、实现课内外有效衔接,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要注重强调‚坚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道德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成长经历‛ [2]。

根据文件精神,上海市基层中小学校,每年至少安排和组织学生进行两次外出实践活动,进行素质教育。

一年两次的素质教育活动,有大部分场所是在历史古迹、纪念馆或者博物馆。

这些素质教育基地是培养学生历史思想意识,实现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极佳机会。

但在现实中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参观,不明白如何搜集相关信息,不能进行自主思考,游有所得。

笔者在教授华东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第二十八课《罗斯福新政》时,通过模拟参观罗斯福纪念公园的方式,整合艺术资料、文献资料、图片资料等不同类型史料,对如何参观历史纪念馆进行了一番尝试情景:师:我们已经知道,要获取历史信息,可以通过文献、考古、网络等多种途径,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地方汇集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那就是博物馆、纪念馆。

我们素质教育活动都去过哪些纪念馆或者博物馆?生1:绍兴的鲁迅纪念馆。

生2: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

生3:徐家汇的光启公园。

师:学校组织或者我们同学以自助游的形式去过很多的历史纪念馆和历史博物馆,我们在参观的时候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其历史信息?我们又如何去评判这些历史信息的价值?今天,我们通过模拟参观美国华盛顿的罗斯福纪念公园,来了解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段历史,并尝试着学会如何参观历史纪念馆。

罗斯福纪念公园是为了纪念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而修建的,我们在公园的大门前可以看到公园园名及罗斯福真人大小的雕塑。

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罗斯福有什么体貌特征,他总统任职有多久?生1:罗斯福是坐在轮椅上的。

生2:他就任总统从1933-1945,长达12年。

师:由于身患小儿麻痹症,罗斯福下身瘫痪,看上去是如此的弱小,但他却获得民意支持,成为美国历史上任职年限最长的总统,无比强大。

材料一: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罗斯福公园第一区水文景观铭文雕塑《饥饿、绝望》——乔治〃塞格尔师:1933年,罗斯福第一次就任总统时,美国民众的心态是怎样的?生:恐惧。

师:他们恐惧的是什么?生:饥饿。

师:既然饥饿,为什么雕塑中的农民却不去耕作?生: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业生产亏损严重,几近停滞。

师:我们注意观察在职业介绍所排队的场景,门还没打开,这反映了什么?生:介绍所还没上班,就有人等在那了。

师:那说明什么呢?生:工作很不好找,失业的人太多了。

师:我们再注意观察雕塑中人物的神态表情,是什么样子?生:很麻木、茫然,甚至有点绝望。

师:是什么造成了这些现象?生: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师:1933年,罗斯福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就任美国总统的?生:金融瘫痪;产品过剩;失业增多;矛盾尖锐;民众绝望。

师:进入罗斯福公园的第一区,好像略感压抑,但我们转向下一片区,却会发现一些新的不同。

雕塑《炉边谈话》——乔治〃塞格尔雕塑《蓝鹰》——乔治〃塞格尔雕塑《新政》(局部)——乔治〃塞格尔《田纳西水坝》——罗伯特〃格拉哈姆师:我们看第一个雕塑反映的是什么场景?生:一个人在听收音机。

师:他的姿势和神态如何?生:身体前倾,说明他很认真。

表情很严肃,说明听得不是音乐或者娱乐类的广播。

师:从之前的“绝望”,到这幅雕塑表现出来的“希望”,罗斯福的“炉边谈话”显现出对美国人民极大的鼓舞作用。

材料二:亲爱的朋友们…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

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第一次‚炉边谈话‛师:罗斯福以什么身份与民众对话?生:朋友。

师:为什么以朋友的身份谈话?生1:可能之前总统不被人们信任,再说自己是总统反而不好。

生2:也可能刚上任,为了获取民众好感。

师:罗斯福认为银行是个怎样的行业?生:能进行投资,能使整个机构运转起来。

师:他希望民众怎样?生:将钱存进银行。

师:那当时美国人为什么不把钱存进去呢?生:经济危机导致很多银行倒闭,存进去的钱可能都取不出来了。

师:你听了这样的炉边谈话,会把钱存进银行吗?生1:会,总统这么说了,肯定会负责的。

生2:之前也有总统,我不能光听一句谈话,就信任他。

师:美国民众也有这样的意见分歧,特别是对自己经济权益的担忧。

我们从教材中找找,罗斯福在发表谈话的同时,还对银行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生:停业整顿,关闭小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等。

师:你们现在敢把钱存进银行了吗?生:政府插手,进行担保,这次敢了。

师:政府以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这在美国历史上,甚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同学们利用教材,结合罗斯福纪念公园第二区的一些景观,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生:规范金融秩序;调整工农业生产;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实施社会保障措施。

师:罗斯福执政后,以国家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经济的方式,颠覆了一直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模式,因此被称为“新政”。

以此为标志,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阶段。

但当时,是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罗斯福的这种“新政”呢?材料三: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

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师:材料中反对罗斯福的理由是什么?生:太迁就工人,是学共产主义的。

师:什么人会如此反对?生:美国的资本家。

师:为什么反对?生:新政提高了工人的权利,触犯了资本家的利益。

而且罗斯福的政策不同于之前对经济的自由放任,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理解。

师:这反映了罗斯福推行新政在当时评价如何?生:有效地阻止了经济危机的蔓延,受到普遍欢迎,特别是中下层民众的支持,但也有一些资本家强烈反对。

师:走过主题为“新政”的第二区,我们就看到了罗斯福纪念公园的第三区,大家觉得设计者是如何看到“新政”的。

生:肯定的,赞赏的。

师:你怎么得出这样的结论?生:绿化植被,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再说了,如果不是肯定罗斯福,干吗专门建个公园纪念他?师:我们通过公园的设计和布局,可以看出二战后建成的罗斯福公园的设计者或者投资方是欣赏罗斯福的。

但同学们不要以为欣赏才会修个纪念馆,有的反面人物也有纪念馆,用来警醒世人的。

从开始实施新政有些资本家反对,到新政实施10多年后,颇受赞誉,为什么?生:在刚开始实施阶段,新政直接触犯了资本家利益,所以强烈反对。

但实际上新政是从美国资产阶级长远的和整体的利益考虑的,所以在推行一段时间后,效果明显,人们普遍接受,并且肯定他了。

材料四:奥巴马总统办公桌上的书籍之一。

——当当网对乔纳森•阿尔特《危机1932:罗斯福百日新政与美国决胜时刻》一书的介绍师:且不论奥巴马办公桌上有没有这本书,罗斯福新政为什么值得奥巴马去了解?生:罗斯福新政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师:只有历史意义吗?生:奥巴马上台也是美国金融危机,和罗斯福上台有相似之处。

师:那怎样呢?生:可以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来应对今天的经济危机。

师:身处21世纪的同学们,对罗斯福新政有了新世纪的评价,真的太难能可贵了。

从1933年新政开始,到二战后建立罗斯福纪念公园,再到今天同学们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我们发现,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有什么特点?生:随着时间不同,不断变化。

师:同一时间就一定一样吗?生: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也会有不同的评价。

师:回到这节课,同学们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罗斯福和他的新政的?生:参观罗斯福纪念公园。

师:具体一点?生:通过公园的设计、雕塑、铭文、雕刻等等。

师:那了解到的都是完全真实的吗?生(思考):反映的是设计者眼中的罗斯福和新政。

师(总结):我们通过学习这节课,不仅学到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而且学会了如何去参观纪念馆、纪念公园,里面的雕塑、铭文、设计等等都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要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绝不是草草的照张相,在此一游就结束了。

但要注意的是,纪念馆也好,纪念公园也好,他们反映的历史不见得就是完全真实的,特别是一些艺术作品,尤其如此。

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时间,对同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要了解更接近真实的历史,还要寻找尽量多的资料进行印证。

反思:《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学历史教师要“克服牵强附会的‘粘贴’现象;要针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

[3]笔者在以上教学环节中,对于“如何实现中学历史学科育人价值”主要有以下体会:1.关注身边,发现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上海市教委的有关规定,上海市中小学校,每学年有两次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奔赴一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进行实践学习,尽管学校在活动出发前,将要去的景点介绍用文稿的形式下发给学生,但他们往往只是随意看看,在参观的时候无所适从,只是匆匆照相,回来写的游记常常也是言之无物。

笔者多次带队班级进行素质教育活动,对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参观,不能真正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而深感惋惜。

社会实践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迫切需要教师的指导。

2.广泛涉猎,注意积累罗斯福公园是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一座纪念公园,它的名气远远不如周边的林肯纪念堂等其他景点有名,专门的历史书籍上也鲜有提及。

笔者是在浏览摄影专业论坛,蜂鸟网的游记随拍中偶然看到的,觉得很有特点,专门将资料保存下来。

在真正着手备课的过程中,遗憾的发现,拍摄照片的作者虽然对公园有所介绍,但缺乏历史的角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