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沟通策略研究摘要:营销,首先是一种沟通的技术加艺术,把话说到客户心里,把事做到关键点,把产品说到核心处,营销也就有了成交的希望。
本文以案例为牵引,就沟通的原则、障碍、方法,进行梳理,以期能够促进营销过程中的沟通效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营销沟通策略原则对于个人,沟通是一种基础能力;对于营销,沟通是一种核心策略。
沟通,直接决定了营销的结果。
研究营销过程中,沟通的原则、困难以及做法,是实现企业利润的第一保证。
一、案例示例分析老奶奶一日去市场为怀孕儿媳买酸李,走到摊贩甲面前,甲是新手,有点笨拙而羞涩,没底气的喊“李子、李子,新摘的,快来买啊!”(营销沟通没有针对性)老奶奶头也不转的一走而过;到了第二个摊贩,问“李子怎么卖?”小贩说“我这里有两种李子,一种又大又甜,一种又青又酸。
”老奶奶成交一斤酸李子。
拎着李子,老奶奶路过摊贩丙的摊位,丙热情喊“奶奶,买的什么呀?”(其实,他们本是生面孔,听起来虽是废话,但却成了情感认知,套近乎的桥梁、搜集客户需求的渠道)。
奶奶说“儿媳怀孕,只能买点酸李子了。
”小贩一听,赶紧夸“这年头,还有您这么好的婆婆,媳妇真是幸福到家啦。
”(继续情感拉近,老奶奶心理美滋滋)继续说“怀孕了确实要买些酸甜的水果,增加营养呢(为客户着想),不过,论营养,猕猴桃要强过李子,而且口感也是酸的更爽口,号称水果之王啊”(利用前面的客户信息成果和情感渐进铺垫成果,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老奶奶早就在情感上,认可了丙这个善解人意的朋友,此时一听还有猕猴桃这种更适合自己需求的水果,销售结果可想而知。
这是销售过程中的典型差别之一,从中可以读到营销过程中,信息沟通的策略。
二、营销对沟通技巧的要求原则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将己方信息传递给对方,以期有预期反映的过程。
营销的最高理念不在于卖什么而在于怎么卖!销售是集商品知识,销售技能,顾客心理为一体的学科艺术。
营销领域的沟通策略,是“怎么卖”的核心环节。
我们认为,营销对于沟通,有四大原则:第一个原则:明确的目的---达成共识沟通是传播信息、交流情感、达成目标的一个通道。
从沟通开始,到达成共识,需要涵盖“说明产品、表达感情、建立关系、引发行动”四个过程。
即以产品为媒介,通过语言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进而阐述产品与客户的需求映射关系,最终达到促成销售的目的。
无论是说明产品,还是其它各个环节,都要时刻牢记达成共识这个最终目的。
每个环境,充分研磨客户的内在需求,并将产品的闪光点与其对接;同时,利用人际关系中的微妙技巧,达到感情融合、关系密切的交流层次。
比如:每次的正式沟通,首先要想好此次沟通希望达到什么效果,是沟通感情还是落单?如果是沟通感情,则重点启用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交流技巧;如果是落单,则重点打造产品的闪光点与客户需求之间的对接通道。
第二个原则:从容的心境---自信服人自信,才能他信;他信,才能服人,才能合作。
营销,会与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客户沟通,而不同的人,其性格、境况、需求都是千差万别的,这使得营销较之于其它行业,格外需要淡定从容的心态。
最重要的是摒弃与人争的一时之气,要打造海纳百川的胸怀,平稳开阔地接受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见解。
所以,在沟通中要忘记自己想要得到的,更多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认真关注对方的需求,多去想自己能带给别人做什么、而不是能改变对方什么,对方能给予自己什么。
第三个原则:渐进的渗透。
人的本性决定了人们会更多地关爱自己,并希望别人也来关爱自己、接受自己。
在营销沟通过程中,最需要避免无意识的侵入对方心理安全区。
我们不能企图一步到位、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做成每一单营销任务,要做的首先是把自己完全打开,再一步一步,根据客户的情绪变化,调整沟通策略,进而,感染别人,让别人被你打动,甚至产生共鸣,自然就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第四个原则:快乐的氛围---冰释戒心人们总是喜欢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绽放你的笑容、送上真诚的赞美,抓一切可能抓住的机会,打造快乐增长点。
积极聆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分辨对方的言外之意,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听众与对方站在了一个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与对方形成感情上的联盟最高境界,是让客户感同身受,找到轻松快乐的生理状态的。
不管对方说什么,我们都要完全理解接收,并形成轻松的工作范围内。
三、营销沟通面临的困难营销过程中,沟通的障碍,主要体现在营销人员自身的薄弱环节上,主要是以下几种:心理障碍。
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自己的安全区,在彼此不够熟悉时,都处于封闭状态。
这种封闭,直接将营销人员拒之于千里之外。
没有经验的营销人员,对这种冷漠、排斥会产生抵触、恐慌情绪,认为这是人性丑恶在作祟,其实,大可不必。
营销沟通,本质就是要建立从陌生不信任到熟悉可信赖的渐进过程,从客户的心理外围,攻入内心世界。
一个陌生人,劝导另一个陌生人,掏出钱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情感信任。
没有信任,是证明,你没有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理由。
自负、多疑、自卑,胆怯类的心理障碍,是营销领域的大忌,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克服,加以纠正,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恭谨而不畏缩;包容而不小气,给予客户亲和力的同时,构筑自己的感染力。
素质障碍。
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知道说什么合适。
或者语无伦次,逻辑混乱,言语没有说服力、可信力,进而造成客户的不信任。
这一方面来源于心理障碍的衍生,但更主要的是,业务不熟悉,对产品了解不透彻,对客户心理把握不精准,说话心里没底气,脑子里没思路。
或者,对语言应用的基本功能、基本原则、基本要素掌握不深,词不达意,言之无力等等。
相同的语言文字,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可能会有不同的效应。
简单的说,你可以对二十几岁的年轻客户说”超屌”,但如果你对四十几岁的客户用”超屌”来沟通,你认为会怎么样?再比如:你好两个字,电脑发声,和人工发声,还有微笑发声与冷脸发声,客户的反应会怎样?这些,都取决于营销人员的基本素质。
情绪障碍。
客户接收信息时的情境、情绪也会决定你发出讯息的效果。
在与消费者沟通的同时,要考虑你沟通的载具何时会到达客户?在那个时间点上客户是什么生活状态?这个时候的这个信息,能否与客户情境吻合,进而达成沟通的预期目标?认知障碍。
指的是信息被过滤、衰减或者超量后,导致客户接收的效果不强的问题。
营销人员根据自己的主观目的选择性的传达信息,这决定了,他已经根据自身经验过滤掉、隐匿或夸大许多信息,而这种调整,未必是消费者能够理解和接收的。
许多可能消费者会有兴趣的部分,要记住你的生活经验并不代表所有的消费者生活经验,你喜欢的消费者不一定喜欢。
此外,对一个80岁的老者推销产品,你就不能够说太多的专业术语,以至于使你的营销沟通陷入平庸的、故作神秘的一般状态,而是要抓住核心,尽可能的尊重好老人注意力有限的弱点,利用好他有限的“内存”,一击至的。
性别障碍。
男女之间对词意认知的不同,两种营销沟通策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对男人销售的方法,有时适用于女人,但有时也要区别对待。
男性关注的是自己,女性关注的是他人,男人更加理性,女人更加感性,男性沟通谈话的出发点是”地位”,女性谈话沟通的出发点是”关系”,这些性别差异必须成为你沟通的一个准则之一。
信息障碍。
单向多于双向,造成信息来源枯竭。
许多营销人员,获得了一定的技能培训后,边跃跃欲试,遇到客户开口便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这样做,显然给客户带来一种浮躁感,降低信任度。
客户会基于自己的需求或喜好,会自动屏蔽掉,过度的信息来源,常常也会因为自己的喜好,对某些你认为的应该感兴趣的图像文字声音视而不见。
你是否常常记得某个广告是由某个你喜欢的明星演出,却忘了那支广告在卖什么? 这种以信息发送方为完全主导的喋喋不休式的沟通,是看似热闹的花架子,难以给企业带来充足的销售额。
四、营销沟通的实战策略“销售不懂沟通学,就犹如在茫茫的黑夜里行走,永远只能误打误撞。
”事实上,销售高手往往都是沟通专家。
说白了就是,找到对的人,在对的节点用对的方式,说对的内容从个人出发,建立阳光模式。
”常言道“言为心声”,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沟通方式。
沟通是一种心态。
你怎样看待客户的不良反应,怎样看待营销活动的价值,都是你心态的缩影。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每时每刻都不一样。
建立健康的思维模式。
从经验来看,凡是成功者,在沟通技巧和话术的背后,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沟通套路。
比如,侧重理性思维方式的人,沟通时善于拿证据说话,以理服人。
偏重感性思维的人善于察言观色,换位思考,以情动人。
营销头功,要实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具备既善于理性分析、又善于进行换位思考的全脑思维模式。
在销售实践中,一个人的思维心态可以对沟通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从客户出发,建立情感共识渠道。
当你决定要开始对某个客户进行营销沟通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百分之百的了解客户心理、生理、情绪、特长,特别是需求,并根据这些要素,确定客户群体分布等关键参数,绝不能漫无目的的吆喝,却不知道自己的销售对象群体在哪里。
如果你觉得,在一瞬间内实现这些细致了解有困难,那么,最起码你要在内心中具有这样的了解意识。
与客户的第一个照面,就是你们交战的第一个回合,从这里,他会去读你,你也要利用各种眼睛去观察它,用嘴巴去引导他,用耳朵去搜集他,要了解你要对谁说话,你的客户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生活状况?生活习惯?人生观? 在你脑海里,这些猜测与你的产品销售,哪一条会产生直接的联系。
这需要你真正的了解你的说话对像,使用他们的语言与他们沟通,采取他们喜欢的行动来取得认同,并且注意传送与接收的过程中有哪些杂音会影响沟通的正确性,具体讲,要找到对的人,不能让你成为一个与客户一个路子里的陌生人,不能把产品销售从客户的思维、认知轨道中脱离出来哪怕是一下下。
主动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以让他们感到你是一个负责任的商家,乃至朋友,通过这种共识、这种信任,达成销售目的。
从产品出发,对接客户需求。
在前期情感沟通的基础上,你应该提取到了足够的客户需求信息和主观倾向,男性顾客会你这个产品有什么要求?穿着讲究的酷似知识分子的男性客户与暴发户打扮的男性客户,对你的产品要求有什么差别?胖子和瘦子呢?性格外形和内向的呢?此时,你绝对不能刻意吹嘘产品的大、新、全,而是需要冷静的分析,你的产品到底哪一点优势,与眼前客户的哪条需要可能最为接近,并迅速将客户需求要素的强烈程度,与产品各方面性能做比对,以此为突破口,整合各方面优势,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对客户进行车轮战式的言语沟通。
或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或以点带面,或全面跟进,或抛砖引玉,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对待。
以先考虑您们的产品的消费群,找出这个商品消费群的购买渠道和购买心理要求。
也就是有针对性的介绍您们的产品有什么优于同类产品的地方,并去吸引这些顾客,这是整个营销沟通的关键环节,对接的越精准,对客户的牵引力度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