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考察报告阆中古城考察报告篇一:阆中市场考察报告阆中市旅游产品及图书市场考察报告一、城市概况阆中市,古称阆苑,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之余脉,西倚剑门之腕,是巴蜀之要冲,川北之重镇,近2千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0万。
阆中古城位于阆中新城的旁、嘉陵江边,号称全国四大古城之一建筑古建筑,包括祠庙、古塔、楼、台、亭、阁等。
阆中古城的整体格局形成于唐宋时期,现存的古城主体是明、清建筑,夹有少量元代建筑,整座古城呈正南北—东西方向;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岭南庭院建筑于一体,既有明代的疏朗淡雅风韵,又有清代精美繁复的特色。
在古城范围内有7座建筑风格独特,且保存完好的民居大院,如蒲家大院、马家大院、张家大院等等;古街巷。
古城内老街交错,古巷纵横,有90多条,其中的20多条街巷仍保留有唐宋时的建筑风格。
3) 画圣文化唐代画家,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
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
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苏轼曾称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这李思训专心致志,精雕细刻,直画了好几个月,方才画成。
两幅壁画各有千秋,并称双绝,是兴庆宫的一宝。
4)宗教文化自汉唐以来,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先后传入阆中,稍后,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继而来,教徒们在这里建寺庙、修教堂——现在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巴巴寺、天主堂、基督教堂、以及云台山的道观、彭城佛教的圆觉寺、千佛寺,双龙的长青寺,古城内的净圣庵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阆中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5) 三国文化三国时蜀汉大将张飞,作巴西太守,驻阆中达7年之久,在这里他曾率精卒万人,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
刘备伐吴前夕,他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身葬于阆中,后人为其建的“桓侯祠”,今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6) 市井文化茶馆文化袍哥文化。
以“讲豪侠、重义气、解放推食、急人之急”为号召,又以旧礼教的“五伦八德”为信条杂耍说唱艺术,包括说书、唱大鼓、相声、川剧等种类繁多的说唱表演艺术和拉弓、举刀、抖空竹爬竿等等演出。
7) 民俗文化有舞蹈活化石之称的巴渝舞,朴实酣畅的花灯戏,风情万种的剪纸、皮影,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仰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巴渝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
为了增加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要把民俗文化和古民居大院融入到一起,来加深游客的民俗文化休闲体验。
8) 天文文化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研究中心,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落下闳就是阆中人,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
9) 科举文化阆中,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
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座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考棚(川北道贡院的俗称)之一。
能让游客身临其境,更深刻地感受我国的科举文化制度。
10)石刻及古遗址石窟及石刻。
大像山阆中站佛与乐山坐佛、重庆大足睡佛相呼应,是四川有名的唐代石刻之一,阆中石刻文化相当发达;古遗址、古驿道、古墓葬。
具有很大的旅游和研究价值;阆中作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第二大红色革命根据地,又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生活过的地方,阆中的“红色文化”在四川乃至全国应有自己的位置。
12)生态文化阆中是全国保存较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自然旅游资源阆中市的山脉走向和河谷地貌特征,嘉陵江江面视野开阔,水质清澈,沿江两岸锦屏山、大像山群、灵山、三台山等景点山型独特、植被茂密、郁郁葱葱。
二、阆中古城发展现状与市场分析发展现状阆中是座有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13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阆苑仙境”、“阆州天下胜”之誉,曾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商贾云集阆中。
改革开放以后,阆中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开始发展起来。
目前其发展状况表现为:1.2004年阆中接待国内旅客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2%和31%。
年阆中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备,能够较好地实现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需求。
3.政府和旅游局重视旅游的发展,并通过许多方式加大了阆中旅游的宣传促销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阆中古城的知名度。
阆中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阆中旅游已经取得的历史成绩,可以总结为:进步快、基础好、形象佳。
从产业的角度判断,进一步发展旅游还有几个需要:一是需要更新更高的目标。
二是需要再次突破。
阆中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我认为“三大三小”,“三多三少”。
“三多三少”:资源说法多,成型产品少;保护投入的要求多,收益渠道少;来客期望多,去客满足少。
“三大三小”是大旅游名声,小客源半径;大旅游方向,小旅游思维;大旅游形象,小旅游格局。
归结到一句话:阆中旅游产业化程度不够。
产业就要讲究产业的规律,要求带动相关链条的发展,要求投入就得有回报,这是一个主要问题,也是本质的问题。
阆中多种文化,特别是风水文化、始祖文化、古建文化、市井文化、宗教文化、三国文化、天文历算、科举文化等,具有深度挖掘的潜力。
(二)交通分析兰渝铁路和阆中二级民用机场的建设,将改善阆中的交通,使从甘肃、陕西、宁夏等地进入阆中便利,同时机场建成,将改善阆中旅游心理距离较远的问题。
四川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四川旅游由九黄线为核心逐渐转向以成都发散型发展的格局。
(三)消费者分析a)白领支付能力较强,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与接受能力,并且交际面广,拥有相当可观的口碑传播。
b)学生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年轻有活力,对生活充满热情,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思想独特张扬。
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很多学生选择假期出游来放松身心,丰富大学生活。
(四)竞争态势分析本次策划的七个景点都是具有文化特质的人文旅游景点,与自然景观有很<p class="img">大区别,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渴望接近自然淳朴的地方,净化心灵,因为阆中也具有自然风景,两种结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优势。
(二)现存问题1、阆中古城未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只是区域旅游的一个新景区。
阆中古城一直只是一个古建景区的概念,未形成综合的旅游目的地,也没有形成具有目的地支撑力的产品体系结构。
2、旅游形象宣传与产品配合不到位。
阆中旅游一直以“阆苑仙境,风水古城”的形象对外宣传推广,但是其产品未能很好的突出形象根据我公司年五一期间在阆中的抽样调查,游客喜欢古城风貌和民俗大院的最多,这和阆中的吸引因素以古建文化、古城风貌、民俗院落为多相一致。
其风水文化与产品的结合未达到最佳,支撑“风水古城”形象的产品缺乏。
仅限于古城内部的古城开发模式,也未能突出“阆苑仙境”的特点。
3、资源整合不足。
阆中景区景点很多,表明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其体现了多元的文化底蕴,同时暴露出作为一种旅游资源,阆中的资源整合是不够的,缺乏高品位的旅游产品,也急需形成有代表意义的旅游主题口号,因此必须在这上面做好文章。
以风水文化,整合阆中古城旅游,打造“阆中风水古城”的旅游品牌,形成以风水文化为主线的主题结构。
以风水文化为主线,形成旅游品牌、旅游产品、旅游游线、旅游纪念品等等。
4、古城旅游开发对自身文化挖掘不足。
阆中古城是个多元文化汇萃的地方,其中最具独特性和吸引力的就是风水文化,但目前其产品开发仅是简单的古建、古街的开发,没有完全突出阆中文化特色。
5、开发局限于古城内部,古城内部产品单一,景观类似,没有变化,缺乏凸显特色的区域。
古城内部布局以街道大院为主体,缺乏人流集散点和节点。
街道景致类似,单一,缺乏绿化。
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旅游项目雷同,主要以古城建筑观光为主,未形成度假、休闲氛围,古城周边的风水产品未形成体系开发。
6、古城内部布局单一,缺乏休憩节点和集散点,没有特色的标识系统。
7、大院、商铺开发单一,未形成各自独特性。
篇四:张兵考察报告专业考察报告所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0900 实习名称:专业考察基地名称: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年5月15日-5月28日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是具有春城之称的昆明。
昆明是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
我们一行人参观了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由香港许李严建筑师设计有限公司设计,主体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外形呈正方体,平面呈“回”字形,四角分别设荷花池水景、室外展区、两个下沉式庭院广场。
按其设计理念:“云南省是我国过半数少数民族的家乡,各民族在这丰饶的土地上融和生活,苍山、洱海、滇池、石林;风、花、雪、月各种特色地貌和气候环境,展现云南多彩多姿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云南省博物馆洋溢着云南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气质,建筑理念源自石林自然体态,嶙峋山体后却别有洞天,寻幽探秘,而发思古之心情。
设计上,尽量利用自然条件,融合环保科技:太阳能板,院落,自然通风,土生植物,以减低能耗,保护环境。
”之后我们一干人等继续考察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滇池之后前往白族聚居地-大理。
大理,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我们一干人等在大理考察了大理古城、喜洲民居和洱海,我们参观完喜州民居后发现,白族民居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
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
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
山墙屋角均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
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
在考察完大理白族自治州后我们前往了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之一,市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滇、川及西藏三省区交汇处,也是“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
截至到年,香格里拉市总面积11613平方公里,辖4个镇、7个乡,共有6个社区、58个行政村。
之后参观的普达措国家公园,是我国大陆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由国际重要湿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哈巴片区之属都湖景区两部分构成,以碧塔海、蜀都湖和霞给藏族文化自然村为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香格里拉旅游的主要景点之一。
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之间,属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达措国家公园拥有地质地貌、湖泊湿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珍稀动植物等,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完好。
在完成对香格里拉的考察后,我们前往了丽江,开始了对丽江古城的考察,丽江古城,又名“大研古镇”,坐落在云南省丽江市大研镇,海拔2400 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