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1
(二)装盒 (三)开盒、除蜡 (四)填塞树脂 (五)热处理后再上颌架检查咬合
第四节、全口义齿的戴入 一、义齿就位 二、检查义齿的平稳度
三、检查基托
四、检查颌位关系 五、检查咬合关系 六、检查有无疼痛
七、选磨
(一)全口义齿选磨的意义 (二)选磨的方法和步骤
1. 选磨正中颌的早接触 2. 选磨侧方颌的早接触 3. 前伸颌颌干扰的选磨 4. 修整
七、全口义齿的试戴
(一)义齿在颌架上的检查
1. 检查基托 2. 检查排牙
(二)义齿戴入口腔后的检查
1. 2. 3. 4. 5. 6. 局部比例是否协调 检查颌位关系 检查前牙 检查后牙 检查基托 检查垂直距离和发音
八、全口义齿的完成
(一)完成蜡形
1. 2. 3. 4. 检查并固定蜡基托在工作模型上 牙龈外形的形成 磨光面外形的形成 义齿蜡型的擦光
1. 前牙的排列 2. 后牙的排列
六、平衡颌
全口义齿的平衡颌 (balanced occlusion)是指在正中 颌及下颌作前伸、侧方运动等非正中颌运动时,上下颌 相关的牙都能同时接触。
(一)平衡颌分类 1. 正中颌平衡 2. 非正中颌平衡
(二)口腔前庭
位于牙槽嵴与唇、颊侧黏膜之间,为一潜在的间隙。 1. 唇系带(labial frenum) 2. 颊系带(buccal frenum) 3. 颧突(zygomatic process) 4. 上颌结节(maxillary tuberosity) 5. 颊侧翼缘区(buccal flange area) 6. 远中颊角区(distobuccal angles area)
十定律
1. 髁导斜度增加,补偿曲线曲度也增加。 2. 髁导斜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也增加。 3. 髁导斜度增加,切导斜度减小。 4. 髁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向后逐渐增加)。 5. 补偿曲线曲度,定位平面斜度减小。 6. 补偿曲线曲度,切导斜度也增加。 7. 补偿曲线曲度,牙尖斜度减小(向后逐渐减小)。 8. 定位平面斜度,切导斜度也增加。 9. 定位平面斜度,牙尖斜度减小。 10.切导斜度,牙尖斜度也增加(向前逐渐增加)。
全 口 义 齿
全口义齿(complete denture)是 为牙列缺失患者制作的义齿。全口 义齿由基托和人工牙两部分组成。 全口义齿是黏膜支持式义齿。
第一节 全口义齿修复有关的基本知识
一、无牙颌的解剖标志
(一)牙槽嵴
牙列缺失后牙槽突逐渐吸收形成牙槽嵴。上下颌牙槽嵴 将整个口腔分为内外两部分:口腔前庭与口腔本部。
义齿间隙(denture space)是在口腔内容纳义齿的 潜在空间。义齿间隙是天然牙列所占据的空间。 义齿表面(denture surface) (1)、组织面(tissue surface) (2)、咬合面(occlusal surface) (3)、磨光面(polishing surface)
(一)原因 (二)修理方法
二、人工牙折断或脱落 三、全口义齿重衬
(一)直接重衬 (二)间接法重衬 (三)自凝软材料重衬
四 全口义齿与种植全口义齿
第三节、全口义齿的制作
一 印模
(一)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
1. 根据取印模的次数 分为一次印模法和二次印模法。 2. 根据取印模时,患者张口或闭口 分为开口式印模和闭 口式印模。 3. 根据取印模时是否对黏膜造成压力 分为黏膜静止式印 模(mucostatic impression trechnique)和黏膜运动 式印模(mucodynamic impression)。
模型形成的方法
1. 围模灌注法 2. 一般灌注法
三 颌位关系记录
颌位记录(recording maxillmomandibular felation):是指 (一)垂直颌位关系 1.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用牙合 托来确定并记录在患者面部下1/3的适宜高度颌两 侧髁突在下颌关节凹生理后位时的上下颌位置关系。
(二)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1.颌骨的解剖形态 (1)颌骨的解剖形态影响基托面积 (2)牙槽突倒凹的固位作用 2.黏膜的性质 3.基托的边缘 4.唾液的质和量 1. 良好的咬合关系 2. 合理的排牙 3. 理想的基托磨光面的形态
(三)、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第二节、无牙颌的检查、诊断和修复前的准备
(三)口腔本部 在上下牙槽嵴之舌侧,上为腭底, 下为口底。
1. 切牙乳突(incisive papolla) 2. 腭皱(palatal rugae) 3. 上颌硬区(hard area) 4. 腭小凹(palatine focea) 5. 颤动线(vibrating line) 6. 腭穹隆(palatal vault) 7. 翼上颌切迹(pterygomaxillary notch) 8. 舌系带(lingual frenum) 9. 舌下腺(sublingual glands) 10.下颌隆突(torus mandibularis) 11.下颌舌骨嵴(mylohyoid ridges) 12.舌侧翼缘区(lingual flange area) 13.磨牙后垫(retromolar pad)
二、无牙颌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一)无牙颌的分区
主承托区(primary stress-bearing area) 副承托区(secondary stress-bearing area) 边缘封闭区(border seal area) 缓冲区(relief area)
(二)义齿间隙和义齿表面
(1)前伸颌平衡 (2)侧方颌平衡
(二)平衡颌的理论 五因素
1. 髁导斜度 2. 切导斜度 3. 补偿曲线曲度(prominence of compensationg curve)全口义齿修复中所指的补偿曲线多限于7-3 3-7 颊尖相连,形成凸向下的曲线。 4. 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 5. 定位平面斜度(inclination of plane of orientation)
(二)取印模的步骤方法
1. 2. 3. 4. 5. 取印模前的准备 取初印模 制作个别托盘 边缘整塑. 3. 4. 使组织受压均匀 适当扩大印模面积 采取功能性印模 保持稳定的位置
二 模型
八、给患者的戴牙指导
1. 增强使用义齿的信心 2. 纠正不正确的咬合习惯 3. 进食问题 4. 保护口腔组织健康 5. 义齿的保护
第五节、复诊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一、疼痛 二、固位不良 三、发音障碍 四、恶心 五、咬颊、咬舌 六、咀嚼功能不好 七、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六节、全口义齿的修理
一、基托折裂和折断的修理
(1)利用息止颌位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的方法 (2)瞳孔至口裂的距离等于垂直距离的方法 (3)面部外形观察法 (1)垂直距离恢复过大 (2)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
2.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二)水平颌位关系
确定正中关系位的方法
1.哥特式弓(Gothic arch)描记法 2.直接咬合(Checkbite)法
三、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
(一)骨组织的改变
1. 牙周病与牙槽骨吸收 2. 骨质密度与牙槽骨吸收 3. 全身健康和骨质代谢状况与牙槽嵴的吸收
(二)软组织的改变
四、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一)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
1. 吸附力(adsorption)的作用 2. 表面张力(surface tension)是抵抗将液体分层的力量 3. 大气牙力(atmospheric pressure)
一、病史采集 二、口颌系统检查
1. 颌面部 2. 牙槽嵴 3. 颌弓的形状和大小 4. 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 5. 上下唇系带的位置 6. 腭穹隆的形状 7. 肌肉的附着 8. 舌的位置和大小 9. 对旧义齿的检查
三 修复前的外科处理
1. 2. 3. 4. 5. 6. 7. 尖锐的骨尖、骨突和骨嵴 上颌结节 下颌隆突 唇、颊沟加深 唇、颊系带成形 增生的黏膜组织 松软牙槽嵴
(1) 中线 (2) 口角线 (3) 唇高线和唇低线
(1) 确定下颌高度的同时取得正中关系位记录 (2) 先修改预制的下牙合托的高度,然后取得正中关系记录
四、上颌架 五、排牙
(一)选牙 (二)排牙原则
1. 美观原则 2. 组织保健原则 3. 咀嚼功能原则
(三)排牙的具体方法
1. 卷舌后舔法 2. 吞咽咬合法 3. 后牙咬合法
3.肌监控仪法
(三)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1. 上颌托的制作
(1)基托的制作
1)蜡基托的做法 2)室温固化树脂暂基托的做法 3) 光固化树脂暂基托的做法
(2) 颌堤的制作
2. 下颌颌托的制作及正中关系记录
3. 哥特式弓描记法确定正中关系 4. 核对颌位记录 5. 在颌堤唇面画标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