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人工湖水质监测方案
班级:环工091班
姓名、学号:徐敏仪0914010011
李柳媚0914010019
李钰婷0914010055
蒋智杰0914010066
时间:2011年9月11日
一、广州大学人工湖及周围环境概况
广州大学人工湖是2004年广州大学新校区内构筑的景观湖,宽度从窄处的8米到宽处的30米左右,长度为300米左右,湖深1.5米左右,呈长半弧形,半包围广州大学图书馆的西北部。
湖的两边绿树成荫,中央还有一个原始的绿岛,横跨湖两边的是一座富有特色的木质拱桥,旁边还坐落着充满诗情画意的凉亭,此核心景观湖设计了一系列的富有中原特色的人文景观,旨在展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高雅文明,寄予学子博采众长、雅趣共享。
广州大学人工湖可以说是珠江的一个子系统,因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就是珠江了,而最后也将流入珠江,此外供水的水源还有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
湖面比较大,夏秋蒸发量较大,在雨水较少的季节里,为保持湖面维持在一定的水位,后勤管理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水。
由于湖中放有大量的鱼,为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维持鱼类的生存,管理人员还会不定时换水,只有换水时才能看到湖水在流动,平时的湖水都是很平静的,似乎流速达到静止状态。
广州大学人工湖有三个进水口,一个进水口的水源直接来自珠江水,另一个进水口的水除了有珠江水还有学校的地表水,最后一个进水口是一条环绕着实验楼的水沟。
人工湖有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设置得像进水口一样,流经下水道排出,另外一个就是直接流出湖外。
二、实地调查
为了熟悉监测水域的环境,我们来到广州大学人工湖进行了实地调查。
我们发现人工湖湖水有点混浊,能见度低,有时还会伴有异味。
事实上我们也曾经见过有不少鱼死在湖中。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工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几处:
1)此湖作为一个人工湖,水体更新速率较慢,水体流通不畅,易造成水质腐败,水中微生物增多,进而导致溶解氧降低;
2)发现有外来人员在湖中捕鱼,破坏了湖中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造成水体污染;
3)湖边绿化草皮和树的施肥、喷灌浇水过程造成水体磷、氨氮含量超标,引起水体富营
养化。
4)有一个进水口是环绕着实验楼的水沟,水沟中的水可能含有实验室的废水,所以也会造成一定的化学污染。
5)个别同学及外来人员随意向湖中丢弃垃圾。
三、湖泊监测垂线、采样点的布设(水体不复杂时,湖泊通常只设监测垂线)
根据需要,我们在人工湖的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照水体类别和功能设置了监测垂线。
由于学校的人工湖平均深度都在1.5米,最深的地方也不超过5米,所以我们只在水面下0.5米处设一个采样点。
这样一来,我们一共设置了10个采样点。
具体的点位布设见下图:
四、采样时间和频率
每逢单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6次。
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
底质每年在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五、水样的保存方法与监测方法
六、结果表达
1、各个项目结果所表达的意义
2、根据各类水质的标准,判断出广州大学人工湖湖水的等级。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广州大学湖水水域功能为一般的景观用水,因此适用于《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2002》中第V类水体标准
3.表达的方法
1)将检测到的数据依表格的方式罗列出来。
2)对所测得的数据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第V类水体标准对比
分析出水质是否符合5类水的标准。
3)最后将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查结果及其数据和数据的分析依报告书的形
式汇报。
七、质量保证
1、水样都有严格的采集方法、保存方法与保质期以确保水样的真实性。
2、所测项目都用精密的仪器与严谨的监测方法所监测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所得结果都将与各类水质的基本要求(国家标准)相对比以得出可信度高的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