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制造工艺

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制造工艺

目录第一章液态二氧化碳储罐 (1)1.1装置简介 (1)1.2液态二氧化碳简介 (2)第二章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制造工艺 (3)2.1制造工艺流程 (3)2.2制造总体要求 (4)第三章储罐制造过程 (6)3.1压力容器主要设计数据 (6)3.2产品试板制造 (6)3.3筒体制造 (7)3.4封头制造 (9)3.5人孔接管 (10)3.6人孔接管 (10)3.7人孔法兰 (11)3.8人孔法兰盖 (12)3.9容器组装 (12)3.10液压试验 (14)第四章焊接工艺 (15)4.1焊接简介 (15)4.2工艺要点 (15)4.3焊缝节点 (17)4.4焊接试件工艺 (17)4.5焊接工艺卡 (18)参考文献 (25)第一章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1装置简介概述:低温液态二氧化碳储罐结构为内外容器组成的双层容器,为真空粉末绝热型式,可分立式和卧式两类,内容器材料选 16MnDR ,外容器材料可根据用户地区不同选 Q235-B 或 16MnR ,内、外容器夹层充填绝热材料珠光砂并抽真空。

(分为立式和卧式),表面防腐涂层采用喷砂除锈、吹扫、喷涂等工艺,同时采用了双组分快速固化液体涂料。

1.1.1用途储存液态二氧化碳( LCO2 )1.1.2有效容积绝热性能绝热材料选用热态下的珠光砂充填夹层并抽真空,夹层封结后真空度标准为:小于等于 103m真空度≤ 2Pa ,大于 103m小于等于 503m真空度≤ 3Pa ,大于 503m小于等于 1003m真空度≤ 5Pa ,以精湛的技术,独特的填充工艺,质量保证承诺,以达到最佳的绝热效果。

1.1.3安全技术特性低温液体二氧化碳储罐采用“组合、安全系统阀”使用两组安全阀同时工作,在安全阀定期校验时可关闭一侧,另一侧继续工作,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

1.1.4操作系统储罐内容器上部设置了压力表,差压式液位计和液位对照表,可以随时掌握内容器储存量及压力变化,便于充装及排液时的操作。

1.1.5检测系统储罐下部设置了专用储罐真空检测、真空规管及真空阀可定期或随时用真空计进行检测夹层真空度,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行。

1.1.6装置的特点液体二氧化碳储罐系列产品具有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集中控制、操作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该产品广泛应用在气体行业、医院、金属冶炼等用气量较大的用户,是实现集中供气的最佳产品。

1.2液态二氧化碳简介1.2.1物理性质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01克/(厘米),(-37℃);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水中PH值会降低,会对水中生物产生危害;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当它放出大量的热时,则会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1.2.2用途液态的二氧化碳是一种制冷剂,可以用来保藏食品,也可用于人工降雨。

它还是一种工业原料,可用于制纯碱、尿素和汽水。

液体二氧化碳还应用于冷却剂、焊接、铸造工业、清凉饮料、灭火剂、碳酸盐类的制造、杀虫剂、氧化防止剂、植物生长促进剂、发酵工业、药品(局部麻醉)、制糖工业、胶及动物胶制造等。

1.2.3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3)配备自吸式呼吸面具。

4)包装的气瓶上均有使用的年限,凡到期的气瓶必须送往有部门进行安全检验,方能继续使用。

5)瓶装气体产品在运输储存、使用时都应分类堆放,严禁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堆放在一起,不准靠近明火和热源,应做到勿近火、勿沾油腊、勿爆晒、勿重抛、勿撞击,严禁在气瓶身上进行引弧或电弧,严禁野蛮装卸。

第二章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制造工艺2.1制造工艺流程2.1.1具体流程介绍图2-1工艺流程图2.1.2流程叙述基本的制造工艺流程大致为:选择材料—复验材料—净化处理—矫形—划线(包括零件的展开计算、留余量、排料)—切割—成型(包括筒节的卷制、封头的加工成型、管子的弯曲等)—组对装配—焊接—热处理—检验(无损检测、耐压试验等)。

2.2制造总体要求1)本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及验收按JB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确认)和JB4731—2005《钢制卧式压力容器》执行;并受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壳体用16MnDR钢板应按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逐张进行超声检测,Ⅱ级合格。

3)本设备受压元件使用的钢板按GB3531—2008《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的规定执行,使用状态为正火;35CrMoA按GB/T3077—1999《合金结构钢》执行,使用状态为调质;锻件按NB/T47009—2010《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标准执行,使用状态为调质。

4)受压元件用钢应按GB/T229—1994《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进行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验,试验温度为—40℃。

三个试样冲击功平均值AKv分别为:16MnDR钢板(横向取样),KV2≥47J(10mm×10mm×55mm标准式样);16MnD锻件,KV2≥47J(10mm×10mm×55mm标准式样);35CrMoA螺柱,KV2≥47J(10mm×10mm×55mm标准式样)。

5)焊接材料及焊接要求按NB/T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的规定执行。

焊接材料还应符合NB/T47018—2011《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的规定。

焊条还应按批进行含水量或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的复验,检验方法按相应焊条标准。

6)焊缝坡口型式及尺寸出图中注明外按GB/T985.1—2008《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性能束焊的推荐坡口》和GB/T985.2—2008《埋弧焊的推荐坡口》的规定执行。

7)容器的A、B类焊接接头按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100%射线检测,射线检测技术等级不应低于AB级、Ⅱ级合格。

射线检测完毕进行50%超声附加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Ⅰ级合格。

人孔D类焊接接头进行100%超声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Ⅰ级合格。

并不得有未焊透缺陷。

所有A、B、C、D、E类焊接接头表面应按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进行磁粉检测,Ⅰ级合格。

8)设备的A、B类焊缝的内外表面应与母材表面齐平,不允许保留余高。

D类焊缝表面与木材圆滑过渡。

9)焊缝经无损检测合格后,应按NB/T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规定进行炉内整体热处理。

与壳体相焊的零部件应在热处理前焊在壳体上,热处理后不得在壳体上施焊。

设备垫板档案号,制—40535.10)每台容器的A类焊接接头应制备产品焊接试板,产品焊接试板的设备、检验及合格标准按NB/T47016—2011《承压设备产品焊接试件的力学性能检验》的规定执行。

11)设备制造完毕,按图中给定的试验压力进行水压试验,水温不得低于5℃。

12)未注焊缝均为连续焊接,焊脚尺寸为相汉剑种较薄件的厚度。

13)设备防腐保温按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防腐保温专业设计文件执行。

14)设备如需包装、运输,应按JB/T4711—2003《压力容器涂敷与运输包装》的规定执行。

15)本设备施工及验收按SY/T0448—2008《油气田油气处理用钢制容器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16)安全法型号为A42Y—40,DN50。

17)产品铭牌按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附件C执行,位置按图纸。

第三章储罐制造过程3.1压力容器主要设计数据备注:炉内整体热处理3.2产品试板制造3.2.1制造条件试板材质:16MnDR 厚度:30mm 数量:1组A类焊缝试件δ=30mm L=600mm B=300mm3.2.2制造工序1) 材料检验工艺要求:钢板检验合格后方可投料,检验项目包括材质证明书和材料标识,使用状态为正火。

按图纸及标准要求对钢板进行检验。

2)切割工艺要求:时间材料从所制容器筒体材料上选择同钢号、同厚度、同热处理状态、同炉号的材料制作。

用数控切割机进行切割,留出5mm的刨削余量。

3)坡口加工工艺要求:用刨边机或铣边机加工坡口,检验尺寸。

用刨边机刨边时进刀量应较小,避免产生撕裂状表面,并用砂轮机修磨整个表面。

4)组对工艺要求:试件组对时与筒体的第一道A类焊缝的延伸部位进行组对,对口错边不得大于3mm。

5)焊接工艺要求:焊接时与筒体的第一道A类焊缝同时进行。

6)无损检测工艺要求:A类焊缝按JB/T4730—2005进行100%RT检测,AB—Ⅱ级合格;射线检测完毕进行50%超声附加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Ⅰ级合格;焊缝表面按JB/T4730—2005进行100%磁粉检测,Ⅰ级合格。

若有返修按原焊接和检测工艺执行。

7)热处理工艺要求:产品焊接试板应与设备一同进行热处理。

8)取样工艺要求:按NB/T47016—2011的规定。

9)机加工艺要求:按NB/T47016—2011的规定。

10)力学实验工艺要求:冲击、拉伸、弯曲、硬度按NB/T47016—2011的有关规定。

11)实验结果工艺要求:冲击、拉伸、弯曲、硬度应符合GB150—2011的有关规定。

3.3筒体制造3.3.1制造条件筒体:Ø=3600mm δ=30mm H=19420mm材质:16MnDR 厚度=30mm 数量:13.3.2制作工序1)材料检验工艺要求:钢板检验合格后方可投料,检验项目包括材质证明书和材料标识,使用状态为正火。

按图纸及标准要求对钢板进行检验。

2)切割工艺要求:用数控切割机和剪板机进行切割,留出5mm的刨削余量。

3)刨坡口并检修工艺要求:用刨边机刨边,检验尺寸。

刨边时进刀量应较小,避免产生撕裂状表面,并用砂轮机修模整个表面。

4)滾制组对、工艺要求:卷板时板面应放在使板的边缘与轴中心平行,防止筒节边缘歪斜;卷板不要一次成型,要反复几次逐渐成形;用样板检查曲率合格后,点固焊,焊接要求按焊接工艺要求。

点固焊用筋板点焊,棱角度E≤5mm,对口错边不得大于3mm。

5)焊接A类焊缝工艺要求:焊接按焊接工艺卡。

6)回床校圆尺寸检验工艺要求:筒节回滚床校圆,用300mm曲率样板检查曲率环向棱角E不得大于5mm,同一断面最大最小之差不得大于25mm。

7)筒体、封头、法兰环焊缝组对工艺要求:封头与筒体间的组对按排板图(排版图按错缝、避孔的原则),在转胎上进行,棱角度E≤5mm,对口错边量≤5mm。

8)焊接B类焊缝工艺要求:焊接按焊接工艺卡。

9)无损检测工艺要求:A、B类焊缝按JB/T4730—2005进行100%RT检测,AB—Ⅱ级合格;射线检测完毕进行50%超声附加检测,技术等级不低于B级,Ⅰ级合格;焊后磨平,焊缝表面按JB/T4730—2005进行100%磁粉检测,Ⅰ级合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