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种命题》教案正式版

《四种命题》教案正式版

《四种命题》教案
安阳市实验中学张保东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并掌握各种命题的表示形式.
2、能根据任一命题的原命题写出其另外三种命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2、通过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与加强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解.
3、从命题的多样性、和谐统一性,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中的美,以及思维的理性之美.
二、教学重点: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由原命题写出另外三种命题.
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1、温故而知新:
(1)什么是命题?
(2)什么是命题的否定?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复习上节有关知识,结合对下面的问题的思考,引入新课.
(3)分析下列两个命题间的关系: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引入新课:
(1)回忆互逆命题的概念:
①强调两者间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②表示形式: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3、类比探索,学习新知:
观察下列两个命题,分析其与命题A之间的关系,结合逆命题的概念,引导同学们自己归纳出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定义:
C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
D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对互为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的两命题间的相互关系、概念及表示形式进行学习,其中尤其强调注意否命题、逆否命题中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它和命题的否定概念不同.
最后,对以上所学概念进行对比总结: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启发、引导与鼓励.
4、例题讲解: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1)负数的平方是正数;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解:(1)原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
逆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逆否命题: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注意:正数的否定不能说成是负数)
若学生说出该命题“若p则q”的另一种形式,可根据提前设计好的课件显示:
解法二:原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的平方,则它是正数;
逆命题:若一个数是正数,则它是负数的平方;
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的平方,则它不是正数;
逆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负数的平方,则它不是正数.(2)原命题: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它是正方形;
逆命题: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它不是正方形;
逆否命题:若一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不相等.
5、达标检测:
(1)根据题意填空:
①原命题:若a>b,则a+c>b+c
逆命题:若a+c>b+c,则a>b;
否命题:若a≤b,则a+c≤b+c.
逆否命题:若a+c≤b+c,则a≤b.
②原命题:若x2+y2=0,则x、y全为0;.
逆命题:若x、y全为0,则x2+y2=0;
否命题:若x2+y2≠0,则x、y不全为0;
逆否命题:若x、y不全为0,则x2+y2≠0.
(2)把命题“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否命题:
原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三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逆否命题:如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三边不全对应相等.
(3)填空:
①命题“末位是0的整数,可以被5整除”的逆命题
是.
②命题“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否命题
是.
③命题“到圆心的距离不等于半径的直线不是圆的切线”的逆否
命题是
.
最后教师强调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搞清楚各个概念.
6、趣味游戏:
一节课学到现在,有些学生可能已有些疲劳,通过预先设置的魔板,将想要学生练习的题目以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吸引学生,提高其兴趣.
通过游戏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四种命题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在游戏(一)和(二)中分别给出一命题(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让学生快速回答出其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或快速判断所给命题与其的关系.
通过游戏(三)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四种命题间的如下相互关系:
一个命题的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互为逆命题;
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和逆否命题互为否命题;
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
7、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学生交流后,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最后教师总结:
1、 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了四种命题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能力方面:培养了学生简单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3、 思想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与加强了对辩证统一思想的理
解,
并感受到了数学中的语言美,以及思维的理性之美.
六、课下作业:
1、课本33页第一、二题.
2、探索性研究:
(1)你能说出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吗?
(2)分析思考原命题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之间有何关系,总结规律.
七、板书设计:
* 任务3: 分析原命题及其逆否命题的真假关系,总结规律。

* 附加任务:
分析其它命题之间的的真假关系,总结规
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