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服饰
汉服介绍
“汉服”是我们的民族服饰。 她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以其高超的 美学工艺屹立于世界服饰艺术之巅。 她是汉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服饰,将中华文明 的精神理念谱入古国生活点滴之间。 从质朴的秦汉风格到超然的魏晋神韵,都渗透着 华 夏民族的理想追求。 从开放的大唐情怀到含蓄的宋明格律,无不流 露出汉族文化的哲学信念。 汉族服饰,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进程里,已成为 华夏民族的肤发与汉族儿女血脉相连。
唐Hale Waihona Puke 的男服胡服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 人所穿的的服装的总称,即塞外民族西戎 和东胡的服装,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 式的汉族汉服,有较大差异。后亦泛称汉 服以外的外族服装。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 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紧窄,活动便利。
《梦溪笔谈》中胡服的介绍
•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 长靿靴,有蹀 • 蹀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 涉草。胡人乐茂草,常 • 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 至胡庭日,新雨过,涉 • 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 欲佩带弓剑、蹀躞、算 • 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 衔蹀躞,如马之秋根, • 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正观 时犹尔。开元之后,虽 • 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 顺折,茂人文也。
译文
• 中原一带的衣帽服饰,自从北齐以来,就全部采用胡人的 服装。窄衣袖、红绿相配的短衣、长 • 筒皮靴、有挂环的皮带,都是胡人的服饰。窄衣袖有 利于骑马射箭,短衣、长筒靴都便于在草地走路。 • 胡人喜欢茂盛的草,经常躺卧其中,我出使北方时都 见到过这种情形,即使君主居住也在深草之中。 • 我到胡人朝廷时,刚下过雨,走过草丛衣裤都浸湿了, 只有胡人一点都没有沾湿。皮带上所垂下的小 • 挂环,大概是用来佩带刀剑、手巾、算袋、磨刀石一 类的东西。以后虽然去掉了挂环的饰品,但还保 • 存着那个环,环是用来穿挂附属物的,像牛马股上的 皮带,也就是现在皮带上的装饰物。天子必定以 • 13 个环为度,唐代武德、贞观年间还是这样。从开 元以后,虽然还沿用旧习俗,但规矩渐渐宽松了, • 然而皮带上的钩还是穿过皮带上的孔。当今朝代又在 腰带上加了顺折,是用来显示主人的纹饰的。
汉服的起源
神话及传说起源 --- 中华始祖,传说中的上古 帝王轩辕氏 黄帝 统一华夏部落。在他治下,政治 安定,文化进步,国势强盛,有很多的发明和创 作,如文字,农业,音乐,历法等。黄帝的正妃 嫘祖,传说中就是她首创养蚕制丝织绢,从而发 明了汉服。嫘祖衣被天下,丝美中华,西周以来, 奉为中华母祖,尊为先蚕。 实际起源 --- 远古时期,生产力极端低下,对 人类来说,服饰的起源是出于实用。石器时代后, 人们掌握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了 骨锥和骨针.从而创造了原始服装。约五千年前,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 日趋稳定,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 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 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服饰
原始时代的服装形式,虽有个别考古资料的发 现,但由于材料太少,还不能对该时期的服饰作 详细的说明。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 上衣下裳,束发右衽,阳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 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 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 服饰的情况。周初制礼作乐,对贵族和平民阶层 的冠服制度作了详细规定,统治者以严格的等级 服装来显示自己的尊贵和威严。深衣和冕服始于 周代,这两种服制,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服装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连属制。上衣 下裳制,相传起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易〃系辞下》载:“黄 帝、尧、舜(shùn)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一传 说可以在甘肃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绘中,得到印证。这可以说是 我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下裳的服制,据《释 名〃释衣服》载:“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 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状多为交领右衽, 下裳类似围裙的形状,腰系带,下系芾。这种服制对后世影响很 大。 衣裳连属制,古称深衣,始创于周代。《礼记〃深衣》注称: “名曰深衣者,谓连衣裳而纯之以采也。”深衣同当代的连衣裙 结构类似,上衣下裳在腰处缝合为一体,领、袖、裾用其它面料 或刺绣缘边。深衣这一形制,影响于后世服饰,汉代命妇以它为 礼服,古代的袍衫也都采用这种衣裳连属的形式,甚至现今的连 衣裙也是深衣制的沿革。
春秋时期胡服的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在服装方面最重要的变 化,是深衣的广泛流行和胡服的出现。春 秋战国时期的战争促进了汉族宽衣博带、 长裙长袍服装的改革。赵武灵王为了军队 的战斗力,冲破阻力,下令全国穿游牧民 族的短衣长裤,学习骑射,终于使赵国强 盛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装改革, 胡服从此盛行。伴随胡服也传来了带钩, 它是用于结束革带的,由于它比革带的扎 结方式更加便捷,因而很快就流行起来。
明清
明代的服装继承前代,清代服装 对近代影响较大? 明代的服饰,大体上沿袭唐制,但 宋元服装形式中的某些式样也有保留。 清代的服饰对近现代服装形式影响较 大,清代男子服饰可分为三种:汉族 传统服装;满族民族服装;外来西洋 服装。清代袍的式样,是在汉族传统 基础上加以变化,并吸取满族服装特 点。一般袖子比较窄瘦,礼服是箭袖, 又称马蹄袖。袍身用钮扣系结。右衽 大襟,圆领口。皇室的袍有前后左右 四开气,而士庶男子只能在左右开气。 马挂是清朝特有的服装。它式样多为 圆领,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样, 有长袖、短袖、大袖、窄袖之分,但 均为平袖口。直到清末西洋服装传入 和辛亥革命后,我国的服装才起了重 大变化,进入了近现代服装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服的流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服装史上 又一个大转变的时期。由于大量少数民族 进入中原地区,胡服成为社会上司空见惯 的装束,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受胡服的 影响最为强烈。他们将胡服中窄袖紧身、 圆领、开衩等因素吸收到原有的服饰中来。 汉族贵族也在胡服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方 法是将其长度加长,加大袖口和裤口,改 左衽为右衽。但礼服仍然是传统的汉族礼 服形式。
• 唐代男子服饰,在延续传统的交领、对襟汉服的基础上,多 了新的款式。其一是幞头,其二是圆领窄袖袍衫。 • 圆袍翻领后 • 唐时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 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 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 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 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另在袍下施一道 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 • 从众多传世图画看来,这种圆领袍衫在非正式场合下流 行一种“潇洒穿法”:不合颈下胸上的一段,让袍子前面的 一层襟自然松开垂下,形成一个翻领的样子。这也算向胡服 中的翻领靠近,也确实达到了与胡服相仿的效果。用今天的 话说,大概就叫显得洋气。 • 不过,圆领袍并不是田间日头的老百姓们的通用服装, 更不是重大祭祀与重大政事活动时的服装。
襦裙介绍
• 襦裙起源于战国,终于满清,其间2000 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 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襦裙是汉服女 装的最基本形式。 • 襦裙分解介绍: • 襦 短上衣 • 袖子 襦的袖子一般较长,窄 • 交领右衽 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外观如 英文y。右衽指领子系向身体右边。方向 不可以相反,左衽为异族或死者的样式。 • 腰带 用丝或革制成,起固定作用 • 宫绦 如图,以丝带编成,一般在中间打 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 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 开影响美观。 • 裙 从六幅到十二幅,有各种颜色及繁多 的式样。
唐朝服饰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 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 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 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 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 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 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 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隋唐时期服装的转变时期
隋唐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和繁 荣,使其能上承历史服饰之源头,下启后 世服饰制度之经道,所以,这一时期成为 我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但 此时的袍衫与前朝略有不同,式样为圆领、 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此外,还有 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这种袍衫主要 是受胡服影响,并且与汉族的生活习惯和 礼仪特点相结合,形成了这时期袍衫的风 格。
辽、金、元时期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既沿袭汉人的礼服制度, 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沿 袭汉唐和宋代的礼服制度,又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辽金男子的服饰多为圆领、袖的缺胯袍,着长统靴 或尖头靴,下穿裤,腰间束带。元代男子的服饰有 汉族的圆领、交领袍,也有本民族的质孙服,其形 制与深衣类似,衣袖窄瘦,下裳较短,衣长至膝下, 在腰间有无数褶裥,形如现今的百褶裙,在腰部还 加有横襕。领型有右衽交领、方领和盘领。下穿小 口裤,脚穿络缝靴。服色以白、蓝、赭为主。此外, 元代服饰在质料上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棉花的广 泛种植,棉布成为服饰材料的主要品种。
宋代的服装趋于保守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制,但在服 装式样和名称上略有差异。宋代的缺胯袍 衫式样有广袖大身和窄袖紧身两种。穿褙 子和半臂的习惯极为普遍,但都不能作为 礼服穿用。总的来说,宋代的服饰比较拘 谨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鲜艳,给人以质 朴、洁净、淡雅之感,这与当时的社会状 况,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