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苗部族名称解析

三苗部族名称解析

三苗部族名称解析吴国瑜1,2(1.铜仁学院黔东文化研究所,贵州铜仁 554300;2.铜仁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贵州铜仁 554300)摘要:综合苗语黔东北次方言语汇、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发现三苗诸部族的名称大多与动物图腾尤其是人类驯化的动物有关,这是三苗部族联盟以畜牧养殖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远古农业文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的标志。

这种在部落联盟内群体性以动物名称命名各部族的现象,是远古时代部族及部族联盟产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特殊现象。

关键词:三苗; 部族名称; 动物图腾; 远古农业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1) 02-0001-06自古以来一直生活在湘、黔、渝、鄂交界地区自称“仡雄”的苗族民众,被认为是古代三苗部族的后裔,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关于三苗的活动区域,《战国策•魏策》中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俞伟超先生在《先楚与三苗文化的考古学推测——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而作》一文中认为:“把洞庭、鄱阳之间,北抵伏牛山麓,南至江西修水一带的以屈家岭文化为中心的三大阶段的原始文化,推测为三苗遗存,应当是合理的”。

[1] 朱俊明在《论汉晋以前武陵民族成份及来源》中说:“三苗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古荆州地区若干部族联盟的总称。

”高至喜、熊传新两位先生在《楚人在湖南的活动遗迹概述——兼论有关楚文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三苗“很可能是在江汉流域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是江汉间古老文化的开拓者。

”[2]综合文献资料及苗族古歌、古老话、祭辞等方面的材料可知,远古的三苗联盟是一个由众多部族组合而成的群体,其中比较著名的部族有九黎、蚩 尤、祝融、熊芈、盘古(又记为盘瓠)、驩兜(又记为板兜或丹朱)等,其先民曾创造了高度发达的远古文明,在包括种植业尤其是养殖业为主的农业生产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至于三苗部族联盟中普遍地存在着动物崇拜,甚至组成部族的各支系也常常有自己的动物图腾的现象。

笔者综合苗语黔东北次方言语汇、古代文献及考古材料,从人类学的角度,试着对三苗中主要部族的名称进行解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蚩尤——以黄牛为图腾的三苗部族尤:黔东北苗语次方言读作Youl或Yul,“黄牛”的意思。

蚩尤是部族的名称,又是部族首领的名号,作为苗蛮部族的首领,他被尊称为“Puob youl”,用汉语音译过来可读如“剖尤”,其中,“剖”的苗语意思相当于汉语的“公公”、“祖公”;“尤”的苗语意思相当于汉语的“黄牛”,二者合在一起,就是“黄牛祖公”的意思,与学术界通常采用的“牛公公”一说有区别。

梁代任昉《述异志》记载:“秦汉间说蚩尤氏耳第13卷第2期铜仁学院学报V ol. 13 , No. 2 2011年 3 月Journal of Tongren University Mar. 2011收稿日期:2010-09-16作者简介:吴国瑜(1967-),男,苗族,铜仁学院黔东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古籍研究。

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

今冀川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三三两两,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益其遗制也。

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

”又说:“有蚩尤神,俗云:人自牛蹄,四目六手。

今冀州人提掘地得髑髅如铜铁者,即蚩尤之骨也。

今有蚩尤齿,长二寸,坚不可碎。

”《玄女兵法》也说蚩尤“人身牛蹄,四目六手”。

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作为部族首领的蚩尤,明显带着牛图腾崇拜的装饰特征。

蚩尤不仅是一个相当大的集体的代表,其本身就是一个经常装扮成牛形状的、具有很大神性的怪异人物,民间由此把这种以神牛形象出现的蚩尤当作战神加以崇拜,并融入英雄崇拜的颂歌之中。

尽管苗族分布在云贵川湘等三大方言区,语言支系甚多,但各地苗人都把自己的祖先称为“尤公”,在各种不同的方言土语中,“尤公”却惊人地一致,云贵川西部方言区称“蚩尤”,并有对蚩尤祭祀活动,黔东南东部方言为“榜香尤”,湘西方言区则称“剖尤”,苗族《蚩尤神话》中有“蚩尤头戴牛角帽”,“牛头上的利剑将龙兵将开肠破肚”等说法。

这些习俗及神话传说保存至今,证明了崇拜蚩尤的苗族各支系均有牛崇拜的文化特征。

“蚩尤”作为部族的名称,应是在用汉字记音时在“尤”的前面加了一个限定词“蚩”,汉文献先秦部分典籍中记录为“蚩尤”,《广雅释诂》:“蚩,乱也。

”《方言》(卷十二):“蚩,悖也。

”可见,“蚩尤”一词中的“蚩”是一个限定性字眼,意思是“作乱的”、“忤逆不道的”、“有悖道统的”,“蚩”有“蠢”、“冥顽不化”的意思,如“蠢兹有苗”,把文献中“蚩尤”二字合起来解读,其含义就是“忤逆不道的崇拜黄牛的人”,“经常作乱的崇拜黄牛的部族”,或者是“非常愚蠢的崇拜黄牛的部族”等意思。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指出,不仅组成三苗联盟的各部族有自己的动物图腾,一些大的部族的各宗族支系也有自己的动物图腾,这种情况,蚩尤部族最有代表性,《竹书纪年》沈注:“属于蚩尤各族,有熊氏、罴氏、虎氏、豹氏。

”《汲冢周书》也说,“黄帝轩辕氏令……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

”这说明,蚩尤作为部族名称,其部族不仅有牛崇拜的习俗,各宗族支系也自有动物图腾,其势力非常强大,甚至有“蚩尤兄弟七十二人” 或“八十一人”(均指数目众多)之说,足见其部族势力之强大,崇拜的动物种类之繁多。

二、盘古(瓠)——以狗为图腾的三苗部族干宝《晋纪》载:“武陵、长沙、放荡庐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

盘瓠凭山阴险,每每常为害。

糅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

”《五帝本纪》汉代郑玄注曰:“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德,尧兴又诛之,尧末在朝,舜臣又窜之。

后禹嗣位,又在洞庭逆合,禹又诛之。

”说明高辛之族与九黎同属于三苗部族联盟,并在洞庭一带发展壮大,受到颛顼、尧、舜、禹的多次征伐。

盘古(瓠):在黔东北苗语次方言中读作“Bad ghuou”, 其中,“Bad”一词用汉字记作“巴”或“班”、“盘”,在苗语中为“宗族支系”的意思,“ghuoud”一词用汉字记为“古”或“瓠”,在苗语中意为“狗”,两个单词构成的名称,直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属狗的宗族支系”。

“盘古(瓠)”既是部族的名称,又是部族首领的名号,作为苗蛮部族首领,他是祖神,被尊称为“Mat ghuoud”,有神话传说《Naid ghun Mat ghuoud》流传于世,其中,“naid”可音译为“奶”,在苗语中相当于“母”、“雌性”的意思;“ghunb”用汉字记音为“棍”,在苗语中为“神灵”、“鬼”之意;“mat”用汉字记音为“玛”,在苗语中相当于“父亲”的意思;“ghuoud”在苗语中为“狗”,把它们组合一起,可以直译为“神母狗父”。

苗族“神母狗父”神话传说与汉文献中关于盘瓠的记载情节大致相同。

《后汉书•南蛮传》云:“昔高辛氏犬戎之寇,帝患其亻彐 暴,而征伐不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

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

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

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

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其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

”根据唐代李贤注,其中的“南山”,即辰州卢溪县西的武山,上有盘瓠石室等遗迹。

2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蛮书•南蛮疆界接连诸蕃夷国名》载“黔、经、巴、夏四邑苗众”“祖乃盘瓠”,说明了生活在武陵五溪地区的苗族人民存在把盘瓠(犬)作为重要图腾的现象。

伍新福先生在《苗族历史探考》中也说:“以苗族的先民为主体的‘五溪蛮’,大概即洞庭彭蠡间‘三苗国’的一个民族集团。

他们以盘瓠的传说和崇拜为自己一个重要特征。

”三、九黎——以水牛为图腾的三苗部族《风俗通义》说:“颛顼有子曰黎,为苗之民。

”说明“黎”这一个部族是苗民的一个支系。

《国语•郑语》记载,史伯曰:“楚,重黎之后也。

”说明了九黎与楚有着密切的关系,黎既属苗,则楚亦为苗之一部分。

《国语•楚语》注中也说:“九黎,蚩尤之徒也。

”说明了九黎与蚩尤的渊源关系,九黎与苗都属于同一类型的部族,则蚩尤亦属苗。

黎:黔东北苗语次方言读作niex,“水牛”的意思;九:黔东北苗语次方言写作“Jut”,相当于汉语“属相”的意思,“九黎”一词的整体意思就是“属相为水牛的人”,类似的说法在苗语中还有很多,比如,说到某人的生肖属相时说“Jut bant”(属猪)、“Jut ghab|(属鸡)、“Jut lend ”(属蛇)等等;另有学者说“九”在苗语中有“神灵”的意思,按此说法,则“九黎”一词的整体意思就是“神水牛”。

从语言角度看,“九”应该是苗语“Jut”的同音汉字,“Jut”在苗语中的意思是“神圣”、“崇高的”,“神”相当于汉语“神”字的含义。

林河先生在《<九歌>与沅湘民俗》中认为《九歌》的“九”就是“神”的意思,“九歌”即神歌。

吴晓东先生在《苗族东部方言区“吃猪”仪式散论》文中,引用了“吃猪”祭辞中的两句:(苗):Zid dangd manx nangd bloud joud(汉): 送 到 你们 的 屋 神(苗):Manx Lits dad nzhangt LoL zeud ad joud(汉) 你们 要 啊 来 齐 啊 神吴晓东先生在文中还进一步说明,“这一‘九’(神)的保留,进一步说明了苗族‘吃猪’祭辞大概在周代已经形成,当时楚语就是将神称为‘九’。

”[3] 按照这一说法,“九黎”一词的意思就是“神水牛”,则九黎部族就是以水牛为图腾的部族。

不管对“九黎”一词中的“九”作何解释,九黎部族与蚩尤部族一样,具有牛图腾崇拜的文化特征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九黎从事的主要是水田耕作,在先民们驯化和养殖的动物中,水牛成了最为重要的畜力,水牛成了决定食物丰欠乃至部族生存的重要因素,于是,在九黎部族中,普遍尊崇水牛,以水牛作为部族的图腾,至今生活在武陵五溪地区的苗族民众,要举行神圣的椎水牛祭祖活动,祭祖结束后要将水牛角与椎牛神柱放在一起进行供奉的习俗。

《玄女兵法》云:蚩尤“兽身人语,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说明九黎与蚩尤一样,具有“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的特征,都属于有牛图腾崇拜习俗特征的苗蛮部族。

据史书记载,九黎部族是长江中游部族联盟中人口较多,分布地域最广的部族,其兴盛期的起始与蚩尤部族时间一致,但延续的时间要长一些。

四、祝融——以羊为图腾的三苗部族祝融在有的史籍上亦写作炎融,《山海经•大荒南经》载:“鲧妻土敬,土敬子曰炎融,奔驩兜。

”说明祝融部族与三苗的另一部族驩兜相互融合,同为一个民族的情况。

《越绝书》云“祝融治南方,仆程佐之。

”指明了祝融部族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南方,也就是今天的长江流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