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生长发育特点
幼儿期也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大脑皮质的功能进一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渐丰富,模仿性增强,智能发育快,要求增多,能独立行走、活动,见识范围迅速扩大,接触事物增多,但仍缺乏自我识别能力。
(一)体格发育
1.体重1 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全年增加2.5~3.0kg,平均每月增长约0.25kg,至2 岁时体重约12kg,为出生时的 4 倍。
2 岁以后的体重增长变慢,每年增长2.3kg左右,增长的速度趋于缓慢。
2.身长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 岁全年增加约10cm,2~3 岁平均增加约5cm,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cm,因此,3 岁时身长约为100cm,为出生时身长的2 倍。
12 个月8.5~10.6 kg;71.5~77.1cm ;独立行走,有意识叫爸爸、妈妈,用杯喝水,能辨别家人的称谓和家庭环境中的熟悉物体。
15 个月9.1~11.3kg ;74.8~80.7cm;走得稳,能说三个字的短句,模仿做家务,能叠两块积木,能体验与成人一起玩的愉快心情。
18 个月9.7~12.0kg; 77.9~84.0 cm;能走梯,理解指出身体部分,能脱外套,自己能吃饭,能认识一种颜色。
21 个月10.2~12.6 kg;80.6~87.0cm; 能踢球,举手过肩抛物,能叠四块积木,喜欢听故事,会用语言表示大小便。
2 岁10.6~13.2 kg;83.3~89.8cm; 能两脚并跳,穿不系带的鞋,区别大小,能认识两种颜色,能认识简单形状。
2.5 岁11.7—14.7kg; 87.9~94.7 cm;能独脚立,说出姓名,洗手会擦干,能叠八块积木,常提出“为什么”,试与同伴交谈,相互模仿言行。
3 岁12.6~16.1 kg;90.2~98.1cm; 会涂浆糊粘贴,懂饥、累、冷,会用筷,能一页页翻书。
3.头围、胸围、上臂围1 岁时儿童的头围增至46cm,而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cm,第三年与第四年共增加1.5cm,5 岁时达50cm,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1 岁时与头围基本相等,2 岁以后胸围超过头
围,反映出胸廓和胸背肌肉的发育。
上臂围在出生后第 1 年内由1lcm 增至16cm,随后维持到5 岁左右。
上臂围可用以反映皮下脂肪厚度和营养状况,早期发现营养不良。
(二)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所有哺乳动物脑组织都有一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人类自孕中期开始,持续到出生后的第二年甚至第 3 年。
人脑的神经细胞分裂增殖至140 亿个,脑组织的重量也增至成人的2/3 以上。
出生时脑重量约370g,6 个月时脑重约600~700g,2 岁时达900~1000g,为成人脑重的75%,至3 岁时脑重超过出生时的3 倍。
6 个月后,脑细胞增殖速度开始减慢,但细胞的体积开始增大。
到出生后12~15 个月时,脑细胞一次性分裂完成。
进入幼儿期后,大脑发育速度已显著减慢,但并未结束。
出生时连接大脑内部与躯体各部分的神经传导纤维还为数很少,婴儿期迅速增加,在幼儿期,神经细胞间的联系也逐渐复杂起来。
而在神经纤维外层起绝缘作用的髓鞘,则在出生后 4 年才完全发育成熟。
婴幼儿期,由于神经髓鞘形成不全,外界的刺激信号因无髓鞘的隔离,被传至大脑多处,难以在大脑特定的区域形成兴奋灶,同时信号传导在无髓鞘隔离的神经纤维也较慢,因此JJ,JL 对外来刺激反应慢且易于泛化。
(三)消化系统发育
1 岁萌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1.5 岁时出尖牙,
2 岁时出第二乳磨牙,2 岁时共出18~20 颗牙,全部20 颗乳牙出齐应不迟于2.5 岁。
到 2 岁半时乳牙仍未出齐属于异常,如克汀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等患儿出牙较晚。
2 岁内乳牙数的计算:乳牙数= 月龄一6。
由于幼儿的牙齿还处于生长过程,故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这个时期的幼儿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及某些营养缺乏病。
儿童的咀嚼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6 岁时达到成人的40%,10 岁时达到75%。
18 月龄胃蛋白酶的分泌已达到成人水平;1 岁后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和脂酶的活性接近成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