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与备课

教学设计与备课


1.起始能力预估
✓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了从事新的学习所必备 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知道了多少;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
2.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
学生的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具有的与具 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 理和社会特征,它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 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
修改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学习

内容 分析
习 目


学习者 阐
分析

教 学 策 略 的 制 定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和 运
形成性评价
教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评

价 总结性评价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
前端分析
在教学设计开始的时候, 对一些直接影响教学设计 的进行但又不属于设计事 项的问题的分析。
备课
备课:为上课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 传统的“三备、三写”?
备课的内容及程序
1.备学生 2.备任务 3.备目标 4.备过程 5.备检测
一、备学生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是 学习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备课 首先要“考应该虑是什的么”问和题“实。际是什么”两者状态之间的差距
需要的核心=“应该是什么”-“实际是什么”
根据学生对知识心理理解的便利与否 以及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确定的。
确定难点应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接 受能力和学生活动能力三方面考虑。
1.3 细胞的代谢
具体内容标准 活 动 建 议
说明物质进出细 1. 3 细胞的代谢 胞的方式。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 复原。
第4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常规教学事件
• 课前学生应该做的准备 • 已学知识、技能 • 导入启动新课 • 内容的逻辑顺序 • 知识点间的衔接过渡 • 联系实际 • 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
• 教具 • 教师提问 • 学生质疑 • 多边活动 • 插入测验 • 复习检测 • 结课
常用教学方法归类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问题法(谈话法)、讨论法
(突出重点、难点、设置教学高潮) (4)总结、反馈阶段:约10分钟
五、备检测
1.检测的目的不只是给学生评等级,更 重要的是为教学补救提供依据。
2.检测项目与教学目标之间必须有对应 匹配关系;
3.要用最恰当的评估手段来检测学 习结果;
4.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必须安排 落实检测手段和样本试题。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 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集训队。 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 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
• 教案的一般格式包括哪些内容? • 该教案中有哪些不合理或错误的地方? (包括学科知识、教案编写本身两个方面)
下次课检查!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
一般而言,目的比较抽象,是某种行为 活动普遍性、统一性的宗旨或方针;
目标则比较具体,是指对某种行为活动 的个别化、特殊的、阶段性的追求。
学习目的
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是对学习 意图概括性的说明,它是由一系列相关 的学习目标组成的系统。
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学习单元后能 够做些什么事情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它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具体地阐 明学习目的。
• 11月5日前交
4.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标准、学生) 5.分析教材联系实际的因素 6.分析教材的育人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4.从的学重生点的和教学难学习点的需重要点上分析教学
指最主要、最本质、带有主导作用的 关键性知识和顺利进行学习的方法,要 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结合起来考虑。
教学难点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六级目标 情感领域五级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七级目标
备目标的基本要求
• 全面 • 明确 • 难度适中 • 便于检测 • 有弹性
行为目标四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 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 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能”、“会”用于表述“认知”和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 “有” 用于表述“情感价值观”类的目 标。
了解、掌握、知道、熟悉等笼统含 糊,难以观察得到,仅表示内部心理 过程,难以测量,无法检验。
情景或条件
指影响学生的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 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况 下完成指定的操作。
表现水平或标准
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 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两种学习目标的比较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 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 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备学生的大体内容
✓了解学生在接受新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了解学生对新任务是否有所涉猎; ✓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二、备任务
学习任务是指对学生要完成的具体学习内 容、学习活动和活动结果的描述。
其次,中学生在其思维发展过程中也存在 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约13岁~14岁), 是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变, 到高中二年级转化初步完成。
此外,在情感方面,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 更为明确,自尊性强,喜欢探求自我。在高中 阶段,独立性、自主性是其情感发展的主要方 面。
3.诊断学生的学习风格
你曾经是一名中学生,你觉得现 在的中学生一般有哪些特征?
首先,中学生的思维的一般特征是:在小学 生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思维能力迅速得到发展, 他们的抽象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初中生的抽 象逻辑思维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 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属于理论型,他们能够 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 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①使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 ②掌握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③让学生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④熟悉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方法
四、备过程
1.设计课堂教学的操作程序 2.确定教学措施(动态设计) 3.创设学习环境 4.安排教学时间
几种常见的生物课堂教学操作程序
1.认知发展程序 2.探究训练程序 3.角色扮演程序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演示、参观、实验)
以引导探索为主的教学方法: 包括自主、合作、探究教学
安排教学时间
1.整体时间分配; 2.课时分配; 3.一堂课的时间安排
一堂课的安排(以40分钟为例):
(1)开讲阶段:约5分钟 (2)感知尝试阶段:约5分钟 (3)师生合作授课阶段:约20分钟
第一种
①使学生了解植物种子 的结构
②掌握植物种子萌发的 外界条件
③让学生知道植物种子 萌发的过程
④熟悉一种常见植物的 栽培方法
第二种 ①能准确地认出种子结构 的主要部分 ②用所给的材料探究种子 萌发的外界条件 ③能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④亲自栽培一种常见植物, 写出详细的观察记录
学习检查
1.口头描述如何编写教学目标。 2.修改“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的教学目标。
知识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态度领域
分析学习任务的基本环节
1.从整体上领会教材的设计思路 2.从结构上分析教材的教学主线
简单教 材分析
思路
3.从内容上分析教材的逻辑系统 逻辑
知识结构主线
教学目标主线
要பைடு நூலகம்素 分 析
层次分析
网络分析
作业
• 请整理出“必修一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中的主要概念,并将这些概 念连在一起,做成一个知识网。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被动运输 • 主动运输 • 胞吞和胞吐
三、备目标
深刻领会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 和课程的具体目标;
学会如何表述每节课的教学(学习)目标。
目标与目的的比较
目的和目标都是指某种行为活动的指向 和结果体现,但两者是有差别的。
教学设计与备课
杨红丽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是 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 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过程 的诸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为目的的一种计划过程或操作程序。
“为什么教”; “教什么”; “怎么教”; “教得怎么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