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素描----结构素描

设计素描----结构素描


设计素描 是将实用功能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素描, 强调素描为实用功能设计服务, 注重现实功能与自身形式语言的 探索。 设计素描的本质在于功能与审美的 结合,最终服务于人类物质与精神 的需要。则以比例尺度、透视规律、 三维空间观念以及形体的内部结构 剖析等方面为重点,训练绘制设计 预想图的能力,是表达设计意图的 一门专业基础课,设计素描关心的 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这些本质特 征要从具体的现实的形体中提炼、 概括出来。
1-2 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
1、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
• 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 构线称为虚结构线。外结构线 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 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 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 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 条。在线条的轻、重关系的处 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 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线重一 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要轻 一些、虚一些 。
一、画面的幅式
画面的幅式有三种基本形式:横长 方形、竖长方形、正方形。 • 1 、横向长方形幅式,给人以伸 展、舒畅、动感,适合表现具有 横长造型的物象形态。 2 、竖向长方向幅式,给人以上 升、挺拔、亲切的感觉到,适宜 表现具有纵高特征的造型。 3 、正方形幅式,给人以严谨、 集中、庄重的感觉,较适合表现 圆、三角形、方形等形态的造 型 。
第一节 物体的立体感
“体积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任何 物体在空间中均具有一定的高度、宽 度和深度等可测量的因素。而这些因 素根据透视的规律反映在视觉上,便 形成物体的立体效果,我们称之为物 体的“体积感”,或称“立体感”。
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形象, 是绘画造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设计 素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掌 握立体地认识对象和立体地去表现对 象的能力。
第二节
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
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 物象的,因此,线就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基本要素。
• 线是点的延长,面是点的扩大,是线的组合,体是面的围合。点移 动的轨道即为线,面与面的转折是线,与视平线相齐的面是线。 • 从研究线的造型表面意义上来说,线的表现技巧对发挥线的艺术表 现力起着直接的作用。


二、形态的位置
所 画形态在画面 上的位置对人 的视觉与心理 会产生直接的 影响。位置偏 上、偏下、偏 左、偏右,都 会使人产生不 同的感觉。
二、形态的位置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一种构图形态经营位置线,可供大家参考。 方法是:将横式或竖式画面,长、宽各分三等分画线形井字形,将主 体形态安排在左或右边的井字交叉线上。另外,形态朝向的空间要比 背对的空间略大一点,面朝光线的一面空间要比背光的空间略大一点。 形态下方空间要适当比上方空间稍大一点。
第一节 物体的立体感 第二节 物体的明暗
第三节 物体的色彩
第三讲 光 影 设 计 素 描
第四节 物体的质感与量感 第五节 物体的空间感 第六节 明暗造型的表现步骤
明暗形态造型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想、方案的造型语言之一,也 是设计素描重要的课题训练内容。所谓明暗形态造型,是指按照客观 物体明暗形成规律,运用明暗(调子塑造)的造型方法,对所描绘或 设计对象的形体、结构、质量感及空间关系等诸方面予以准确、生动 而富有创造性的表现
• 框架结构是支撑形体 体量的骨架,它可以 是自然生长的,也要 以是人为建造的。如 生活在水中的鱼是脊 椎动物,再如框架结 构的楼房建筑。
2-1 体量型结构(也称积量型结构)
• 体量型结构,就是物体自身 体积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 比如,我们表现一个瓶子, 以往我们凭感觉画,一般是 先确定中心线,根据高度比 例定各部分的点,然后连线, 最后再找一下透视关系。用 积量型结构的观念来画同一 个瓶子就不同了,我们要在 把握整体比例的基础上,首 先分析它是由哪几种有体量 的几何体构成的。
三、设计素描研究范畴与内容
1、对物体形态存在的造型研究、二维形态研究 、三维形态研究 、四维形态 研究 、五维形态研究
二维形态研究
三维形态研究
四维形态研究
五维形态研究
2、对物体形态存在的结构研究 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 物质结构
3、对物体形态存 在的机理材料研
4|、对物体形 态存在形式美感研究
四、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性素描的关系 1、传统绘画性素描:是纯粹精神 性、欣赏性的,是艺术家以纯粹的 感受和心理上的满足为条件,对客 观现实进行再现和表现,并通过对 现存事物的描绘来反映思感情,立 足于内在的心理欲求,是一种个人 行为。作为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 以质感、明暗调子、空间感、虚实 处理等方面为重点,研究造型的基 本规律,画面以视觉艺术效果为主 要目的。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 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 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4 曲线透视
圆形的透视表现,应依据正方形的透视方法来进行,不管在哪 一种透视正方形中表现圆形,都应依据平面上的正方形与圆形之间 的位置关系来决定。
第五节 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画法Leabharlann 第一节结构特点的体现
物体各个部分,以特定的方式相互结合,构成整体的内在构 造关系,称为结构。它是决定物体外观形态的基本因素 。 自然界中,凡是有形的物体都有其特定的内在与外在的结构 关系,不论是天然或人工制造的物品,都具有不同大小、不同方 向、不同形状的形态特征,或者是不同的单体按照物态生长的自 然规律或是人为制造使用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方式和特定的程序 组织结合而成的。其自身的结构方式,决定了它的外观形状,从 而展现出大千世界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物象特征。
结构的类型 :
• 物体的结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框架型(或称骨架型 的);另一种是体量型(或称积量型的)
1-1 框架型结构(或称骨架型结构)
• 框架结构是由主杆 部分和支杆部分连 接而成,支干通过 关节系统与主杆连 接构成一个整体。 我们人体就是一个 很明显的例证。
1-2 框架型结构(或称骨架型结构)
二、设计素描的历史与发展
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创立。 20世纪80年代初将瑞士巴塞尔设计 学校确立设计素描. 1956年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 为基础组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 第一个里程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的建 立使艺术设 计教育获得了飞速的发 展,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 三、采用推导造型 的方法,分析结构, 用线条准确、深入 地画出物象的整体 构造结构和空间结 构关系,以及局部 之间结构的组合空 间关系。
• 四、进一步肯定物象 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 要注意内外、主次结 构,特别要注意线条 轻、重、缓、急的变 化处理。反复调整与 修改,使画面主次关 系明确,画面效果整、 完整。
• 一、面对物象,从 整体出发,观察并 找准物象的透视状 况、基本比例,用 点在画面中标出上、 下、左、右的位置 关系,在反复比较 的基础上确定基本 形。用线要轻,注 意画面构图。
• 二、运用透视原理, 用 轻 一 些 的 长、 直 线画出物象整体与 各局部的形体结构、 形 体 透 视, 并 进 行 反 复 检 查 调 整, 切 忌违背透视原理的 现象出现。
• 当我们用铅笔或炭笔在纸上开始勾勒线条时,这看似简单的线条, 随着落笔的力度、用笔的方向、笔锋的角度、行笔快慢的变化,会 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
1-1 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
• 以线造型能直取物象的结构本 质特征,从而能够肯定、明确、 清晰地表现出物象的比例和结 构关系。 • 以线造型还能表现出物象的明 暗关系、虚实关系,使物象产 生立体感。 • 以线造型同样能表现出物体的 不同质感及量感,如柔软、坚 硬、轻飘、厚重、粗糙、细腻 等感觉;再如一块石头、和一 团棉花、一块钢铁和一块木板 等的不同的重量感。
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性素描的区别
1、观察方法与构图安排方面的差异性
2、方法步骤方面的差异性
3、表现形式和手段方面的差异性
4、空间观念和细节表现方面的差异性
五、学习设计素描的目的与意义
六、怎样学习设计素描
1、态度 、思维加数量 态度决定人生 学习态度决定学习目的目标,思维决定行动、创新思维决定学习质 量、数量转变质量 2、具体的学习应用A、打破传统的静物摆放模式B、让学生尽可能做多种素描手法和 工具的尝试
透视的一般规律
1 一点透视:
一个立方 体只要有一个 面与画面平行, 透视线消失于 心点的作图方 法,称为平行 透视。
2 两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 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 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 。
3 三点透视
三、形态与方向
在二维的画面中,形态不同,运动方向的安排,也会产生不 同的视觉效果。
四、形态与空间
第四节
透视规律的运用:
透视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为“透而视 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 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 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 实在二维平面上。
一、什么是设计素描 素描,绘画术语,主要以单色线条和明暗来塑造物体形象,是造型艺术基 本功之一,它以锻练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质感、量感、明 暗关系为目的,由此研究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 设计素描,是指以设计艺术活动为目的,根据素描造型规律和设计艺术需 要所描绘的单色绘画。是设计专业的造型基础。

例如建筑,这些外形各 异的建筑都是由各自的内在 框架结构方式所决定的。物 体的内在结构决定着物体的 外部形状,也就是说,一切 物体的外部形状都是它在内 在结构的反映。所以,我们 只有真正理解了物体是怎样 结合的、是怎样构成的,才 会对其外在形态有清晰的和 深刻的感受,才能够正确地 将它表现出来。
第一节 结构特点的体现 第二节 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