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理论常识61189

政治理论常识61189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C )A. 客观性B. 矛盾性C. 实践性D. 社会性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没回答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3.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B )A. 万物皆备于我B.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C. 存在就是被感知D. 心外无物4.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B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相对主义的观点5. 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 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CD )A. 我思故我在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万物皆备于我 C.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不同,它是(AD )A. 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 科学之科学D. 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 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是(ACD)A. 世界观包括历史观和人生观B. 历史观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C. 人生观影响世界观和历史观D. 世界观和历史观决定人生观4. 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C. 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 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单项选择题.1.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2.科学证明,人脑是(C )A. 思维的源泉B. 思维的产物C. 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3.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D)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 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 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 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质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B)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 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 有限和无限的统一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可以说明(D)A. 时间的连续性B. 空间的三维性C. 物质的客观性D. 时间的一维性8.“现实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什么观点(B )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旧唯物主义观点9. 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

这表明(D )A. 时间是人的主观感受B. 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 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D. 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10. 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的表明实践是(D)A. 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 历史性活动C. 社会性活动D. 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ABD)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BCD)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D. 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ABCD)A. 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B. 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C. 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的D. 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4. 相对静止是指(.ACD)A.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B. 运动的一般状态C. 在特殊的条件下,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D. 在特定的条件下,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5. 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CD)A. 纸上谈兵B.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 实事求是D.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三、判断题.1.意识是大脑产生的特殊物质(×)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意识不一定和客观事物相符合(√)3.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4.相对静止是指事物绝对不动(×)5.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是对世界是否统一于物质的两种不同观点(×)单项选择题.A 3.C 4.C 5.D 6.B 7.D 8. A 9.C 10.C)1.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A.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 世界统一于什么的问题C. 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A. 抹杀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系B. 割裂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C. 否认了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D. 混淆了普遍性和斗争性的区别3.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 昼夜交替B. 寒来暑往C. 磨擦生热D. 电闪雷鸣4.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能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质量不变规律5.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又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A.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B.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C.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包含D.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 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7.汉朝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这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A. 辩证法观点B. 唯物论观点C. 唯心论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8.“不积哇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说明了()A.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 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D.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9.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的是()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10.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以下什么原理的要求()A. 矛盾普遍性原理B. 矛盾斗争性原理C. 矛盾特殊性原理D. 矛盾同一性原理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D 3.ACD 4.ABD 5.CD 6.CD)1.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 “天地变化,二端而已”B.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C. “吁炎吹冷,交错而动”D. “万物莫不有对”2. 黑格尔说:“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 部分依赖于整体B.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C. 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D. 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3. 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4. 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 “天下之热,循则极,极则反”,“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5. 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A. 水往低处流B. 日出于东落于西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6.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有()A. 矛盾双方直接等同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1.A2.D3.B4.C5.C6.C7.B8.D9.D 10.D 11.C 12.A 13.C1 .“一切真理都发源于直接经验”。

这是()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观点B.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错误观点C. 唯物主义经验论的错误观点D. 机械唯物论的错误观点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 社会发展基本规律B. 社会存在C. 社会基本矛盾D. 社会实践3.认识的客体是指()A. 人的观念及其对象B.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C. 自然界和社会存在物D. 人的自由创造物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两条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5.真理和客观真理的关系是()A. 对立统一的关系B. 真理包含客观真理C. 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D. 有些真理是客观真理,有些真理不是客观真理6.实践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它()A. 对人类有用的活动B. 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 具有能动性的活动7.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认识关系B. 实践关系C. 价值关系D. 审美关系8.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A. 类似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A.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11.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A. 实践标准是不可能的B. 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2.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3. 在认识论上“跟着感觉走”是()A. 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B.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 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D. 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BD 4.BC 5.ABC 6.BC 7.ABD 8.ABD 9.ABC10.ACD1. 下列哪些活动是基本的实践活动()A. 工人炼钢B. 渔民出海捕鱼C. 技术革新的试验D. 农民种田2. 下列有关价值特性的表述,正确的有()A. 价值是主体的需要和利益B. 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或性能C. 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D. 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创造性关系3.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对人有用,所以才给以‘真理’的美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