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分类习题

诗歌鉴赏分类习题

古诗鉴赏课堂练习题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答:②本诗描绘了秋天的什么景物?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2.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

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答:3.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1)、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答:(2)、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4、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答:5.绝句两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哪几种景象? 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 (2分)答:(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6.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答:(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答:7.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答:(2)这首词除了“用典”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答:8.昭君怨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是什么意象?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答:(2)这首词下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答:9.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答:A.B.(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不超过50字)答:10.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

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答:(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11.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2、08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13、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1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2。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14、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答:15、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答:16、0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答:17、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8.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19.放鱼李群玉早觅为龙去,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触口是铦钩!这首小诗语言上有何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20. 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①上片描绘的色调谐和、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变化,顿使形象呼之欲出。

请分析“逐”“拍”的艺术效果。

答:②有人说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答:21.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游子思归乡:思妇盼归人:二者兼有:22.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23.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24.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答:25.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如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你觉得颔联中哪些字运用甚妙,作简要赏析。

答:26.鹧鸪天李清照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

著有抒怀乡情思的《登楼赋》。

①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

你认为“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句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②词的结尾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妙“,请结合词句作分析。

答:27.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问:(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答:(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28.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答:(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①②29.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1、2、30、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_ _(篇名)。

(1分)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