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题材的分类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唯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诗中的“折柳”和“春风”各比喻什么?有何好处?诗 中哪些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有何深意?
诗中的折柳喻行人,春风喻送行人,生动而贴切,堪称 妙喻。
诗中有两个地方用了谐音的修辞手法,一是‘丝’,作 者以柳丝含蓄地表达出离别之‘思’;二是‘柳’,耐人寻 味地写出了无情折柳似有情,极其生动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 情。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 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 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 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 慰,有的兼而有之。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
诗歌题材分类
山水田园诗 离别送别诗
思乡怀远诗 征战边塞诗
怀古咏史诗 思妇闺怨诗
咏物诗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山水田园诗
(写景抒情类)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诗源 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 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 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 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多用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 工整。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远诗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 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 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这一去, 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 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思乡缘由: 战乱频繁;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常见主题
A、表达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与热爱之情:李白《望庐山瀑 布》
B、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陶渊明《归园田居》
C、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积雨辋川庄作》
D、 赞美农人的热情好客、淳朴的民风,讴歌农村和谐的 人际关系。《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景物:西沉的残月、悲啼的乌鸦、满天的霜、岸边的 枫树、江上的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等;
特征:深秋半夜萧疏清冷。 感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
多情自古伤离别
离别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 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 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 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 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雨霖铃 柳永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反衬;哀景衬壮情。
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 情谊。
通过写宴席上燃 烧的蜡烛,借物抒情, 表现自己留恋惜别之 情。
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前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 别时的孤寂之情;后:
送杜少府之任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直接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间接写别情: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诗人在这首诗中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 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理想?
诗人通过月下青松、淙淙清泉、翠竹、水中碧莲等意象塑 造出一种秋天傍晚空山幽美恬静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对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 厌恶,泉水、青松、翠竹、青莲等,也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 的写照和理想境界的烘托。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通 过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E、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题西林壁》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F、 渴望得到赏识、 建功立业的理想与归隐田园的愿望两 种相矛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如何表达: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抒情角度: 从己入笔、从对方入笔。
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gǔ]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农家生活 情感特征:对现实的不满,对官场黑暗的厌弃,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从 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技巧特征:融情于景,比喻,拟人,夸张,白 描,渲染,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 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 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