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3)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
1.赖特: 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是美国最有创 意的建筑师之一,从19世纪80年 代开始从事这一行已很长时间, 一直工作到1959年去世,作品超 过了600件。赖特以设计私人住 宅而著名,其职业生涯有两段时 期至为重要,一段为1900~1910 年为其获得声誉的草原住宅的设计, 一段为20世纪30年代他设计了久负 盛名的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 以及一系列的美国风住宅。
(2)非具象艺术:
1927年,古根海姆第一次遇见年轻的德国贵族女Hilla Rebay von Ehrenwiesen,并听取其介绍的欧洲当代绘 画中一种实验性的潮流。在美学上,从经验世界获取 形式的抽象观点与纯艺术创造上的非具象二者之间, Rebay选择了后者,相信其中充满了神秘的内涵。在 Rebay充满激情的言语感染下,在对这相对未知领域 进行收藏的先进想法的引导下,古根海姆从1929年开 始系统性地购买非具象艺术家的作品。很快,古根海 姆酒店套房的墙上就挂满了新的收藏。随之,他的考 虑重点必然转向了能够公开展出这些作品的可能性, 并在1937年建立了所罗门· 古根海姆基金会。 R·
二.古根海姆博物馆:不只是一座建筑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世界上著名的私立现代艺术博物 馆,创办于1937年,以连锁方式经营,是一个博物 馆群。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在西班牙毕尔巴鄂、意 大利威尼斯、德国柏林和美国拉斯维加斯拥有4处 分馆。 “博物馆群”仿佛是古根海姆的专属符号,与 传统定义上的博物馆不同,古根海姆博物馆更像是 一个异军突起的非典型性私人美术馆,作为非营利 的永久性机构,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为艺 术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即在于建筑的开窗——环形窗带。
(2)内部空间——时空连续的四维空间
弯曲厚实的外墙带动整个白 色建筑螺旋上升,楼层间的 缝隙为环形窗带。环形窗带 置于墙壁顶部,利于隔热隔 噪。顶棚玻璃窗与墙壁高窗 形成自然采光,再加上白色 墙壁的漫反射,使展馆内光 线明亮柔和。透明的玻璃窗 将城市景色引入博物馆内, 一年四季博物馆内部光线、 色调千变万化,空间也随着 时间在改变。
(1)建立者:所罗门· 古根海姆 R·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所罗门 · 古根海姆博物馆,它的建立者 R· 正是所罗门· 古根海姆。他生于 R· 19世纪美国的一个十分有影响力、 靠煤矿工业积累财富的瑞士血统 家族。按有教养人的习惯,在精 英云集的环境下,古根海姆和他 的妻子,Irene Rothschild,在博 爱和审美的传统中长大,成为热 心的艺术赞助人,并积累起很多 《吉尔达半身像》 恩斯特· 路德维· 希凯尔希纳 古代大师的作品。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一.文化背景:非具象艺术与有机建筑结晶 二.古根海姆博物馆:不只是一座建筑
三.建筑的形体:“永不断裂的连绵曲线”
四.空间特点:连续渐变的有机流体 五.建筑材料:混凝土下的朴实雕塑
六.赞誉和争议:烟消云散的误解
七.个人观点:建筑史上的不朽传奇
一.文化背景:非具象艺术与有机建筑结晶
(1)平面布局——打破对称,明确有序
这样的平面布局使游客的参观路线与工作人员路线互 不干扰,二层平面又再次通过平台将两馆连接。这样 对比又协调的平面既区分主次又相互联系。交通流线 上,过于复杂会影响参观效率和质量。因此古根海姆 采用了交通流线明确,空间开阔的设计。
(2)内部空间——时空连续的四维空间 古根海姆的建筑空间可以简单地视为由三大部分: 入口空间(包括上部连接平台)、主展空间(大螺旋 体)、辅助空间。时空连续的第四维度——时间因素,
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 斜坡则通到6层。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 陈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
(1)外观——简洁与变幻相结合
陈列大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空间,高约30米,大厅 顶部是一个花瓣形的玻璃顶,四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 挑台,地面以3%的坡度缓慢上升。螺旋的中部形成一 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
以上就是我要先大家介绍的所有内容
谢谢!
赖特的一生经历了一个从由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 间转向流动和连续的空间,再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 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的过程。多年来 赖特一直探求以一条三向度的螺旋形的结构,而不是 圆形平面的结构,来包容一个空间,使人们真正体验 到空间中的运动。
他认为人们沿着螺旋形坡道 走动时,周围的空间才是连 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断 的、折叠的。为了这个观点, 他曾在旧金山设计一家螺旋 形的商店,在匹兹堡建一处 螺旋形的车库,这次又说服 业主,使他相信螺旋形是博 物馆最好的形式。1986年, 古根海姆博物馆获得了美国 建筑师协会25年奖的殊荣。
最后,这座美术馆是建筑大师赖特的作品,也是 我选择古根海姆美术馆的重要原因之一。赖特提出了 崇尚自然的建筑观、属于美国的建筑文化、活的有机 的建筑、技术为艺术服务和表现材料的本性等有机建 筑的设计理念。这让热爱、向往大自然的我成为了赖 特忠实的崇拜者。这座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就是赖特 有机建筑的代表作之一。所以,我选择了它!
五.建筑材料:混凝土下的朴实雕塑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部非常朴实无华,只是将博物 馆的名字装饰了一下。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盖在墙 上,使它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
六.赞誉和争议:烟消云散的误解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是赖特“技术为艺术服务”、 “表现材料本身”等设计理念的代表作品。1986年, 古根海姆博物馆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25年奖的殊荣。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德国柏林古根海姆博物馆
三.建筑的形体:“永不断裂的连绵曲线”
美国纽约市的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坐落在一条 街道的拐角处,看上去就像一只茶杯,或者说像一 条巨大的白色弹簧,也有人说像一只海螺。赖特把 古根海姆看作是“永不断裂的连绵曲线”。
(1)外观——简洁与变幻相结合
但是,这种打破常规的建筑作品在最初也遭受许多 的质疑与反对。他们认为弧线型的展览区是对绘画艺 术的亵渎。甚至有二十位艺术家签名拒绝在古根海姆 博物馆展出他们的作品。
这样的行为是由于对现代艺术的误解造成的,现在, 对现代艺术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误解已经烟消云散了。
七.个人观点:建筑史上的不朽传奇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是我最喜欢的现代建筑之一。 首先,纽约市第五大道的拐角处是一片吵杂的街区。 而白色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以其独特的外形让忙碌的市 民在嚣喧中感悟到茶香的清幽和咖啡的热情。其螺旋 上升的动感曲线又给人蓬勃的激情和动力。作为一个 美术馆,其个性、高雅的外形与管内大量抽象派的艺 术作品高度和谐。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在车水马 龙的拐角处欣赏到生活中的艺术。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内赖特的建筑模型
2.有机建筑
赖特从小就生长在威斯康星峡谷的大自然环境之中, 在农场,赖特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向 大自然索取的和潜在的生命流,体会到了自 然固有的旋律和节奏。
流水别墅
东京帝国饭店
赖特的建筑作品
3.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设计理念
(2)环境与功能
古根海姆博物馆坐落于纽约市第五大道拐角处,面对 中央公园,周围为吵杂的街区。建筑内部流通性强、 采光优良的空间决定了其作为博物馆的基本参观功能 也。此外,就空间分配而言,博物馆具备藏品储备空 间、办公空间、接待间、休息室、交通等辅助空间。
活动旅馆床
(3)管内作品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收藏的基本上是印象派以后各 名家的作品,尤其是抽象艺术品的收藏更是居于世 界各博物馆之首。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收藏了47位 艺术家的58件作品,几乎涵盖了从19世纪晚期后印 象主义开始,直至20世纪中期各艺术流派中最著名 的艺术家的经典之作。其中有“后印象主义”开创 者塞尚、凡高、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立体主义领袖 毕加索,德国表现主义的创始者凯尔希纳,幻象派” 大师夏加尔,以及瑟拉、蒙德里安、贾克梅蒂等在 欧美现代美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家的佳作。 而且管内许多展品由金属杆悬挂着,看起来似浮在 空中。
(2)非具象艺术
在1939年,古根海姆在纽约曼哈顿东54街租下了一个 旧的汽车展示室。 Rebay把其改造成为一个功能齐全 的临时展览空间,命名为非具象绘画美术馆。馆里只 展示了一些最单纯的抽象艺术的绘画;一些被认为是 先驱艺术家的抽象派或具象派作品,如夏加尔 (MarcChagall),也包括在这一时期的收藏中,但仍 留在古根汉姆的酒店套房中。在1943年,为了满足日 益繁荣的非具象美术馆的要求,Rebay决定开始新的 征程: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建筑以容纳古根海姆的藏品 和举行基金会的活动。于是她选择了众所周知的美国 建筑师赖特。
《林中裸体》 画家:亨利· 马蒂斯
《塞雷风景》 画家:巴勃罗· 毕加索
美国现代波普雕塑大师 乔治· 西格尔
2010年10月21日到2010年的3月28 日印度裔艺术家Anish Kapoor的作 品“Memory”
四.空间特点:连续渐变的有机流体
(1)平面布局——打破对称,明确有序
古根海姆博物馆的 平面根据功能划分 成动态的不对称布 局。以入口轴线为 界,左右分别布局 一大一小两建筑主 体。
再者,古根海姆美术馆其内部的平面布局和连 绵不断的四维空间是吸引我的另一大亮点。赖特认 为人们沿着螺旋形坡道走动时,周围的空间才是连 续的、渐变的,而不是片断的、折叠的,他相信螺 旋形是博物馆最好的形式。虽然我没有去过纽约古 根海姆美术馆,但赖特的观点我十分认同。作为一 个美术馆,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 并应该与管内作品协调统一。美术馆打破了常规的 对称结构和明确的楼层划分,与印象派以后各名家 的作品相协调。其螺旋形的斜坡走道也会给人耳目 一新的感觉。流动、连续的空间使馆内作品更有生 机和活力,也起到疏散人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