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毒)种保存及复苏技术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6 年 8 月第 29 卷第 4 期 Chinese Frontier Health Quarantine Aug.2006,Vol 29,No.4
菌(毒)种保存及复苏技术
· 243 · 〔综述〕
马洪波 冯子力 谭 华 (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珠海 519010)
摘要 微生物是重要的 生 物 资 源 , 保 存 微 生 物 的 目 的 , 不 仅 使 微 生 物 菌 株 保 持 着 原 有 的 生 命 力 、优 良 生 产 性 能 、 形态特征, 并使其遗传性状从分离时或从实验开始就一直保持不变, 为后人能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开发和运用微生 物, 为人类造福。为此, 对菌( 毒) 种保存的原理以及复苏技术, 包括冷冻干燥保存法、超低温冰箱保存法、液氮保存法、 传代培养保存法、载体保存法等技术的操作步骤进行介绍, 为同行作为参考。
病 毒 是 非 细 胞 形 成 的 生 命 体 , 仅 有 RNA 或 DNA 一 类 简 单 分 子 , 有 时 甚 至 仅 有 基 因 片 段 , 包 含 一种或多种蛋白质。一般来说, DNA 病毒比 RNA 病 毒更稳定, 但 2 种病毒都能较稳定地保存。许多病毒 可在 4℃保存 1 个月, 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保存 1 年 以上而无需要特别的冷冻技术, 因病毒结构简单, 体 积小, 不含水分。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6 年 8 月第 29 卷第 4 期 Chinese Frontier Health Quarantine Aug.2006,Vol 29,No.4
· 245 ·
煮沸 2~3 次, 每次 10~30min, 备用。 2.3.3 微生物保存物的准备 在最适宜的培养条件 下将细胞培养至静止期或成熟期, 进行纯度检查后 ( 参见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 件《微生物菌种纯度检测技术规程》) , 与保护剂混合 均匀, 分装。微生物培养物浓度以细胞或孢子不少于 108~1010 个/ml 为宜。
关键词 菌( 毒) 种; 保存; 复苏; 〔中图分类号〕 R37 〔文献标识码〕 B
微生物的保存方法很多,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 ( 毒) 种株或不同的实验要求, 可选用不同的保存方 法[1]。
对于细菌、放 线菌、霉菌和 酵母菌等微 生物, 可 采用斜面保存法、矿物油保存法( 液体石蜡保存法) 、 载体保存法、冷冻干燥保存法, 此外还有悬液保存 法、寄主保存法、液氮保存法。
〔收稿日期: 2006- 07- 20〕
· 244 ·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6 年 8 月第 29 卷第 4 期 Chinese Frontier Health Quarantine Aug.2006,Vol 29,No.4
广泛、效果较好的一种菌种保存方法。 理 直接滴入安瓿管底部, 注 意不要溅污上部管壁, 每管分装量约 0.1~0.2ml。若 是液体培养的微生物, 应离心去除培养基, 然后将培 养物与保护剂混匀, 再分装于安瓿管中。
对于病毒悬液( 组织培养的上清培养液, 或组织 培养用的感染细胞均可) , 可用灭菌移液管将 0.2ml 冰浴过的上清悬液分装到冷冻管内, 并将盖子拧紧。 分装安瓿管时间尽量要短, 最好在 1~2h 内分装完毕 并预冻。分装时应注意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2.3.4 冻结保存 将安瓿管或塑料冻存管置于- 80℃ 冰箱中保存。 2.3.5 复 苏 方 法 从- 80℃冰 箱 中 取 出 安 瓿 管 或 塑 料冻存管, 应立即放置 38℃~40℃水浴中快速复苏并 适当快速摇动。直到内部结冰全部溶解为止。开启安 瓿管或塑料冻存管, 将内容物移至适宜的培养基上 进行培养。
2 超低温保存法[4]
2.1 一般概念 将菌( 毒) 种保存在- 80℃冰箱中以 减缓细胞的生理活动进行冷冻的一种保存方法。大 多数微生物可用超低温保存, 超低温保存法是适用 范围最广的微生物保存法。
需要复杂营养的微生物种, 如用其他的贮存方 法不能保持其活力( 如植物的病原性真菌) , 通常可 用超低温的方法保存。
1.1 一般概念 冷冻干燥法[2~3]( 简称“冻干法”) , 是 目前长期保存细菌、酵母 、真菌、病毒 和立克次体 的 标准方法, 对一般生活力强的微生物及其孢子以及 无芽胞菌都适用, 即使对一些很难保存的致病菌, 如 脑膜炎球菌与淋病球菌等亦能保存。其原理是采用 低温、干燥和真空办法, 使菌( 毒) 种的新陈代谢活动 处于高 度静止状 态 , 也 就 是 在 极 低 温 度 下 ( - 70℃左 右) 快速冷冻, 然后在低温下真空干燥, 使菌( 毒) 体 细胞结构成分保持原来状态。因此, 菌种保存 10~20 年, 仍不降低其原有性能。冷冻干燥法是目前应用最
病毒保存的方法有: 冰箱保存法: 普通冰箱保 存: 4~8℃; 低温冰箱保存: - 20℃~- 40℃; 超低温冰箱 保存: - 85℃。液氮保存方法: - 196℃。冷冻真空干燥 保存法( 冻干法) : 又称低压冻干法和冰冻干燥法。下 面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菌( 毒) 种保存及复苏技术。
1 冻干保存法
或多个体温超标者, 大大提高了通关速度。同时, 每 个出境、入境通道只需设一个测温工作岗, 减少了测 温工作岗的设置, 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 3) 提高了对口岸现场检验检疫执法行为的监 察能力。系统设有视频、音频、录像录音等功能, 监控 中心可对现场各个工作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 实时监控, 同时通过录像回放功能, 为行政案件的处 理和执法行为的监察提供了客观证据。
3 液氮超低温保存
3.1 一 般 概 念 液 氮 超 低 温 保 存 技 术 是 将 菌 种 保 存在- 196℃的液态氮中, 或在- 150℃的氮气中的长 期保存方法, 大多数微生物可用液氮超低温保存。其 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 130℃以下, 菌体细胞新陈代 谢活动降低到最低水平, 甚至处于休眠状态, 从而有 效地保存微生物。它的优点是: 保存时间可长达数年 至数 10 年; 适用范围广, 对一些即使不耐低温菌种, 如草菇等, 也可在保护剂的保护下进行超低温保存, 此外, 经保存的菌种基本上不发生变异。缺点是需要 液氮罐, 在长期贮存的过程中必须经常注意补充液 氮。这种贮存方式比冻干法需要更多的经费, 包括为 了维持贮存温度所必要的劳动力和液氮等。 3.2 材 料 液 氮 罐 、安 瓿 管 或 冻 存 管 、防 护 手 套 和 面 罩 、永 久 性 记 号 笔 、气 体 喷 灯 、装 液 氮 的 保 温 瓶 、冷 冻保护剂等。 3.3 操作步骤 3.3.1 安 瓿 管 或 冻 存 管 的 准 备 用 圆 底 硼 硅 玻 璃 制 品的安瓿管, 或螺旋口的塑料冻存管。安瓿瓶应能经 受温度的突变而不破裂, 并易熔封管口。将冻存管或 安瓿管清洗、灭菌, 贴上标签, 备用。
( 4) 提高了应对口岸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系统通过光纤等网络技术与国家质检总局、深圳局 的监控中心连接, 形成高速网络系统, 通过该系统直
接下达指令, 从而实现了罗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 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质检总局监控中心应急 指挥的一体化。
4 系统的规划
系统的建设分为 2 期, 目前已完成 1 期工程, 实 现了信息化和网络化。2 期工程主要是系统化建设。 将开发旅检口岸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包括 疫 情 预 警 与 快 速 反 应 管 理 系 统 、核 辐 射 监 测 系 统 、携 带物检疫查验管理系统和行政监察系统等。
由于病毒具有较长和耐久的生命及较强的感染 力, 容易通过昆虫或血液传染后致人丧命。因此, 在病 毒的冷冻保存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特定的操作规程和安 全指南。例如, 干净的工作环境、实验室、一次性使用器 具等。由于在植物、昆虫或动物体上病毒均能生殖, 因 此, 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病毒的传染尤为重要。 2.2 材料 待保存的菌种或病毒液、超低温冰箱、 安瓿管或冷冻管、冷冻保护剂等。 2.3 操作步骤 2.3.1 安瓿管的准备 安瓿管的处理同 1.3.1, 或使 用灭菌过的 1 次性塑料冻存管。贴上标签, 标上菌 ( 毒) 号及时间, 备用。 2.3.2 保护剂的选择和准备 保护剂种类要根据微 生物类别选择。配制保护剂时, 应注意其浓度及 pH 值, 以及灭菌方法。如血清, 可用过滤灭菌; 牛奶要先 脱脂, 用离心方法去除上层油脂, 一般 在 100℃间歇
空离心冷冻干燥机里, 进行预冻及真空干燥。无该设 备者, 可将分装好的安瓿管在低温冰箱中冷冻, 或在 冰箱冷冻室进行预冻。预冻以后, 将安瓿管放入真空 器中, 开动真空泵进行干燥。 1.3.6 封管与保存 封口以后, 保存于冰箱或室温 暗处。做好的安瓿管应放置在低温避光处保存。用铝 盖密封冷冻管上的塞子。 1.3.7 复苏培养 冻干菌(毒)种复苏较简单,在开启的 安瓿管或冷冻管前, 先用体积分数为 75%酒精将管的 外壁消毒, 小心移去铝盖和拔出塞子, 使细菌复苏。将 少量液体营养培养基加入冷冻管中, 与冻干的细菌混 匀, 再将重新水合的菌(毒)种转种至营养培养基内或 接入 PDA 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病毒的保存在病毒研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 节, 不论是病毒的基础研究, 还是应用研究都与病毒 的保存有着紧密的联系。
病毒保存的原则是: 低温条件下保存, 温度愈低 愈好; 根据不同的病毒种类, 采用不同的病毒保存方 法; 在保存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传代, 严格按 规范操作, 避免毒种相互交叉感染, 使病毒不产生变 异, 保持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在特定的保存条件下 ( 温度、方法) , 经过一段时 间保存之后 , 一定要进行 活化增殖, 同时测定病毒活力大小, 再入库保存。
的浓度( 106~107 个细胞 /ml) 分装在小灭菌瓶或安瓿 内, 迅速将这些小瓶在极低温度的液体溶剂内水浴 或用仪器超低温冷冻( - 60℃) , 再用真空泵除去这些 冷冻悬浮液中的水分, 在真空状态下用空气喷灯熔 解小瓶顶部的玻璃进行热封口, 然后贮存于低于 5℃ 的冰箱内。保 存温度低 ( - 30~- 70℃) 可 以 延 长 其 活 力。当微生物浓度较高时, 生存率高, 保存期也长。长 期保存时, 贮藏温度越低则越好。 1.2 材料 1.2.1 菌株 待保存的各种菌种。 1.2.2 试 剂 体 积 分 数 为 2%的 HCl、牛 奶 、冷 冻 保 护液。 1.2.3 器具 冷冻真 空装置( 冻干 仪 ) 、安 瓿 管 或 冷 冻管、离心机、脱脂棉、铝制封口盖等。 1.3 操作步骤 1.3.1 准备安瓿管 取中性玻璃安瓿瓶, 先用体积 分数为 2%的 HCl 浸泡 12h, 再水洗多次, 烘干。管口 加棉塞, 灭菌备用。也可用冷冻管, 使用前要经 160℃ 灭菌 2h。 1.3.2 保护剂的选择 在冻干前一般要加冷冻保护 剂, 保护剂的作用是使细胞在冻干过程中免受损伤 及减少在保存过程中的死亡。保护剂种类很多, 如牛 马血清、无菌牛奶等, 多数菌种保存是脱脂牛奶。美 国的典型菌 种 保 存 中 心 ( ATCC) 常 规 用 体 积 分 数 为 10%的脱脂奶或质量分数为 12%的蔗糖作为冷冻保 护剂, 而美国农业部( USDA) 的农业研究服务机构的 实验人员用牛或马血清作为微生物的冷冻保护剂。 在菌液中加入甘油和二甲 亚砜 ( DMSO) 也可防 止冷 冻中微生物的死亡, 但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微生 物决定应用或不用防冻剂。 1.3.3 准备菌种 用冷冻干燥法保存的菌种, 其保 存期可 达数年至 10 数 年。为了在 许多年后不 出差 错, 故所用菌种要特别注意其纯度, 即不能有杂菌污 染, 然后在最适培养基中用最适温度培养, 以培养出 良好的培养物。细菌和酵母的菌龄要求超过对数生 长期, 若用对数生长期的菌种进行保存, 其存活率反 而降低。一般, 细菌要求 24~48h 的培养物; 酵母需培 养 3d; 形 成 孢 子 的 微 生 物 则 宜 保 存 孢 子 ; 放 线 菌 与 丝状真菌则培养 7~10d。 1.3.4 制备菌悬液与分装 以细菌斜面为例, 用无 菌脱脂牛乳加入斜面试管中, 用接种环将菌种刮下, 轻轻搅乱, 制成浓菌液, 分装至安瓿管。 1.3.5 预冻与真空干燥 将安瓿管放进冻干仪或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