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0 世界历史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专题40 世界历史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中国历史上的能源:古代中国已经掌握对生物能的利用,如人力、木材、畜力。
从春秋后期起,人们就会用木炭做治铁燃料。
西汉开始用煤做冶铁燃料。
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开始利用石油、天燃气,当时人们详细记录了酒泉、龟兹等地对石油的利用情况,掌握了石油照明、治病、润滑的道理,甚至在军事上使用石油火攻。
宋元时期,煤的开采量很大,煤开始用于冶炼钢。
明朝时,为了提高冶炼质量,焦炭已成为冶炼金属的燃料。
19世纪后期,洋务派官员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清政府办机器采煤业,在天津设立了开平煤矿。
建国后,为了摘掉“贫油”的帽子,依靠自力更生,建立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1965年我国石油实现全部自给。
改革开放后,建成了山西安太堡煤矿,特别是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等建立,基本满足了我国部分地区的用电需要。
2.世界历史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考①煤炭的开发和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煤矿开采迅速发展,高考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高考蒸汽轮船先后出现。
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高考高考②电力的开发和利用:19世纪末,高考自然科学理论的进步,高考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高考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成为可能。
高考为此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电力开始成为新能源,高考电灯、高考电车、电影、电话、电报等相继问世,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高考③石油的开采和利用:近代化学的进步,拉瓦锡的燃烧和氧化原理;道尔顿的原子论;19世纪中期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为石油化工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内燃机;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的产生和发展;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内燃机交通工具相继问世,高考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
石油作为现代最重要最普遍使用的能源,高考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没有把石油等重要能源物资
列入禁运范围。
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张,企图建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
高考为此美国采取了限制和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措施。
高考日本为了夺取战略物资,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高考由于西亚海湾地区石油蕴藏丰富, 成为帝国主义长期争夺和控
制的焦点。
2003年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 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1960年西亚国家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同西方石油垄断资本家进
行斗争。
70年代以后, 西亚产油国逐渐全部或大部分控制了本国的
石油资源。
一方面提高石油价格, 增加石油收益, 另一方面努力变革单一的经济结构, 发展石油化工和其它工业, 改善农业, 建立较完
整的工业体系。
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 欧佩克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国家实行能源制裁, 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匀, 导致西亚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矛盾不断, 从而引发了地区局势的动荡, 如两伊战争、海湾战争。
高考④原子能的开
发和利用: 条件具备成为可能。
物理学的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发现、提炼出“镭”;高考爱因斯
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e2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
各国的需要。
高考高考二战中,美国提出“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1945年美国成功制造了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
座核电站;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20世纪60年代中国成功地研制成原子弹、氢弹和导弹;20世纪90年代中国初步建成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
和平利用核能,服务于人类。
高考高
考核能的和平开发与利用,是人类能源开发利用的一场革命,极大
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
核能用于军事,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高考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重大问题。
1945年,美
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高考它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但也造成了伤亡和后遗症。
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展开了核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70年代高考,美苏在限
制战略核武器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
在防止核军备竞赛和核扩散方面,高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983年,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
划”,以消除战略核导弹威胁,美苏在核军备竞赛中,美国处于优势地位。
美国退出《反导弹条约》;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例》;印度、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成功。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