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
姓名:向伟学号:2008300000026 人文科学试验班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从战略高度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规律的认识达到
了新的高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 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具有相对稳
定的特点。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
目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认为,其内涵应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
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涵盖了社会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
领域,规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既体现了共产主义的远大
理想,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统一,理应是我们所遵循和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又包含着许多具体价值理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既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价值观念体系。
在这个核心价值观念体系中,富强、民主、文明是和谐、自由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和谐、自由的途径与手段,和谐、自由是富强、民主、文明要达到的目的与最终目标,而和谐更侧重社会层面,自由更侧重个体层面。
具体来说,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奠定物质基础;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为社会的富强、文明、和谐和自由提供制度保障和法理支持;只有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高度文明,才能给富强、民主、和谐、自由的价值目标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只有社会和谐,才能给富强、民主、文明、自由提供情理支持、可靠保障和动力条件;而自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状态,是人的本质和最高追求,这个终极价值目标要阶段
性实现,贯穿并统领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全过程。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执政的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在价值层面上的认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诉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内
涵,指导着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并渗透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实践运动之中,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
因此,只有抓住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关键,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首先, 拥有两千年封建统治的中华民族, 曾经建立了与政治和社会特征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 包括“ 仁义礼智信” ,但这种以儒家文化为基础, 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 在世界进人信息时代, 知识经济主导社会的情况下, 已经不相适应, 必须构建新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 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没有出现过有如今天这样的构建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没有生长的土壤便不会结出硕果。
就如同孔孟教化理想在列国争霸的情况下不可能得到实现, 只能是苏秦这样的纵横家, 孙武这样的军事谋略家受到重视和欢迎一样, 因为后者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功效, 前者却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
中华民族也曾经试图构建符合全民族需求的核心价值观, 比如辛亥革命提出了“ 民族、民生、民权” , 五四运动产生了“ 民主和科学” 。
随着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 科学发展观” 、“ 以人为本” 、“ 和谐社会”等执政理念, 这为创立全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
基础。
再次, 历数世界发展史上的所有帝国, 其兴起与没落无不与思想文化有关。
道理很简单, 失去精神支撑的经济繁荣, 一个时期可以, 长期不行, 因为精神追求的虚无, 价值观的扭曲, 最终要反映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来。
为什么丘吉尔扬言, 宁愿失去一个印度, 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是因为在英国成为大帝国的过程中, 莎士比亚的作
品提升了其国民的人文精神。
此外, 牛顿的力学定律拉开了其工业革命的序幕,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确立了其经济新秩序。
为什么法国那个安葬了位包括政治家、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在内的先贤祠, 法国人要在正门上镌刻着“ 献给伟人, 祖国感谢他们”那是因为这里是法国人心目中的思想与精神圣地, 是他们成就了法国精
神和文化。
因此, 中华民族要实现崛起, 通过构建核心价值观来提升全民族的人文精神, 十分重要。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才能保证中国国特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才能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