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卫生应急桌面演练答案

卫生应急桌面演练答案

卫生应急桌面演练答案答案问题一答案:在上级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指挥,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

县卫生局组织开展针对流感大流行准备和应对的培训和演练,组织专家组排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开展督导检查和社会动员及宣教活动,组织开展对流感大流行疫情的应急处置。

对本县范围内可能出现的大流行疫情进行一定的风险预测与评估,并根据相关结果测算需要的物资储备等。

问题二答案:需要,准备阶段:黄色预警,Ⅲ级应急反应阶段: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

问题三答案:根据应对流感大流行工作的特点,将应对流感大流行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大流行阶段和结束阶段。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规定,按照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将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

流感大流行各阶段由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判定。

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的分级、预警和相应的应急反应认定、宣布和终止,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执行。

卫生部就疫区的划定和宣布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就当地疫区的划定和宣布向本级政府提出建议。

问题四答案:包括教育、公安、交通、商务以及动物防疫等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人民政府下的的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固定联络员制度,及时与有关部门交流协商,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

县卫生局为牵头单位。

问题五答案:对可能在县域内出现的流感大流行疫情做出准备与应对工作,及时对疫情风险和卫生资源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领导和协调各医疗卫生单位科学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统筹全县卫生资源,建立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联防联控的应对机制,制定科学的感染控制策略,遏制新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传播与流行。

问题六答案:需要配合农业、畜牧、交通、公安、教育、财政、工商、商务、民政、广电等部门修改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主要修改各自部门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

比如:颍上县财政部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等方面的。

问题七答案:应急监测: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暴发疫情监测、人间禽流感应急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要按有关要求,采集流感样病人标本,及时送流感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及时组织实验室检测和病毒分离,并报告结果。

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流感大流行的危害、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疫苗和药物使用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

问题八答案:1、除做好应急监测外,还应该做好常规监测,县卫生局指定的医疗机构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监测工作要求,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流感监测工作,做好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有咽痛或咳嗽症状之一的病例)的采样、标本的登记和送检工作。

医疗机构要按有关要求,采集流感样病人标本,及时送流感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及时组织实验室检测和病毒分离,并报告结果。

2、协调农业畜牧部门做好动物间疫情的监测工作,建立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

问题九答案:县卫生局指定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收治新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和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危重病人,并制定启动临时医疗救治点的工作预案。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专业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

问题十答案:县卫生局根据各医院的救治条件和专业人员技术水平,指定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收治新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和流感大流行发生后的危重病人。

定点医疗救治机构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危重病人的救治。

问题十一答案:现场调查和处置有县疾控中心防疫科和应急办负责。

目前需要做好人员的培训、调查材料、表格的设计、工具书、检验试剂的储备、消毒物品的储备、抗流感药物的储备、个人防护用品的储备、对通讯设施等设备进行常规测试,使之保持良好状态等。

问题十二答案: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培训、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医疗救治人员培训、执法监督人员培训、卫生应急师资队伍培训、相关部门卫生应急培训。

培训均由县卫生局组织,对象分别是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应急管理人员、流调、消杀、检验、健康教育人员,临床救治护理人员、卫生监督人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员。

问题十三答案:风险沟通着重向大众通报突发事件动态、政府应对、全面、准确、主动、及时地向公众介绍政府应对情况和取得的成效;针对境内外卫生舆情动向,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消除不实或歪曲报道的影响,形成卫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宣传教育着重通过向公众传递健康知识,改变人们对该问题的态度,改变行为并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选择,从而促进健康。

问题十四答案:县卫生局要组织制定宣传方案,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及宣传画、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劝阻群众取消或推迟赴疫区国家非必要的旅行,劝助疫区群众取消或推迟赴非疫区的旅行。

县卫生局要设立统一的咨询热线电话,24 小时解答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的咨询、举报和投诉。

问题十五答案:(一)信息搜集整理。

新闻宣传相关人员与县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沟通工作领导小组联系,收集事件信息,制定对外口径。

(二)成立工作机构。

按照处置工作的统一安排,县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沟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建新闻宣传组,负责风险沟通的组织协调工作。

与同级新闻宣传主管部门保持联系,争取支持和指导。

(三)制订工作方案。

县突发公共事件风险沟通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风险沟通工作方案,包括发布计划、发布内容、发布方式、健康传播、媒体服务和物质保障等相关内容。

(四)舆情监测研判。

及时通过互联网和12320 公益电话等渠道收集舆情,分析研判,编写舆情信息专报,提出风险沟通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

(五)赶赴现场。

及时联系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前准备必备的工作和生活物资,落实办公场所、设备等办公条件,协调组织媒体赶赴事件现场。

(六)现场采访服务。

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现场新闻宣传工作机构。

对现场记者进行登记造册,提供采访接待等服务。

根据安全等情况,酌情划定采访区域。

(七)开展新闻发布。

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以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媒体报道、接受记者采访、提供新闻稿。

授权新闻单位发布等形式实时发布信息。

做到真诚坦率、早讲事实、重讲态度、慎讲结论。

针对各种谣言、传言,迅速公开澄清,消除不良影响。

(八)加强健康传播。

组织专家开展咨询,发挥专家优势,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九)发挥新媒体作用。

配合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网络和通信部门,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作用,开展信息发布、知识传播等风险沟通工作。

问题十六答案:分级状态是:橙色预警,Ⅱ级应急反应阶段: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Ⅱ级橙色预警(流感分级)问题十七答案:根据目前的情况,应急工作机制是否需要调整?如需调整,调整的程序是怎样的(谁发起、谁判定、判定依据)?如果需要调整,如何调整?需要调整调整程序:国务院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发起、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判定,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问题十八答案:应该组织各成员单位各自开展工作。

制订技术标准和规范组、调查与处理组、医疗救治组、健康教育组、事件评估组、督导检查组、信息发布组。

(1) 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2) 制定应对流感大流行年度准备工作计划;(3) 加强流感监测工作和监测系统建设;(4) 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5) 定期组织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分析、评估流感疫情,及时鉴定和评估新流感病毒。

(6) 定期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问题十九答案:(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确诊。

(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做好医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4)做好病人的报告。

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5)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

问题二十答案:加强对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的监测继续加强学校的联防联控,一旦发现疫情,努力做到及时控制,及时阻断学校传播。

积极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一旦发现有流感样症状的学生和教职工,要指导教育部门采取防护及隔离措施,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制度,落实发热病人的首诊医生负责制,为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提供口罩等防护用品。

教育学生避免去聚集性场所各地卫生部门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学生关于甲流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特别要教育学生尽量避免到校内、校外人群聚集性场所,注意日常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

问题二十一答案:对全县范围内所有卫生应急人员进行关于新型流感病毒以及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工作。

最好做到全员培训,为应对流感大流行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

问题二十二答案:六级:同一类型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发生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地区。

这一级别意味着全球性疫情正在蔓延。

问题二十三答案:定期搜索分析当地门户网站、论坛、热线、报刊有关信息,或通过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目标人群访谈等进行监测。

在流感大流行发生期间,应动态监测目标人群反馈及媒体发布的信息,以确定对目标群体信息需求、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公众认识误区、集中的意见及担心的问题、流言及舆论导向,以指导风险沟通工作。

问题二十四答案:1. 监测疾病从传入地点/首次发现地点的地域传播状况。

2. 使用经强化的监测和病例管理数据库,确认初始病例/接触者,追踪初始的地域传播。

3. 监测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病毒学特点方面发生的变化。

4. 监测和评估对国家的影响(发病率、死亡率、停工停产、受影响的区域、受影响的高危人群、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其他必要的工作人员的到位状况、医疗卫生供应、床位占用/可获得性、住院压力、备用卫生设施的使用、停尸房容量,等)。

5. 评价应急措施的需求,如应急掩埋程序、使用法律维持基本服务。

6. 如资源充足,预测发展趋势(大流行的过程)和经济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