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版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两极世界的形成

人民版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1、《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

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

”这种“冲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两极格局逐渐形成C.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D.世界多极化的形成2、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3、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强调“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复兴是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B.建立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旨在遏制经互会在东欧地区的扩张D.主导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4、“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

”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华约”建立D.欧洲联盟的成立5、某学者认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倒退。

这一现点的依据是这两个事件( )A.导致欧洲和世界走向分裂B.直接导致冷战的开始C.增强了世界战争的威胁D.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6、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

”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7、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

观察下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8、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 )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拱援动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

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

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

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 )A.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B.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C.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D.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10、纵观二战以来的国际关系,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

这反映了美苏(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B.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D.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11、《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新的。

该文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没有剧烈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走向多极的演变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杜鲁门总统致国会的咨文(1945年)材料二尼克松在任美国总统期间制订了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被称为尼克松主义。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

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

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

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材料三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

”——新华网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美国为“领导世界”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中尼克松主义在外交上的具体表现有哪些?3.材料一与材料二、三相比,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显著不同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 美国对外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3、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崛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八种解释》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这段时间里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 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十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

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摘编自《“冷战”的起源与终结》材料四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

科索沃战争……为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

……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

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战。

——摘编自刘山《世界格局变化的启示》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传统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

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冷战“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请以亚洲地区为中心举两例加以说明。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利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二战后苏联企图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欧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促进了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B项正确。

二战是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引发的,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与西欧国家的政治对立,与区域集团无关,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和图中的美元符号、苏联标志,体现的是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欧洲复兴、对抗苏联的政策,这是马歇尔计划和二战后欧洲格局的准确再现,故C项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北约、华约的对峙,A项错误;欧共体成立时美国已停止对欧洲的经济援助,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仅覆盖欧洲,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并邀请所有的欧洲国家予以合作,这一观念要求欧洲经济融为一体,打破战前各国间贸易、关税的壁垒,创建欧洲经济的一种新结构”可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A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在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经破裂,它们尽管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可知,这种“对抗状态”指的是冷战,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

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欧洲出现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故选A 项。

B项是杜鲁门主义;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排除C 项;这是两大军事集团,与世界经济关联不大,排除D项。

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朝鲜半岛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故B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从地图中找出关键信息:时间是1945-1949年;地点是欧洲,德国被占领。

战后形成美苏冷战格局,在欧洲主要是冷战,没有热战;1955年,华约成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在该时期被分区占领,并最终导致德国的分裂,而其统一是在东欧剧变时期,故B、C、D三项表述错误。

因此,答案选A项。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③提拱援动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以上三项都是其共同点。

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这仅仅是朝鲜战争的特点。

故此题应选D项。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

该学者强调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各自的反应,苏联大力发展核力量与美国竞争,美国更多地干预他国或地区的事务,卷人越南战争泥潭中,美苏对抗加剧,B项正确;冷战期间,美国战略的重心一直在欧洲,排除A项;C项符合史实,但与本题主旨不符,可排除;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的是“铁幕演说”,排除D项。

故选B。

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苏联选择了旁观”“美国保持了冷静”“苏联做出了退让”等可知,美苏在争霸中,存在相互妥协与克制的一面,C项正确。

美苏在争霸过程中互有进退,这取决于当时美国或苏联自身的综合实力,A项说法错误,排除;冷战涉及的范围不局限于军事,B项不全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妥协与克制,而不是对抗,D项排除。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结合历史解释考查美苏冷战。

材料强调的是冷战的作用,而非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故A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是冷战期间爆发的直接的武装冲突,因此冷战期间各国并非没有剧烈冲突,故B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