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为擦伤是小事 没想到摊上破伤风这大事了

以为擦伤是小事 没想到摊上破伤风这大事了

以为擦伤是小事没想到摊上破伤风这大事了被玻璃扎了一下,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当医生建议打破伤风针的时候,很多人内心充满的是不理解。

这点小伤有必要这样兴师动众的嘛?殊不知,有些伤口看着虽小,若不谨慎处理,会给将来的你酿成大祸。

云南籍的老杨来自云南镇雄一个偏僻山村,来永康打工多年,七天前,他骑车摔倒,右脚踇趾有小小的擦伤。

他也没有在意,但七天后,他却命悬一线,原来因为这一摔,他中了破伤风的枪了。

12月19号凌晨2时许,老杨开始出现头晕,全是乏力,嘴巴酸胀,并感觉颈部僵硬,有阵阵收缩的疼痛。

这种疼痛感,他一直煎熬到上午8时左右,在他看来,这是颈椎病。

所以,当天早上,他来到永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就诊。

骨科医生对他进行了各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再仔细追问病史,原来七天前老杨有右脚步外伤史,但没有正规的处理,也没有注射TAT(破伤风马血清抗破伤风毒素),骨科医生根据症状,高度怀疑老杨得的是破伤风,将他转入急诊。

接诊的柳化源主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受伤史以及无破伤风免疫注射史,立马做出诊断,确定老杨得了发病率低、死亡率极高的破伤风,给予紧急处理,目前老杨已经转到重症监护室治疗。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粘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潜伏期常为7-8日,农村称“七日风”。

老杨摔伤处是右足踇趾关节,虽然仅有2.5*2.5cm擦伤,但处肢端血供差,没有行正规深度处理污染了创面,很有可能存在关节腔损伤,成了一个密闭的无氧腔,为破伤风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条件。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措施包括伤口的正确处理,实施主动免疫及被动免疫。

是否需要打破伤风的简单判断标准是:伤口的深度和导致伤口是什么物体。

当伤口深到需要缝针,或是受到一些比较严重的外伤时,如钉子、木头、刺等尖锐物质的刺伤、扎伤,出血了,这样的伤口又深又细,正是破伤风杆菌的温床。

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破伤风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

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破伤风更易于发生。

医生通常推荐在24小时内患者打破伤风疫苗,原则是且越早越好。

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伤患在24小时内没有打破伤风。

为此不少人觉得超过24小时的损伤,再进行破伤风预防已意义不大。

但不少医生对此看法的态度是,破伤风杆菌感染潜伏期为3-21天,通常为7天。

根据其发病机制,虽然痉挛毒素与神经受体结合不可逆,但在尚未出现症状的情况下,预防就是有效果的。

没想到“中枪”破伤风以为擦伤是小事提示:被玻璃扎了一下,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当医生建议打破伤风针的时候,很多人内心充满的是不理解。

被玻璃扎了一下,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当医生建议打破伤风针的时候,很多人内心充满的是不理解。

这点小伤有必要这样兴师动众的嘛?殊不知,有些伤口看着虽小,若不谨慎处理,会酿成大祸。

云南籍的老杨来自云南镇雄一个偏僻山村,来永康打工多年。

7天前,他骑车摔倒,右脚踇趾有小小的擦伤。

他没有在意,但7天后却命悬一线。

原来,因为这一摔,他“中枪”破伤风了,而破伤风的死亡率高达40%。

昨天,记者发稿时,坏消息从医院传来,老杨因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12月19日凌晨2时许,老杨开始头晕,全身乏力,嘴巴酸胀,并感觉颈部僵硬、有阵阵收缩的疼痛。

这种疼痛感,他一直煎熬到上午8时左右。

在他看来,这是颈椎病。

所以,当天早上,他来到永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就诊。

骨科医生对他进行了各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再仔细追问病史,原来7天前老杨有右脚外伤史,但没有进行正规处理,也没有注射TAT(破伤风抗毒素)。

骨科医生根据症状,高度怀疑老杨得的是破伤风,将他转入急诊。

接诊的医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受伤史,以及无破伤风免疫注射史等,立马做出诊断,确定老杨得了发病率低、死亡率极高的破伤风,给予了紧急处理。

之后,老杨被转到重症监护室。

医生说,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粘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潜伏期常为7~8日,农村称“七日风”。

老杨摔伤处是右足踇趾关节,虽然仅有小擦伤,但处肢端血供差,成了一个密闭的无氧腔,为破伤风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条件。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措施包括伤口的正确处理,实施主动免疫及被动免疫。

据了解,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的简单判断标准是:伤口的深度和导致伤口是什么物体。

当伤口深到需要缝针,或是受到一些比较严重的外伤时,如钉子、木头、刺等尖锐物质的刺伤、扎伤,出血了,这样的伤口又深又细,正是破伤风杆菌的温床。

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破伤风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

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破伤风就更易于发生。

医生推荐,在24小时内患者打破伤风疫苗,且越早越好。

但对于此,不少人觉得损伤超过24小时,再进行破伤风预防意义不大。

不少医生的态度是,破伤风杆菌感染潜伏期为3~21天,通常为7天。

根据其发病机制,虽然痉挛毒素与神经受体结合不可逆,但在尚未出现症状的情况下,预防就是有效果的。

脚被塘里树枝扎伤男子患重症破伤风本报讯(记者田巧萍通讯员李洁)昨天下午,躺在武汉医疗救治中心ICU病房的一位重症破伤风患者终于脱离危险。

10月7日,51岁的李先生在洪湖被确诊为破伤风后转诊到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

上月27日,赤脚下鱼塘的李先生右脚后跟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也没出多少血,慢慢伤口自己长好了。

但当医生切开患者右脚后跟伤口处时,里面全是脓,还清理出褐色的木屑,显然是被塘里的烂树枝扎伤了。

“很多人以为只有被锈钉子刺伤才会得破伤风,其实是错误的。

”该中心ICU主任吴文娟提醒,除了铁丝、铁钉之外,被玻璃扎伤、被茅草划伤、被篾片刺伤也都有可能感染。

她解释,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在富氧环境下则无法生存。

不管是什么东西导致的伤口,只要伤口足够深而形成了无氧环境,就有利于它的生存,而表面的皮肤愈合会造成伤口痊愈的假象,给破伤风杆菌提供了繁殖的温床。

受伤后及时处理警惕破伤风过敏性休克大众网烟台8月24日讯(通讯员彦祥丽静记者姚辉)近日,蓬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成功抢救一例破伤风过敏性休克患者。

近日,21岁的李某因面部外伤到医院急诊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前,护士仔细询问了该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患者自述无过敏史。

可就在“皮试”刚刚8分钟后,患者注射部位“皮丘”处出现红肿硬结,直径约5cm,全身多处出现荨麻疹,随即感到胸闷、心慌、气促、口干、畏寒。

护士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同时测量生命体征,血压90/60mmhg,呼吸28次/分,脉搏136次/分,血氧饱和度93%,继之出现皮丘范围增大,直径约9×7㎝,红肿中心部位皮肤发热,全身出现大量荨麻疹,考虑为破伤风抗毒素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遵医嘱立即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盐酸肾上腺素0.3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推、5%GS100ml、葡萄糖酸钙20ml静滴、复方氯化钠500ml静滴。

经过3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症状终于缓解,皮疹完全消退,胸闷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病情好转离院。

夏秋季节,为身体受创伤的多发季节,蓬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远东提醒广大市民,受伤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并依据情况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注射前,应向医护人员如实告知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曾注射过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注射后务必禁忌饮酒、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剧烈运动。

西安2岁女童撞破头全城难寻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社会万象华商报 [微博] 李琳2016-05-04 04:44我要分享 1532岁女儿头部受伤,医生建议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询问多家医院都被告知无此药,昨日上午,焦急万分的家长向华商报求助。

记者采访:11家医院仅1家有这种药5月2日晚,西安城南陈先生两岁多的女儿在家玩耍时,头撞到了桌角,顿时鲜血直流,家长将孩子送到省人民医院,缝了6针,因为伤口比较深,且小孩过敏,无法打普通破伤风针,医生建议24小时内给孩子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但问题是该医院没有这种药。

当晚陈先生与西安另外几家大医院联系,均被告知没有这种药。

5月3日一大早,焦急万分的他向华商报求助。

“华商头条”发出求助信息后,很快有读者提供北郊的凤城医院有这种药,昨日上午,陈先生迅速带女儿于昨日中午12时去这家医院注射了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这种药是不是真的很稀缺呢?昨日,华商报记者随机选择了11家西安的医院,询问是否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结果仅西安航天总医院表示有这种药,而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省人民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高新医院和西安长安医院等10家大型医院都表示没有这种药。

其中唐都医院药房工作人员表示,这个药全省都缺。

业内人士:生产运输储存成本高致紧缺为什么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普遍缺货呢?西安一家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告诉华商报记者,免疫球蛋白属特殊药品,国家对一些特殊药品限价后,这种药价格降至80元左右,但生产成本却远高于此价格,很多药商便不愿意再生产。

此外,该药需求量不大,可存储条件要求高,需低温冷藏,“要保存在冰箱里的药肯定成本高,是亏本的药”,这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昨日,一家医药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价格不稳定,公司有时要赔钱销售,所以才暂停供应。

华商报记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