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联系测量

联系测量

外业测量
地面连接测量:先在C点上架设全站仪,在二根钢丝上粘贴 配套的反射片,利用全站仪免棱镜测量功能测量a、b的距离, 用检验合格的钢卷尺丈量出c的距离.每次独立测量三测回,每 测回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应小于1mm,角度观测采用全圆 观测,独立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定向成果。测角中误差 在±2.5″之内。
2、投点误差与投向误差的类型
1、联系测量
减少投点误差的主要措施:
1)尽量增大两垂球线间距离,并选择合理的垂球线位置; 2)测量时最好停止风机运转,以减少风速; 3)减少周边震动对钢丝、仪器的影响; 4)采用高强度、小直径的(0.3mm)钢丝,适当加大垂球 重量,并将垂球浸入到有稠度的液体中; 5)减少滴水对垂球线及垂球的影响。 6)检查垂球是否自由悬挂,确保垂球自由悬挂。
度(km )
水平 仪 等级
水平 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 或
环线闭合差(mm)
与已知点 联测
附合或 环线
平坦地
山地
±2
±4
2~4
DS1
因瓦 尺
往返测 各一次
往返测 各一次
±8√L ±2√n
注: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单程的测站数。
1、联系测量
钢丝自由悬挂的检查 (1) 信号圈法
(2) 比距法 比距法是采用比较井上、井下两钢丝间距离的方
法进行检查。(上下井二根钢丝之间的距离差不超过2毫 米)
投点误差
1、联系测量
由地面向定向水平投点时,由于井筒内气流、滴 水等影响,使得垂球线在地面上的位置投到定向 水平后会发生偏离。
投向误差 由投点误差引起的垂球线连线的方向误差
离}÷(24×实测时张力2) • 计算值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3、规范要求
1)地下工程控制测量的特点
(1)多采用导线或导线网,其形状通常形成延伸状。随着 坑道的开挖而逐渐向前延伸。 (2)导线点有时设于坑道顶板,需采用点下对中。 (3)随着坑道的开挖,先敷设边长较短、精度较低的施工 导线,指示坑道的掘进。而后敷设高等级导线对低等级导线 进行检查校正。
连接三角形示意图
连接三角形应满足的条件: (1)点C与D及点C′与D′要彼此通视,且C与D的距离要大于等于 50m; (2)悬挂的二根钢丝间距离要尽可能的大; (3) 三角形的锐角γ和γ′要小于1°;构成最有利的延伸三角形; (4)a/c与b’/c′的值要尽量小一些,一般应小于1.5。
1、联系测量
3、规范要求
(3)由于地下导线边长较短,因此进行角度观测时,应尽可能 减小仪器对中和目标对中误差的影响。当导线边长小于15m时, 在测回间仪器和目标应重新对中。应注意提高照准精度。
(4)边长测量中,采用钢尺悬空丈量时,除加入尺长、温度 改正外,还应加入垂曲改正。当坑道内水汽或粉尘浓度较大时, 应停止测距,避免造成测距精度下降。当测距仪测距固定误差 较大时(如5mm+3ppm),为保证测距精度,边长很短时应采用 钢尺量边。在地铁的重要贯通工程中,还应对导线边长加入归 化到投影水准面和投影到高斯-克吕格投影面的改正。
3、规范要求
地下导线的类型有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方向附合导线、支导 线及导线网等。当坑道开始掘进时,首先敷设低等级导线给出 坑道的中线,指示坑道掘进。当巷道掘进300—500m时,再敷设 高等级导线检查已敷设的低等级导线是否正确,所以应使其起 始边(点)和最终边(点)与低等级导线边(点)相重合。当巷道继 续向前掘进时,以高等级导线所测设的最终边为基础,向前敷 设低等级导线和中线。
相邻点的 相对点位
中误差 (mm)
±8
标尺 类型
因瓦
视线长度
仪器 等级
视距
DS1
≤60
前后视 距差
≤1.0
前后视距 累计差
≤3.0
视线高度
视线长度 20m以上
0.5
视线长度 20m以下
0.3
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每千米高差 中数中误差(mm)
偶然中 误
差M△
全中误 差 Mw
附合水 准路线 平均长
2、、高程联系测量
钢尺的各项改正
(1)尺段温度改正△L1 • 计算式:因温度发生的误差=实际测量长度×尺带膨胀系数0.0000115×(使用温度-
20℃) (2)尺段拉力改正数△L2 • 计算式:因张力产生的误差=(实际测定张力-标准张力)×实测距离÷(伸缩弹性
力(205800 )×尺带的截面面积(2.52 )) (3)因尺带重力面引起的误差改正数△L3 • 计算式:因尺带重力而引起的误差=(-){(尺带单位重量()×实测距离)2×实测距
c
c
1、联系测量
2)测量和正确性的检核
(1)角的检验 连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α+β+γ=180°。若有少量残差可平均
分配到α、β上。 (2)两垂球线间距离的检查
d c丈 c计
当井上连接三角形中d≤2mm、井下连接三角形中d ≤4mm

va


d 3
, vb


d 3
, vc


d 3
1、联系测量
3、规范要求
精密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 边长 (m)
导线 总长度 (km)
每边 测距中 误差(mm

350
3~5
±6
注: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
测距 相对 中误差
1/60000
测角 中误差(″)
±2.5
测回数
I级全站仪 4
II级全站 仪
6
方位角闭合 差
(″)
5√n
全长 相对 闭合差
1/35000
精密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的要求(m)
2、高程联系测 =m-n+Δl
高差
h=l-(a-b)
高程:
B
HB= HA-h
a
2、高程联系测量
• 利用经监理批准的高程加密控制点,采用悬吊钢尺(钢卷尺要 检验合格)的方法进行高程传递测量,直接将高程传递至底板 水准点。在基坑边悬吊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测量时,地上地下安 置的两台水准仪应同时读数,并应在检定后的钢尺上悬吊与钢 尺检定时相同质量的重锤,将高程传递到基坑底板固定点上。 传递高程时,每次独立观测三测回,每测回相应变动仪器高度, 三测回测得地上、地下高程点高差的较差应小于3mm,取最后 结果的平均数加上钢尺尺长改正数作为最终的结果。
联系测量
1 导线联系测量
2 高程联系测量 3 规范要求
1、联系测量
在竖井中悬挂两根钢丝吊垂球线由地面向地下传递平面坐 标和方向的测量工作称为联系测量。
导线联系测量示意图
1、联系测量
联系测量工作
投点 连接
1.投点 投点时,通常采用单重投点法(即在投点过程中,垂球的重量不
变)。单重稳定投点是将垂球放在油桶内,使其基本上处于静止状态, 单重稳定投点只有当井筒中风流、滴水很小,垂球线基本稳定时才能 应用。我们在投点是要求的架子固定牢固,现场的风机停止工作,减 少人员上下楼梯的干扰和周边车辆震动的干扰。
3)计算井下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
通过井上三角形计算出A、B二点的坐标(取三次平均坐 标),将A、B二点的坐标带到井下三角型中计算出C’的坐 标(取三次平均坐标)。然后后视远处钢丝测量C’、D’ 的方位角。
1、联系测量
3)复核井下起始点坐标和方位角
E C
D
A B

Dˊ Cˊ
将井上、井下连接图形视为一条导线,如D—C—A—B— C′—D′,按照导线的计算方法求出井下起始点C′的坐标及井 下起始边C′D′的方位角。
1、联系测量
• 地下连接测量:
1、先在C’点上架设全站仪,在二根钢丝上粘贴配套的反射片,利用全站 仪无棱镜测量功能测量a’、b’的距离,用检验合格的钢卷尺丈量出c’的 距离,每次独立测量三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应小于 1mm,地上和地下测量二根钢丝的距离较差应小于2mm。角度观测 采用全圆观测,独立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测角中误差在±2.5″之 内。
1、联系测量
三、连接
把地面上的已知点和定向水平上的永久点与垂球线连接,简 称为连接。我们现在现场采用的是仪器、二个钢丝组成延伸三 角型的连接。
地面连接测量
在地面测定两钢丝的坐标及其连 线的方位角
井下连接测量
在定向水平根据两钢丝的坐标及 其连线的方位角确定井下导线起始 点的坐标与起始边的方位角
1、联系测量
2、联系测量三角形定向推算的地下起始边方位角的较差不应大于12″, 方位角平均值中误差应在±8″之内。
1、联系测量
内业计算
1)连接三角形的解算 运用正弦定理,解算出α,β,α′,β′
sin a sin ,sin b sin
c
c
sin asin ,sin bsin
3、规范要求
(5)凡是构成闭合图形的导线网(环),都应进行平差计算, 以便求出导线点的新坐标值。 (6)对于螺旋形隧道,不能形成长边导线,每次向前引伸时, 都应从洞外复测。复测精度应一致,在证明导线点无明显位移 时,取点位的均值。 (7)当隧道长度较长时,应在适当位置加测陀螺方位角或通 过钻孔投测坐标点(当埋深较浅时)来提高导线的精度,减小 角度误差的积累。
(4)地下工作环境较差,对导线测量干扰较大。
3、规范要求
2) 在测设地下导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地下导线应尽量沿线路中线(或边线)布设,边长要接 近等边,尽量避免长短边相接。导线点应尽量布设在施工干扰 小、通视良好且稳固的安全地段,两点间视线与坑道帮的距离 应大于0.5m。对于大断面的长隧道,可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 或主副导线环。有平行导坑时,平行导坑的单导线应与正洞导 线联测,以资检核。 (2)在进行导线延伸测量时,应对以前的导线点作检核测量, 在直线地段,只作角度检测,在曲线地段,还要同时作边长检 核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