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的概念◆【课前热身】1.如图,把图①中的⊙A 经过平移得到⊙O(如图②),如果图①中⊙A 上一点P 的坐标为(m ,n),那么平移后在图②中的对应点P ’的坐标为( ).A .(m +2,n +1)B .(m -2,n -1)C .(m -2,n +1)D .(m +2,n -1)2.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45AOC OC ∠==°,,则点B 的坐标为( )A. B. C.11), D.1)3.点(35)p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 . (3,5)--B . (5,3)C .(3,5)-D . (3,5) 4.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 >-B .2x -≥C .2x ≠-D .2x -≤5.在函数131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13x < B. 13x ≠- C. 13x ≠ D. 13x >【参考答案】 1. D 2. C 3.D(第2题)4. B 【解析】本题考查含二次根式的函数中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a 的范围是0a ≥;∴y =x 的范围由20x +≥得2x ≥-.5. C◆【考点聚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常量与变量、函数与自变量、函数表示方法 〖大纲要求〗1.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画直角坐标系,能由点的坐标系确定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2.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一般概念,会用解析法表示简单函数;3.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1.考查各象限内点的符号,有关试题常出选择题;2.考查对称点的坐标,有关试题在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习题类型多为填空题或选择题;3.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关试题出现的频率很高,重点考查的是含有二次根式的函数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题型多为填空题; 4.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备考兵法】1.理解函数的概念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些点的坐标特点.2.要进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变化图象识别的训练,真正理解图象与变量的关系.3.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②点P(a,b)到x轴的距离为│b│,•到y轴距离为│a│,;③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P(a,b),P•在第一象限⇔a>0且b>0,P在第二象限⇔a<0,b>0,P在第三象限⇔a<0,b<0,P在第四象限⇔a>0,b<0;④点P(a,b):若点P在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P在y轴上⇔a=0,b为任意实数;P在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a=0;P在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a=-b;⑤A(x1,y1),B(x1,y2):A,B关于x轴对称⇔x1=x2,y1=-y2;A、B关于的y轴对称⇔ x1=-x2,y1=y2;A,B关于原点对称⇔x1=-x2,y1=-y2;AB∥x轴⇔y1=y2且x1≠x2;AB∥y轴⇔x1=x2且y1≠y2(A,B表示两个不同的点).4.变量与函数:①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值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常量.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判断常量和变量的前提是“在某一变化的过程中”,同一量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可以为常量也可以为变量,这是根据问题的条件而定的.常量和变量并一定都是量,也可以是常数或变数.②在某一变化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在取值范围内取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③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含自变量的代数式有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是无限的也可以是有限的.可以是几个数,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数,表示实际问题时,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④对于自变量在取值范围内取一个确定的值,函数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个对应值叫做函数的一个函数值.函数由一个解析式表示时,求函数的值,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函数的值是唯一确定的,但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可以是多个.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的.⑤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这三种表示法各具特色,在应用时,•通常将这三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运用,其中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为:列表、描点、连线.◆【考点链接】1. 坐标平面内的点与______________一一对应.2. 根据点所在位置填表(图)3. x 轴上的点______坐标为0, y 轴上的点______坐标为0.4. P(x,y)关于x 轴对称的点坐标为__________,关于y 轴对称的点坐标为__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为___________.5. 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x y =有意义,则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xy 1=有意义,则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典例精析】例1. 已知点A (a ,-5),B (8,b )根据下列要求,确定a ,b 的值. (1)A ,B 两点关于y 轴对称;(2)A ,B 两点关于原点对称;(3)AB ∥x 轴;(4)A ,B 两点在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分析】(1)两点关于y 轴对称时,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而纵坐标相同; (2)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时,两点的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3)两点连线平行于x 轴时,这两点纵坐标相同(但横坐标不同);(4)当两点位于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时,每个点的横纵坐标相同.【答案】解:(1)当点A (a ,-5),B (8,b )关于y 轴对称时有:85A B A Bx x a y y b =-=-⎧⎧∴⎨⎨==-⎩⎩(2)当点A (a ,-5),B (8,b )关于原点对称时有85A BA B x x a y y b =-=-⎧⎧∴⎨⎨=-=⎩⎩ (3)当AB ∥x 轴时,有85A BA B x x a y y b ≠≠⎧⎧∴⎨⎨==-⎩⎩(4)当A ,B 两点位于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时有:x A =y B 且x A =y B 即a=-5,•b=8.【点评】运用对称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例2.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是(0,6),(-8,0),求Rt △ABO 的内心的坐标.【分析】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内心的概念,运用内心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结合实际图形,确定内心的坐标.【答案】解:∵A (0,6),B (-8,0),∴OA=6,OB=8, 在Rt △ABO 中,AB 2=OA 2+OB 2=62+82=100,∴AB=10(负值舍去). 设Rt △ABO 内切圆的半径为r , 则由S △ABO =12×6×8=24,S △ABO =12r (AB+OA+OB )=•12r ,知r=2, 而内心在第二象限,∴内心的坐标为(-2,2). 【点评】运用数形结合并借助面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例3 如图所示表示玲玲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她9•点离开家,15点回到家,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 (2)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多长时间? (3)第一次休息时,离家多远? (4)11:00到12:00她骑了多少千米?(5)她在9:00~10:00和10:00~10:30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6)她在何时至何时停止前进并休息用午餐? (7)她在停止前进后返回,骑了多少千米?(8)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小玲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是时间的函数,从图象中线段CD 和EF 与横轴平行,表明这两段时间她在休息,通过读图可分别求解各问题.【答案】解:(1)由图象知,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12点,离家30km ; (2)由线段CD 平行于横轴知,10:30开始休息,休息半个小时;(3)第一次休息时离家17km;(4)从纵坐标看出,11:00到12:00,她骑了13km(30-17=13);(5)由图象知,9:00~10:00共走了10km,速度为10km/h,10:00~10:30•共走了7km,速度为14km/h;(6)她在12:00~13:00时停止前进并休息用午餐;(7)她在停止前进后返回,骑了30km回到家(离家0km);(8)返回时的路程为30km,时间为2h,故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15km/h.【点评】如图a所示,表示速度v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中,①表示物体从0开始加速运动,②代表物体匀速运动,③代表物体减速运动到停止.如图b所示,•表示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中,①代表物体匀速运动,②代表物体停止,•③代表物体反向运动直至回到原地.(a) (b)◆【迎考精练】一、选择题1.(河南)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和(2,0).月牙①绕点B顺时针旋转900得到月牙②,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A.(2,2)B.(2,4)C.(4,2)D.(1,2)2.(北京市)如图,C为⊙O直径AB上一动点,过点C的直线交⊙O于D.E两点,且∠ACD=45°,DF⊥AB于点F,EG⊥AB于点G,当点C在AB上运动时,设AF=x,DE=y,下列中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式的图象大致是()3.(天津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分别是()()41A B --,,1,1,将线段AB 平移后得到线段A B '',若点A '的坐标为()22-,,则点B '的坐标为( ) A .()43,B .()34,C .()12--,D .()21--, 4.(重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2,1BC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路线B C D →→作匀速运动,那么ABP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5.(黑龙江牡丹江)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的边上有一动点P 沿A B C D A →→→→运动一周,则P 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A .B .C .D .D C P BA第4题A .B .C .D .6.(浙江杭州)两个不相等的正数满足2=+b a ,1-=t ab ,设2)(b a S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是( )A .射线(不含端点)B .线段(不含端点)C .直线D .抛物线的一部分7.(山东济南)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a b ,,若规定以下三种变换:()()()()1313;f a b a b f -=-如①,=,.,,, ()()()()1331;g a b b a g =如②,=,.,,,()()()()1313h a b a b h --=--如③,=,.,,,.按照以上变换有:(())()()233232f g f -=-=,,,,那么()()53f h -,等于( )A .()53--,B .()53,C .()53-,D .()53-,8.(山东青岛)一艘轮船从港口O 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沿北偏东60°的方向航行4小时后到达A 处,此时观测到其正西方向50海里处有一座小岛B .若以港口O 为坐标原点,正东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正北方向为y 轴的正方向,1海里为1个单位长度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则小岛B 所在位置的坐标是( ).A.5030), B.(3050), C. D.(30,9.(山东东营)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 )A.(0,0)B.(22,22-) C.(-21,-21) D.(-22,-22) 10.(陕西省)如果点P(m ,1-2m)在第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0<<m B .021<<-m C .0<m D .21>m 11.(四川成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2,3),若将OA 绕原点O 逆时针旋转180°(第9题图)得到0A′,则点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是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12.(山东威海)如图,A ,B 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 平移至11A B ,则a b +的值为( )A .2B .3C .4D .513.(湖北襄樊)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将ABC △向右平移两个单位长度得到A B C '''△,则与点B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01-,B .()11,C .()21-,D .()11-,14.(浙江绍兴)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与x 轴相切于原点O ,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P ⊙于M ,N 两点.若点M 的坐标是(21-,),则点N 的坐标是( ) A .(24)-, B. (2 4.5)-, C.(25)-, D.(2 5.5)-,15.(浙江杭州) 已知点P (x ,y )在函数x xy -+=21的图象上,那么点P 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xA .第一象限B . 第二象限C . 第三象限D . 第四象限 16.(广东肇庆)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 >B .2x <C .2x ≥D .2x ≤17.(浙江杭州)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k 棵树种植在点)(k k k y x P ,处,其中11=x ,11=y ,当2k ≥时,⎪⎪⎩⎪⎪⎨⎧---+=----+=--]52[]51[])52[]51([5111k k y y k k x x k k k k ,[a ]表示非负实数a 的整数部分,例如[2.6]=2,[0.2]=0.按此方案,第棵树种植点的坐标为( )A .(5,)B .(6,2010)C .(3,401)D (4,402) 二、填空题1.(湖北荆门)将点P 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P '(1-,3),则点P 的坐标是______.2.(吉林省)如图,点A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3.(山东泰安)如图所示,△A ’B ’C ’是由△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然后绕B 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其中A ’、B ’、C ’的对应点分别是A 、B 、C ),点A ’的坐标是(4,4)点B ’的坐标是(1,1),则点A 的坐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