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成长期的财务战略

企业成长期的财务战略

企业成长期的财务战略
提要对于成长期企业,由于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及自身发展需要,财务战略管理变得尤为必要。

本文对成长期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进行探讨,指出这一时期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方向。

关键词:财务战略;成长期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成长期企业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一般认为,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发展危机已经过去,其成长应是比较顺利。

其实企业在成长期中仍面临风险;不但需要解决引入期遗留下来的问题,且还要面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1、整合任务。

在引入期阶段,企业事务主要由企业高层处理;随着企业扩张,制度建立、利益协调、资源分配、工作效率等都是这一时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实际就是整合问题,而整合的关键在于通过财务政策进行利益的调整分配。

2、融资任务。

在成长期阶段企业需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而此时企业自身产生的资源低于企业成长之需;且在成长期的整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是持续的;这就要求企业不仅具有初始融资能力,且要具有再融资能力。

3、成长的挑战。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可能已经面临众多的竞争对手,同时由于技术进步的加快和技术革新周期的缩短,都加剧了企业间竞争,增大了企业风险。

企业要发展就有必要进行多元化或专业化的选择,如何利用财务战略解决成长期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二、基本模型
1、模型假定。

(1)融资能力是一个成长期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就以融资能力为支点进行分析探讨成长期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融资其实就是融资企业和投资者的双方博弈,假定博弈双方为一个融资企业和多个风险规避的投资者;融资企业的融资分为两次:初次融资和再融资;(2)融资企业的产出函数为
Y=Q×(m,c)×(E+L)其中E为企业自有资金或资本,L为外部融资额,Q为投入产出率,由企业的管理m和技术c决定,Q为博弈双方的共同知识并假定服从均匀分布,Q:U[0,1];(3)外部资金由投资者分两期提供。

设在第一结束时,投资资金中有s 比例的资金决定提前撤离(撤离的方式有抛售股票和债券),s∈[0,1],s在此作为衡量融资企业再融资能力的指标,s越大表明企业的再融资能力越低,当s=1时表示融资企业不再具有再融资能力。

融资企业流动性备用资产为A,机会成本为rA,等于风险市场利率,资金提前撤离引起融资企业的边际损失为k,k0,提前撤资率是初次融资量的增函数,初次融资量越大,提前撤资率越高,即再融资能力下降。

三、企业成长期财务战略管理对策
依据成长期企业面临的任务和风险及上述模型分析结论,提出下列财务战略管理对策:
1、整合企业合力,提升企业价值财务战略。

从模型分析结论得知,企业融资不仅要受产出率Q的约束,且再融资能力也决定于产出率Q;而产出率Q取决于管理M和技术C。

管理M依赖于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根据委托-代理理论,激励这些人员就必须使他们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

因此,可用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计划等把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

在技术研发利用方面,要平衡成本和效益关系,利用财务控制和分配制度,一方面要使现有的技术得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使用;另一方面要为技术的升级提供必要的财务保证。

在市场经济中,内部成功整合并不能完全提升企业价值,因此必须利用财务战略把企业外部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有机地整合,形成一个集成化的价值链条。

2、保持企业可持续融资能力财务战略。

根据模型分析,投资者的投资额与风险规避系数负相关,成长期企业的不确定性较大,单一的融资工具可能导致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较大;多样化的融资工具,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在较低成本下使企业获取资金。

模型也指出融资能力与企业自有资金正相关,与初始融资额负相关。

因此,企业应在适当的时候调整企业资本结构,达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提升再融资能力。

3、促进企业成长财务战略。

成长期企业融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企业成长顺利的必要条件是资金的有效利用和财务杠杆的发挥。

企业处在核心竞争力成长期的主要任务是把主业“做大”,而不是分散资源去“做多”。

总之,成长期企业财务战略就是整合好企业内外部资源;在内外部整条价值链条上,为企业拥有最有价值和增值能力的环节指明方向和调配资源。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施锡铨.博弈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张红军,五爱民.基于微观视角的流动性危机模型及应用.北京:管理评论,2008.8.
[3]黄国良.基于企业核心能力培肓的财务战略研究[J].当代财经,2004.5.
[4]王满.基于竞争力的财务战略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