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如单位、类别、结构成分等等,在译语中尽可能占有与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同样的地位。
所谓范畴就是语法中的词性以及数、格、体、人称、时态、语态、情态等的各种变化。
卡特福德还提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观点。
语言不可译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原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或单词,共用了一个语言形式;或者目的语种没有原语中能替换的词汇和语法,只有调整词序和句子结构作为补偿。
二是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入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
文化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是,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却不存在。
[3]等值翻译的两个限度是:其一,媒介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及不能把一个文本的口头翻译成书面形式,反之亦然。
其二,无论是媒介层次(音位学或字符学)之间,还是语法和词汇层之间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语音与语法,词汇和字形是不能互换的。
他提出的等值意义在于,从某一侧面反映翻译的本质在于等值关系的确立,对翻译学的双语转换机制的建立有借鉴作用。
二、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大致可以分为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修辞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三种。
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是指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音位结构,这种特点不可能被其他语言所代替。
英语和汉语有太多的不同,在语音方面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上面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音。
将汉语译成英文时,汉字的语音无法保留,因此原语语音上的特点无法在译语上面体现出来。
另一个由于汉语语音特点导致不可译性的现象就是古典小说的翻译。
在古典小说的章节中有很多谐音部分,这些谐音部分虽说有游戏的成分,但是谐音在古典小说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可能涉及到整部作品的主旨或是思想。
汉语中有很多谐音现象,如“他是典型的气管炎(妻管严)!”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直接翻译成“tracheitis”并不能达意,但如果意译也翻译不出谐音的成分,就失去了语音的效果。
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in CharacterStructure)汉语是由有意义的字符组成的,而英语是由没有意义的字母组成。
汉语翻译成英文时,等于将汉语转成拼音汉字。
因此,由汉语字形构成的语言现象,在拼音汉字中也表达不出来。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写魏延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
次日行军司马赵直至,延请入内问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
吾夜梦头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 烦足下为我决之。
赵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
”其实赵直心中知道“: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
今头上用刀,其凶甚矣[摘要]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和差异,我们必须承认英译汉和汉译英之间确实存在不可译现象。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语言之间的通性和文化之间的共性。
我们有必要知道不可译和可译是共同存在的。
我们可以用很多的补偿的方法来使不可译转换成可译(在本文不做过多的说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国家之间的障碍就越来越小,这样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那么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这样语言的障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关键词] 等值转换理论;翻译;不可译性翻译的不可译性是,从本质来看,实际就是一种民族语言文化视野对另一种民族语言文化的认识能力的限定问题。
诚然认识能力是相对的,变化的。
不可译性随着民族语言文化视野的拓展,又将变成可译的。
一、卡特福德的等值转换理论翻译的等值研究问题是 20 世纪语言学派研究的中心问题。
那么等值的定义是“在各自的语言中,有两个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语篇功能的翻译单位,通过译者的翻译活动所形成的统一关系”。
[1]卡特福德认为,翻译就等值来看,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化成等值的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
“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在于寻去等值成分,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在于界定等值的本质和条件”(defining the nature and condition oftranslation equivalence)[2]也就是说,确立语言之间的等值关系是翻译的本质和基础。
这种等值应该建立在动态,而非静态的双语转换机制上。
实际上,翻译也就是在译语语境中,寻找最大可能与原语语境重叠的等值成分。
但有时会出现等值为零的对应,如 The Sun Also Rise. 译成汉语是《太阳照常升起》,英语定冠词的汉语对应为零。
“形式对应”是指任何译语范畴如单位、类别、结构成分等等,在译语中尽可能占有与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同样的地位。
所谓范畴就是语法中的词性以及数、格、体、人称、时态、语态、情态等的各种变化。
卡特福德还提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观点。
语言不可译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原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或单词,共用了一个语言形式;或者目的语种没有原语中能替换的词汇和语法,只有调整词序和句子结构作为补偿。
二是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入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
文化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是,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却不存在。
[3]等值翻译的两个限度是:其一,媒介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及不能把一个文本的口头翻译成书面形式,反之亦然。
其二,无论是媒介层次(音位学或字符学)之间,还是语法和词汇层之间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语音与语法,词汇和字形是不能互换的。
他提出的等值意义在于,从某一侧面反映翻译的本质在于等值关系的确立,对翻译学的双语转换机制的建立有借鉴作用。
二、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大致可以分为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修辞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三种。
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是指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音位结构,这种特点不可能被其他语言所代替。
英语和汉语有太多的不同,在语音方面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上面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音。
将汉语译成英文时,汉字的语音无法保留,因此原语语音上的特点无法在译语上面体现出来。
另一个由于汉语语音特点导致不可译性的现象就是古典小说的翻译。
在古典小说的章节中有很多谐音部分,这些谐音部分虽说有游戏的成分,但是谐音在古典小说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可能涉及到整部作品的主旨或是思想。
汉语中有很多谐音现象,如“他是典型的气管炎(妻管严)!”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直接翻译成“tracheitis”并不能达意,但如果意译也翻译不出谐音的成分,就失去了语音的效果。
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in CharacterStructure)汉语是由有意义的字符组成的,而英语是由没有意义的字母组成。
汉语翻译成英文时,等于将汉语转成拼音汉字。
因此,由汉语字形构成的语言现象,在拼音汉字中也表达不出来。
《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写魏延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
次日行军司马赵直至,延请入内问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
吾夜梦头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 烦足下为我决之。
赵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
”其实赵直心中知道“: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
今头上用刀,其凶甚矣!”[6]906.邓罗的译文: The word for horn is composed oftwopart s, ’knife’above and ’use’below , and so means that there is aknife upon his head. It is a ter2rible omen.[7] 466罗慕士的译文: Look at the component s of the character’horn’: ’sword’above , ’using’below. ’Usinga sword ’abovethe head is most omi2nous.[8] 1258在相对应的译文里面,并没有产生警示作用,只是通过 above 和 below来简单的描述,这样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很小。
也许也有很多读者认为赵直的解释不通。
在古典小说中也有很多用汉字来暗示很多东西的表达方式“,。
第五回, 贾宝玉在幻境中看到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通晓古文的人都知道在这个判词中,“凡鸟”指“凤”,既王熙凤,但是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翻译版本众多。
在这类拆词格构成的判词翻译起来很难。
David Hawkes “:This phoenix in a bad time came ; / Allpraised her great ability. /‘Two ’makes my riddle with a manand a tree : / Returning south in tears she met calamity. ”[9] 135从译文中可以看出,Hawkes 可能知道“二令”意味着冷,“人木”意味着休,但是在译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也无法暗示这些关键字。
杨宪益夫妇的译法“:This bird appears when the worldfalls on evil times ; / None but admires her talents and her skill; / First she complies , then commands , then is dismissed , /Departing in tears to Chinling more wretched still.”[10] 76译文中已经把判令所蕴含的意思清清楚楚的表达出来,但是这也失去了判词这种具有模糊感的性质了。
修辞层面上的不可译性 (Untranslatability in Figureof Speech)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有的修辞方式,也正是由于修辞的存在,语言才显得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语往往很难把原语中的这些修辞很好的表达出来。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常见的不可译有以下几方面。
双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这里“晴”就是一个双关,也通“情”。
对应的英文译文是“The willows are green, green,the river is serene. Thence is his song rafted to me. In the eastthe sun is rising, in the west the rain is falling. Can you see ifit’s fair or foul?”,在这个翻译翻的非常好,把“绿、静、晴、阴”翻译的淋淋尽致,但是在双关的翻译上却没有做到。
“She is toolow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to a fair praise, and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Low”和“Fair”在这个英文句子中都起到双关的作用,“Low”不仅意味着身材的短小,也蕴含着社会地位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