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问题专题练习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回答2题。
1.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2.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方草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据此回答3题。
3.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A.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B.生活习惯C.执法不严D.气候变迁4.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B.先移民,后治理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D.建水电站5.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潮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据此回答3题。
6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①能源消耗加大②城市人口剧增③水域面积扩大④市郊农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7.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
该水库主要功能是()A.防止洪水泛滥B.扩大湿地面积C.开发旅游景点D.提供优质水源8.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①上游输沙量降低②风暴潮频发③长江径流量加大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0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 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 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 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 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11对下列各地区环境问题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读下图回答2题。
12.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B.乙C.丙D.丁13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A.甲 B.乙 C.丙 D.丁14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C.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D.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图12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2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16、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伊利”“蒙牛”品牌家喻户晓。
据此完成2题。
17.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①水分条件②海拔高度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8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①实行划区管理,将放养改为圈养②建设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载畜能力③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④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也是市政府的实事项目,2004年上海市新增绿地面积在1 000公顷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23%。
据此回答2题。
19.城市绿地减缓热岛效应的功能为()A.调节气候B.消烟除尘C.美化环境D.涵养水源20.破墙透绿的环境功能为()A.净化空气B.消烟除尘C.美化环境 D.增加湿度为了防御流沙侵袭,科研人员利用稻草、芦苇、麦秸等材料,在宁夏中卫沙坡头铁路沿线的流动沙丘上扎设方格状挡风墙,植树造林,建造一条宽500—600米,长16千米的带状沙障(如下图),据此完成3题。
21图中的铁路为()A.包兰铁路B.京包铁路C.兰新铁路D.兰青铁路22直接侵袭铁路的沙漠是()A.塔克拉玛干沙漠B.古尔班通古特沙漠C.毛乌素沙漠D.腾格里沙漠23.图示地区()A.常年盛行东北风B.是黄河含沙量最大的河段C.沙丘海拔多在100—200米 D.图中铁路货运以运输煤炭为主读“我国西部同心与隆德两县城之间地形剖面图和降水量气温示意图”,完成2题。
24.导致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距离C.海拔高度D.夏季风25.关于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心土地荒漠化严重B.同心属温带季风气候C.本地区种植业可能发达D.本地位于内流区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据测算,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
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科学家誉为“生态处女地”。
近年来,三江源地区过度放牧、淘金、采药、偷猎野生动物等现象屡禁不止。
据此回2题。
26.关于三江源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后果的正确叙述是()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的径流量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地减少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大江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原貌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27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正确的叙述是()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C.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读下图,完成3题。
28.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的成功典型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使植物生长,固定沙漠C.沙障固沙成本低、费工小,应大规模推广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流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29.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①修筑公路②过度樵采③过度放牧④过度开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0.d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A.商品农业B.粗放农业C.生态农业D.淡水养殖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31.该森林带是()A.常绿阔叶林带B.常绿硬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D.针叶林带32.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读“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地带分布图”,完成2题。
33.图中原过渡地带与可能变动带的关系可以说明()A.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C.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34.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A.2006年春,首尔、平壤的沙尘暴天气B.2000年冬季,该地区遭受雪灾袭击,灾情严重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D.黄淮地区的洪涝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区地貌图”,读图完成2题。
35关于西北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地貌类型是黄土丘陵 B.该地盛行东北风C.这种地貌对土地资源造成的危害是沙漠化D.治理的措施是引水灌溉36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有一系列的“前兆”。
下列不是荒漠化“前兆”的是 A.地表反射率增加 B.主要动物物种丧失C.土壤紧实度下降D.植被覆盖度下降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略图”,读图完成2题。
37甲图所示地区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A.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山麓向山顶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38某生态学家在该地区进行生态调查,发现P 点及其周边植被景观分布如乙图所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降水由P 点向四周增多 B.地下水位由P 点向四周降低 C.过度灌溉 D.过度放牧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到下表数据。
据此完成2题。
A.相同的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径流量是非林地的20%B.当降雨量增加约86%的时候,人工林地径流量增加3倍C.径流量与降雨量具有线性函数关系D.径流量与降雨量的大小具有相关性 40.根据表格数据可知,降雨量与土壤侵蚀量的关系是A.相同降雨量,人工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非林地B.相同降雨量,非林地的土壤侵蚀量大于人工林地C.降雨量增加1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D.降雨量增加1倍,土壤侵蚀量相应增加1倍以上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读图分析完成2题。
41.该地剩余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A.甘蔗 B.甜菜 C.玉米 D.水稻42发展生物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其好处是①可促进解决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 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③降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④刺激汽车制造业的飞速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3“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基本要义是A.完全不排放废弃物B.控制粮食生产的规模C.减少生产,以降低污染物排放D.适量消费,最少废弃44.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45.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农牧交错带过度垦殖B.过度樵采破坏固定沙丘的植被C.牧区严重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D.水资源利用不当,浪费严重1——30CCAAC ADCAB BBDB(AB) (BC)ADAC ADDDA BBADC31DBCBC CBDDB CAD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