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N
地球自转方向
北半球俯视图
思考:南半球俯视图应该如何画?
图解三圈环流分布变式图
图7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B
14.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
变式 训练1
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读后完成 (1)~(2)题。
变式 训练1
(1)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 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答案:) 1.C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极锋
来自 高纬的极 地东风( 冷而重)
来自 低纬的盛 行西风( 暖而轻
900N
600N
300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风带风向
三圈环流的变式图
0° 30°
60°
(2)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可知,此时 无锡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__;开普敦的气 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亚欧大陆等温线 向______凸出。
分布
极高与副极低之间 副热高与副极低之间 赤低与副热高之间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假设条件: ①地表均匀、平坦
(3)结果: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马山中学高三地理组
请观察分析:
1. 气压带风带的 位置随什么而 移动?
2.气压带风带位 置的移动有什 么规律?
风带移动.swf
【例1】 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 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 )
60°
30°
30°
A

30°
C
60°
B
15°
0° 15°
D
常见气压带季节移动图及季节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00
气压带
分布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副极地地气压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赤道低压带 (1个)
南北纬 90°附近
南北纬 60°附近
南北纬 30°附近
赤道附近
风带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中纬西风带(2个)
西南风
西北风
低纬信风带(2个)
东北风
东南风
成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 一、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假设条件:
(3)结果: 三圈环流
①地表均匀、平坦 ③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2 . 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成因)
低压
堆积
高压
冷 下 沉
N 极地东风
900N
600N
重 力 抬 升
重 力 下 沉
热 上 升
E
盛行西风
300N W
东北信风 赤道
S
练一练 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 )
A 甲点位于300N附近 C ①是冷性气流
B 乙点位于300N附近 D ②盛行西南风
① 盛行西风(暖而轻)
甲 300N
600N
② 极地东风(冷而重)
乙 900N
暖气 团沿锋面 爬升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大气环流
一、大气环流的形成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微专题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 移动规律
考点细化:
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形成、分布 理解三圈环流形成的风带的形成、分布、方向 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规律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判断季节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近地面,甲、乙之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右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 ⑦表示风带。 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正确
判断是 A.①—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 遇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 沉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300N
600N
900N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例2】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 (AB为晨昏线,阴影为气压带),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 图 中 甲 所 在 地 的 气 压 带 名 称 应 该 是 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