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其他结晶技术
2018/10/11 2
蛋白质的盐溶与盐析现象的解释
•
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带有羧基解离的负电荷和氨基 成盐的正电荷,其极性基团使分子间排斥,同时与 水分子形成水膜。这些因素使蛋白质形成溶于水的 溶胶状态。
当加入少量无机盐时,增加了蛋白质分子上的极性 基团,因而增大了在水中的溶解度,出现盐溶现象。 当盐浓度到一定程度时,一方面盐同大量水分子结 合,使蛋白质没有足够的水维持溶解状态,破坏了 水膜,容易沉淀出来。一方面加入的离子中和了蛋 白质的电荷,使相互聚集沉淀出来,出现盐析现象。
硫酸钠等无机盐类,可使某些磺酸成盐析出; 也可利用其盐类在不同的无机盐溶液中的溶解 度不同的特性,而将他们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分 离。
•
2018/10/11
15
•
由2-萘酚用20%发烟硫酸在约80℃二磺化制取G酸 (7-羟基-1,3-萘二磺酸 )时。向稀释的磺化物中先 加入KCl溶液,使G酸以钾盐形式析出,滤出G盐 后,再向滤液中加入NaCl溶液,即可获得其副产R 盐(钠盐,2-萘酚-3,6-二磺酸二钠盐)。用氯化钾、 氯化钠直接盐析时,有氯化氢气体放出,对设备腐 蚀性强,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7
②
③
2018/10/11
⑵ 蛋白质种类的影响
•
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离子强度对蛋白质的溶解度 影响的程度不同,表现为斜率的不同。
拟球蛋白 0.50 血清白 蛋白
log S
0
碳氧肌 红蛋白
-0.50 碳氧血 红蛋白
-8/10/11
μ
6
8
10
8
⑶ 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
蛋白质浓度提高,盐用量减少。
10 9 8 7 30g/L 3g/L
- dS dP
6 5 4 3 2 1 0 40 50 60 P 70 80
2018/10/11
9
⑷ 温度的影响
2
•
log S
在无盐或稀盐溶液中, 大多数蛋白质溶解度是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 在高盐溶液中随温度升 高,溶解度减小。因此 在高温下,同浓度的蛋 白质所需的盐量小。
2018/10/11 3
•
•
盐析现象图示
2018/10/11
4
2. 蛋白质盐析原理
①
蛋白质在高浓度盐的溶液中,随着盐浓度的逐渐增 加,由于蛋白质水化膜被破坏、溶解度下降而从溶 液中沉淀出来。 各种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可利用不同浓度的 盐溶液来沉淀分离各种蛋白质。 优点:简单、经济、较少变性。 缺点:分辨率不高,要除盐。
2018/10/11
•
β
pH
2018/10/11
11
4. 蛋白质盐析方法
•
①分步盐析法:通过改变盐的浓度达到分离目的, 将盐的浓度准确地分步提高到各种蛋白质所需的 浓度。 一般情况下,加入沉淀剂,分子量大的首先沉淀 出来,随着沉淀剂用量的增加,各个大分子化合 物按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顺序陆续沉淀出来。 ②重复盐析法 ③反抽提法: 一定的盐浓度下将目的蛋白夹带一 定量的杂蛋白一同沉淀。将沉淀用较低浓度盐溶 液平衡,溶解其中的杂蛋白。
24
•
2018/10/11
•
⑶ 利用一定温度下各种异构体钠盐或镁盐等溶解 度的差异,通过盐析温度的控制,达到异构体分 离的目的。 综上所述,盐析在中间体工业生产中是较为重要 的操作工序。但盐析也同时带来了大量无机盐母 液,除一部分在生产中循环套用之外,大部分母 液还有待于进一步处理和综合利用。
•
2018/10/11
对溶质的溶解性差;
与溶解溶质的溶剂能够互溶。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甲醇、水等。 ⑵ 加料方式: 将反溶剂加入到溶液中,即正加法; 另一种是将溶液加入到反溶剂中,即反加法。
28
2018/10/11
(3)过饱和度控制
•
溶析结晶的过饱和度是通过溶析剂的加入产生的。
•
溶析结晶特别是间歇溶析结晶,溶析剂加入点处 的过饱和度很高,容易在瞬间产生大量初级晶核 并形成聚集体。这是溶析结晶有别于其它结晶方 式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高过饱和度下快速的成 核与生长以及聚集体的形成,很容易大量包藏母 液,影响晶体产品的质量。
HO3S H2N
2018/10/11
•
NH2 SO3H
23
•
⑵ 温差过大或冷却速度过快会发生温度的激荡,而 在局部区域产生高度的过饱和,引起过量的成核。 因此,盐析结晶应适当控制冷却速率和盐析前后温 度差。 通常将热溶液充分搅匀后,快速冷却到过饱和状态, 然后放慢冷却速率,结晶开始后,溶液温度由于结 晶热的放出而有所上升,此时则控制较慢的冷却速 度匀速降温,待大部分溶质在晶种表面上成长以后, 再增加冷却速率以达到最终温度,让溶液饱和度始 终处于介稳状态,从而控制产品结晶。
25
9.2 溶析结晶
1. 概念
•
溶析结晶:是利用被分离物质与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 力的差异,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来选择性地溶解杂质, 而使目标组分最大限度地从溶剂中晶析出来的过程。
过程特点:是溶质首先被溶解于一种溶剂中(主溶剂) 形成饱和溶液,然后通过添加另一种能与主溶剂完全 互溶而与溶质不互溶的第二溶剂(反溶剂),来显著 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溶质晶析出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②
2018/10/11
21
2. 搅拌对盐析结晶的影响
•
结晶未开始时搅拌强度大,开始析出时搅拌强度适当 小些。生产中通常根据不同形式搅拌器,控制不同的
搅拌速度、时间来达到预期的搅拌效果。一般来说,
盐析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可使盐析过程完成得较好。
•
直接法生产R盐,国内一些厂家只搅拌15-30min结束 盐析过程;德国拜耳公司搅拌15h,盐析收率能达到 67-68%,国内只达到45-50%。
pH6.6
1
0℃
•
0
25℃
2
3 μ
10
4
2018/10/11
⑸ pH的影响
•
当溶液的pH在蛋白质 等电点附近时,由于其 净电荷为零,在水中溶 解度减小,可以用来分 级沉淀蛋白质。 但等电点时析出的沉淀, 由于颗粒较细,难于过 滤,只能用离心机分离。
7 6 5 4 3 碳氧血红蛋白 2 1 0 3 4 5 6 7 8 卵清蛋白
主要内容
盐析法 溶析结晶法 反应结晶法
2018/10/11
1
9.1 盐析结晶 (一) 盐析在蛋白质提纯中的应用
1. 蛋白质在盐溶液中的特性 ⑴ 盐溶 蛋白质在纯水或低浓度盐溶液中,溶解度低, 若稍加一些无机盐则溶解度增加。 ⑵ 盐析 当加入的无机盐浓度继续增加,蛋白质溶解度 又反而减小,从而沉淀出来。
•
加盐过多,溶液密度高,析出速度快,晶细且易
形成晶簇,增加了洗涤等后道工序的操作难度, 同时带入过多无机盐杂质,影响产品纯度和使用 质量。
•
加盐量通常为溶液体积百分之几的比例。
2018/10/11
20
•
①
工业生产中:
盐析采取搅拌条件下长时间缓慢加盐或分步加盐 的方法,以防止在局部范围产生过饱和度的波动, 维持稳定的过饱和度; 料液稀释时通常用盐析母液,利用母液中已有的 产品细晶的诱导作用,晶核逐渐长大并诱导产生 新的晶核,使结晶过程持续不断,同时在接近饱 和状态时,一些极其微小的晶体将自动地溶解, 而已形成的一些较大晶体则自动地长大。
2018/10/11 12
•
• •
(二) 有机中间体生产中盐析过程的探讨
盐析方法
•
有机中间体含硫化合物中的磺酸及其盐类,大多 是固体,易溶于水,且没有特定的熔点,加热至 高温时易于分解。 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想得到它,就不能采 用精馏、结晶等方法来实现; 要依靠酸析法、直接盐析法、中和盐析法、脱硫 酸钙法、萃取分离等方法来完成。
②
• •
球蛋白的选择性沉淀
2018/10/11 5
3. 影响盐析的因素
⑴ 无机盐的种类
•
盐析能力:半径小的高价离子在盐析时的作用较 强,阴离子的盐析效果比阳离子好,尤其以高价
阴离子更为明显。
• • •
PO4 3->SO42->CH3COO->Cl->NO3->INH4+>K+>Na+>Li+ 盐析用盐要考虑几个因素:常用氯化钠、硫酸铵
SO3H OH HO3S G OH HO3S R SO3H OH
2018/10/11
16
(3)中和盐析法
•
利用芳磺酸在中和时生成的硫酸钠或其他无机盐, 而由于芳磺酸盐类在上述无机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大大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而促使芳磺酸盐析出 来。
•
例如β-萘酚生产过程中的β-磺酸钠的盐析就用氢氧 化钠中和。
•
中间体的盐析过程大多通过测定溶液密度,直接控 制溶液过饱和度。 起始溶液密度一般较高,通常都需要用水稀释调整 到规定密度。 如果溶液密度低,需用密度高的溶液进行混配,否 则就必须在盐析时多加盐,以保证晶浆总体密度。
•
•
•
如间接法生产R盐是用R盐滤液盐析而得。
2018/10/11 19
•
盐析加盐过少,溶液密度低,盐析得率低;
•
2018/10/11
30
2018/10/11
31
3. 溶析结晶分离无机盐水溶液
•
加盐精馏、加盐萃取等盐效分离是分离有机溶剂与水 形成的共沸物、近沸物的有效方法。但得到高纯有机 溶剂的同时会产生浓盐水溶液,如何从中回收利用盐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溶析结晶是回收浓盐水溶液中的无机盐的有效方法。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回收盐的通常方法是将盐水溶液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但一些盐的结晶水与固体结合得比较牢固,需要很高 的温度才能完全除去结晶水,常压下难以实现。即使 能够实现,蒸发过程的能耗也非常大,而且不适用于 热稳定性差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