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梁线鄞州段(K0+900–K8+300)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总结报告良和交通建设第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第三合同段,起点位于新丰路(桩号K3+800),终点位于绕城高速公路高桥互通西侧,与老甬梁线公路顺接(桩号K7+470),全长3.67Km。
我项目部于2015年10月1日在K3+800~K4+105左幅进行沥青混凝土(AC-25C)试验段的施工,当天天气为晴,气温26℃。
本次沥青混凝土试验段长度为305米,其宽度为16.5米,厚度为8cm,沥青混合料用量为402.6m3。
试验路段油石比4.0%,混合料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合法拌制,根据路面结构层的厚度及结构类型,采用两台TITAN325型号摊铺机,一前一后并排摊铺前进。
于10月1日上午7:00正式开始混合料拌和,7:40开始摊铺,13:30摊铺完成,于14:10完成碾压。
二、沥青混凝土(AC-25C)配合比设计2.1、目标配合比设计2.1.1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4《.甬梁线鄞州段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2设计过程2.1.2.1原材料本次试验所用石料为宏业采石场,矿粉为长兴矿粉厂石灰岩矿粉。
沥青为道路石油70#A级沥青。
依据设计要求进行了各种材料的试验检测,试验结果都符合规设计要求,原材料检测结果见表2-1,表2-2,表2-3。
表2-1石油70#A级沥青检验结果表2-2 集料检验结果表2-3 填料(矿粉)检验结果2.1.2.2矿料级配设计依据下面层AC-25C级配围,确定合成级配,确定各种矿料的用量,合成级配见表2-4,级配曲线见图2-1。
表2-4 各级配矿料组成图2-1 AC-25C设计级配曲线图2.1.2.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料堆比例,对级配按经验沥青用量2.7%、3.1%、3.5%、4.0%、4.3%分别成型试件,按《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测定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及流值等指标,通过以上试验检测数据结果,综合施工经验及相关指标,目标配合比设计级配,试验结果见表2-7。
表2-7 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2.1.2.4 最佳油石比下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验①水稳定性检验在最佳油石比下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来检验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
试验结果见表2-8。
表2-8 浸水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结果2.1.3设计结论综上所述拌和站沥青混合料AC-25C目标配合比采用如下所示,其最佳沥青用量为4%。
AC-25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2.2、生产配合比设计2.2.1设计过程2.2.1.1材料依据设计要求对委托材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集料、矿料相对密度实验结果表2.2.1.2矿料合成级配2.2.2设计结论通过混合料级配调试和相关性能验证实验,表明所设计的AC-25C道路石油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规要求。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1、技术准备1.1、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进行详细的技采交底,掌握规程、施工工艺、施工方案、指标要求,理解设计图纸。
1.2、计算路段各点设计高程,10米断面三点。
1.3、各种记录及表格准备(业、外业、质检、化验、统计等方面)1.4、沥青混合料的试验报告;2、人员准备2.1、现场施工负责人一名,负责施工生产的协调工作:2.2、沥青路面施工应配备完整的施工人员,包括工程、质检、材料、机务、拌和场以及民工连队等人员,工段应保持从施工开始到结束相对不变(所有上述人员应选有经验的,最好以专职的形式固定下来)。
2.3、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沥青面层的施工人员安排。
2.3.1、摊铺作业现场1、施工管理人员①、施工负责人一名,负责协调施工各环节,处理突发事件。
②、工长两名,一名负责摊铺机的工作,保证摊铺平整度控制在2mm以(该平整度指以4m直尺测得);另外一名负责碾压,对初压后不合格点及时整修,保证压实后的平整度合格率在98%以上。
③、测工两名负责摊铺前的施工放样和压实后的跟踪测量。
④、试验员二名:负责温度控制(摊铺、碾压)。
.2、力工配备:共计27人,分别如下:清扫基层3~4人:指挥卸车1人,保证料车不撞击摊铺机:跟摊铺机料斗2人,保证摊铺机履带下无散料。
传感器2人,保证传感器不脱落和灵敏度。
跟测工放样、校桩等工作2~3人;4m平整度尺2人。
检测厚度1人。
捡大料1人。
收边2人。
推小车3人。
推耙的耙手2人。
临时装车、打替班3~4人。
人员组成后分别结合各工种特点进行培训,并为试验,测量,拌合站、运输队、摊铺、碾压、透层油的洒布编写操作要点并严格执行。
3、设备准备根据每台机械的性能,把每台车的技术要求及作业方法制成图板,悬挂在相应车上,要求操作手严格按规定进行作业,并使施工全员都能够了解、熟悉每台机械的技术要求,再根据作业程序进行机械编号,按编号顺序进行作业。
①、根据运距、拌和、摊铺能力确定运输车辆。
②、满足摊铺宽度的摊铺机。
③、8-10T压路机一台:用于初压。
④、双钢轮双振动压路机三台:用于复压。
⑤、30T胶轮压路机一台:用于终压。
⑥、水车一台:压路机加水。
⑦、水准仪两台、经纬仪一台,用于施工放样。
⑧、特制钢钎、高强钢线、紧线器若干,用于施工放样。
4、施工现场准备⑴、下承层的准备:下承层经过验收后,方可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⑵、测量放样,安装路缘石。
①、恢复中线、加密中桩线、中桩线间距为10m。
②、校核水准点,并增设临时水准点,每200m增设一个。
③、根据中桩和摊铺宽度定出边桩,在摊铺面层时应先安装路缘石而且路缘石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2-3mm,这样可使其与沥青面层衔接流畅美观,更便于排水。
④、在摊铺宽度两侧各0.4m处钉上钢钎,并按设计标高、松铺系数(暂定)1.25调好钢钎,挂上钢丝线。
⑤、清扫下承层,保证施工层与下承层粘结良好。
四、施工过程及相关情况:1、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控制 1)、流程图:在混合料摊铺: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摊铺,相距10-13m ,一台宽6m ,一台宽5.5m ,摊铺机熨平板重叠10cm ,采用双侧导线控制摊铺,导线10米一桩,摊铺速度1-1.5m/min ,起始摊铺前一台摊铺机前3车料,一台摊铺机前2车料,起始速度逐渐加大到1m/min ,在5-10m 按测量结果调整好两边传感器厚度及坡度控制;说明:(1)、终压的原则是保证温度在70℃以上的前提下消除轮迹;(2)、所有碾压均是由低边向高边进行;(3)、初压温度在135-142℃(起始温度),复压在125-110℃(起止温度),终压在90-75℃(起止温度)。
2、施工过程控制:1)、标高、横坡控制:采用2台水准仪,一台进行松铺后的检测及摊铺时的基准线监控,一台进行终压后的检控;2)、厚度控制:松铺后左、中、右三处多点检控与松铺后水准检控双控制;3)、温度控制:前后台各一支红外线测温仪及多支普通温度计检控;4)、宽度控制:松铺后、终压后分别进行检控;5)、平整度控制:专人(2人)四米直尺检控,最大间隙3mm,大者,双钢轮立刻纵横振动碾压(70℃以上);6)、试验控制:拌和站取混合料进行马歇尔稳定度、流值、饱和度、孔隙率、密度试验,进行抽提、筛分试验。
3、混合料摊铺、整平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前必须先修筑路缘石,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同时配备标准的自动找平装置。
松铺系数的确定:在铺筑沥青混和料前,每l0m一个断面测定三点结构层标高,然后按等厚(5cm)放铺筑标高线,铺装并测定各点松铺标高,控制好摊铺方法、压实方法、压实温度达到压实标准,成型后。
重新测定各个点位,根据结构层标高,松铺标高、压实后标高,得出成型前、后的厚度值.便可总结为松铺系数。
l)、摊铺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全幅施工,采用半幅施工时,可阶梯进行或每天一侧半幅摊铺一个台班,便于处理接缝。
2)、调整好熨平板的高度和横坡后,进行预热,要求熨平板温度不低于80℃。
它是保证摊铺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要注意掌握好预热时间预热后的熨平板在工作时如铺面出现少量沥青胶浆,且有拉沟时,表明熨平板已过热应冷却片刻再进行摊铺。
3)、正确处理好绞笼料的数量和螺旋输送器的转速配合,绞笼最恰当的混合料数量是料堆的高度平齐于或略高于螺旋叶片,料堆的这种高度应沿螺旋全长一致,因此要求机械手操作螺旋的转速配合恰当。
4)、热拌料运到路段上、化验员检测温度后,由现场指挥人员指挥卸料,最好4-5台料车排好卸料,减少摊铺机停机次数,保证摊铺的连续性。
5)、为消除纵逢,采用全幅摊铺,但需调整好路拱,对不能全幅一次摊铺的沥青路面上下两层之间的纵逢,应至少错开30cm,如果行车道为两条,则表层接缝应在路中。
6)、连续稳定的摊铺是提高新铺路面平整度的主要措施,根据施工经验,保证连续摊铺的几种解决方法如下:(1)、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密度进行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
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避免中途停顿,防止铺筑厚度、温度发生变化,而影响摊铺质量,在铺筑过程中,摊铺机螺旋拨料器不停的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拨料高度2/3的混合料。
一但熨平板按所需厚度固定后,不应随意调整。
摊铺机的速度应符合2—6m/min的规定,一般采用4.5m/min时摊铺的效果比较好。
(2)、采用大吨位的运输车辆,富余的运力进而减少停机的次数,增长连续摊铺的长度。
运输车辆需用数量一般根据拌和场至路段之间的距离来确定。
(3)、机前的清扫工作要保证1km的作业面,作业面不得有闲杂人等,不得停留车辆,以保证摊铺的连续性。
7)、摊铺机推动运料车进行混合料摊铺,摊铺时测工利用水准点随时跟踪检查摊铺厚度和标高,根据测量的数据调整传感器,掌握好松铺系数,使摊铺的沥青混合料路面符合设计要求。
8)、摊铺机铺筑不到的地方,桥面边部,应由人工摊铺后夯实成型,并由一名有施工经验、技术强的工长,带两名技术工人和部分民工跟随摊铺机修补摊铺缺陷。
9)、碾压运用二十四字方针碾压:程序碾压、适时碾压、先静后振、直进直出、分段碾压、打斜摸平。
程序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
适时碾压:沥青只有成为起润滑作用的流体时,混合料才能被充分的压实,最佳碾压时间是压实阻力最小时,而且混合料有能够承受住压路机的重量,且不产生过多推移。
先静后振:初压时静压,使混合料摊铺面稳定,不造成推移。
复压以振动碾压为主,对摊铺面起到振捣击实的作用,胶轮压路机主要是垂直正压力,它对混合料有一种糅合力,压实效果好。
直进直出:做到不忽左忽右、转向、掉头、突然刹车,以及在未成型的路面上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