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八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是以权利义务为核心。
第二单元突出“权利”。
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人身权。
人格权是公民人身权的重要内容,而我今天说的隐私权就属于公民的人格权。
本课是在学习隐私和隐私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二、说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经常采用看学生日记,翻学生抽屉等手段。
虽然这些行为可能出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学习有关个人隐私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同时,由于学生对个人隐私权认识不够等原因,学生侵犯他人个人隐私的事情也有时发生,甚至较为普遍。
我们不希望别人披露自己的隐私,就要自觉地尊重他人的隐私。
三、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学习和升华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
因此,教师首先要遵循生“活即教育”的原则,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
其次,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实践,重视学生参与和思考。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讨论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四、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对公民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予以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以及侵权者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能力目标
能自主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相关的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强化学生在隐私方面的责任与信誉意识。
4、教学的重点
尊重隐私权,学生只有尊重隐私权,树立隐私意识,才能自觉地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不侵犯他人权利。
5、教学的难点
依法维护隐私权,因教材涉及内容较多,学生在判断何为隐私权行为以及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权方面会
感到比较困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动画《支书的表扬》,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支书在表扬老张的时候,擅自披露老张家的私事,侵犯了老张的什么权利?这个事例说明什么道理?
由此导出,我们不仅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也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二)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分三个场景让学生体会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
活动一:家庭中的隐私保护
教材51页案例分析,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
1、你的日记被父母偷看过吗?
2、你觉得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为什么?
3、怎样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
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由此得出结论:
一、公民应该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具体做到:
(1)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
(2)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
(3)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的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
活动二:学校中的隐私保护
教材52页案例分析,学生看材料,回答问题
观看小品《荣荣的日记》,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你是荣荣,你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
②而肖肖把荣荣的日记内容公开,这是一种什么行为?
③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④这种行为表现进一步反映出肖肖身上所存在的什么品质?
由此再次得出结论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原因是:
(1)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间的信任。
(2)承担起维护他人隐私的义务,就是对亲人、朋友、同学的尊重,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活动三:社会当中的隐私保护
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判断这些行为是否侵犯了隐私权?并说明理由?
过渡:我们在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也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隐私。
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
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第二环节:设置情境,让学生判断属于哪种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总结:二、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
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刺探他人秘密
道听途说传播他人隐私
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不经本人同意,擅自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过渡:既然存在这些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我们有什么方法去保护我们的隐私权?
第三环节:有学生讨论归纳保护隐私权的方法
总结:三、保护隐私权的方法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3、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
(结合动画《如此保护隐私,可以吗》)
(三)板书设计:
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1、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
2、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1、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2、保护隐私权的方法
⑴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
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⑶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