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艺术实践周总结

音乐艺术实践周总结

艺术实践周总结报告金秋十月,中国音乐学院第二届艺术实践周活动于2011年10月8日在国音堂音乐厅隆重开幕。

上午9:00,大会一开始,首先播放了回顾去年首届艺术实践月的记录短片,在视频短片里,为我们再现了去年艺术实践月活动精彩和容丰富的珍贵镜头和画面,同时也记录了师生们在艺术实践月中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丰硕成果。

在今年的艺术实践周活动中,学校特别邀请了宋飞、施万春、晓生、王立平、任卫新等领导、专家、学者为我们举办了多场高水平的讲座,容汇集了文学艺术、作曲、钢琴、活动策划等多学科,扩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拓宽了思维,启迪了人生。

第一场是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宋飞老师的讲座《走进民族音乐多彩的世界》,讲课声情并茂,她在精湛的琴技中娓娓道来她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以及对音乐那种执着的信念。

最后还结合服装设计给同学们阐述了特色的传统文化,并主我们要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第三天早上,举行了一场别具生面的钢琴讲座《伟大的巴赫》的视听盛宴,主讲人是音乐学院的晓生教授。

在讲解过程中,教授融汇东西、贯通古今,并且所举的每一个曲例都在钢琴上信手拈来,充满钢琴演奏大师的风,使理论讲解与视听感受完美结合。

使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千面佛的巴赫。

在听讲座的同时,我们每天下午都在练习傣族舞。

傣族老师是当地的民间艺人,舞蹈动作、歌喉、长相都堪称一流。

大家兴致高涨,配合积极。

由于时间只有短短一周,10月14日,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周已圆满结束,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平台,一个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引领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

让我们能够以满腔热情、奋发向上的积极心态去热爱音乐!期待下一届艺术实践!篇二:2010年艺术实践周实践报告2010年艺术实践周实践报告实践背景:每年一次的"实践周"是各大艺术类院校特有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很好地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不仅使我们对书本知识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加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响应学校、老师的号召,利用10月11日至14日我们音乐学专业的同学们也开展了自己的实践活动。

实践容及主题:聆听地方戏曲,感受家乡风情实践时间:10月9日、10月13日实践报告: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晴地点:市市民广场音乐喷泉月明星稀的晚上,一首首耳熟能详的乐曲配合着哗啦啦的水声由远及近,传入耳来,霓虹灯的绚丽色彩指引着我来到了市民广场,来到这座千变万化的音乐喷泉面前。

和大多数音乐喷泉一样,它都是通过不同的喷泉造型结合五颜六色的彩光照明,反映着音乐的涵及主题,唯一不同其他地方的就是乐曲的选择了。

除了歌曲之外,黄梅戏作为我们的地方戏,自然被运用于大街小巷,各个地方,音乐喷泉也不例外。

古色古香的戏曲音乐,配合着现代化的音乐喷泉,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引得所有在场的游人们大声称好!持续一个小时的演出结束之后,大家依然兴致勃勃,流连忘返。

而我更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找到了工作人员,想向他询问音乐喷泉的制作过程(早就听说这音乐喷泉是属于音乐编辑畴之类,我当然要仔细询问啦,我们可是有备而来咯)。

工作人员解释说:音乐表演喷泉是在程序控制喷泉的基础上加入了音乐控制系统,计算机通过对音频及midi信号的识别,进行译码和编码,最终将信号输出到控制系统,使喷泉的造型及灯光的变化与音乐保持同步,从而达到喷泉水型、灯光及色彩的变化与音乐情绪的完美结合,使喷泉表演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涵。

换而言之,音乐喷泉可以根据音乐的高低起伏变化,只要用户在编辑界面编写自己喜爱的音乐程序,播放系统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实现音乐、水、灯光气氛统一,播放同步。

而以上这些看似复杂的过程其实都只需要一个特定的音乐编辑软件就搞定啦。

软件利用音乐文件的物理波形,将其分为若干乐段,精度达十毫秒,并且自动识别震撼、思念、抒情、喜悦、激昂、悲哀、欢快、热烈等乐曲的基本情感特征,转换为控制信号,经过同步处理后通过信号输出卡输出到外围具体控制单元,即根据水型组态规则控制潜水泵、电磁阀、水下彩灯和变频器等执行机构,将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融为一体。

当人们感受各种音响时,会不自觉的把这些听觉感受和其它非听觉器官的感受联系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联觉,属于一种异质异构多一同态对应现象。

一般情况下,高音区的音符经常和明亮的视觉感受、积极或快乐的情态感受等联系在一起,低音区的音符经常和昏暗的视觉感受、消沉或哀伤的情态感受等联系在一起;舒缓的节奏容易让人感受到开阔的空间或较为平静的情绪,而急促的节奏则容易让人感到空间狭窄、情绪躁动等等。

喷泉曲目的编配就是根据联觉现象来组态各种水型,好比编导一场舞蹈一样,为使演出成功,导演需要考虑舞蹈演员以何种体态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情感魅力。

这样看来,音乐喷泉其实也是结合了音乐的基本要素与人民对音乐的基本感受的一项科技化产物。

走出市民广场,心情十分舒畅,虽然我们的音乐喷泉一定不是最大最好的,却一定是最有地方特色的。

在这里,我不仅欣赏到了一场很好的演出,了解了一些专业性的知识,更看到了我们专业的蓬勃发展,相信对我们也是很有启发的。

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雨地点:黄梅戏会馆繁华的闹市街上,车水马龙,一处高墙大院悬挂着红色的灯笼,古色古香,坐落在此,别有风味。

一条红色的地毯铺展在数十级的台阶上,隆重却不失优雅,拾阶进入会馆之后,悠悠典雅之风便扑面而来。

楼上楼下,台前台后,整个设计古朴大气,兼有传统韵味和时代风貌。

坐在八仙桌旁,清茶一杯,瓜果一碟,锣鼓一响,便轻歌曼舞起来,实在妙不可言。

由于是十一假期已过,所以今晚属于常规性演出,曲目自然选择了老戏迷们最钟爱的传统小戏及一些早已闻名的大戏,当然也还有一些获奖新剧等等。

众首戏曲作品中,《夫妻观灯》和《王小六打豆腐》作为黄梅小戏的代表,确实出色。

《夫妻观灯》是由国家二级黄梅戏演员文庆(市黄梅戏一团演员。

1989年毕业于黄梅戏学校专攻文武小生。

)和黄梅新星丽共同演绎的,此段唱段表现的是正月十五,王小六夫妻和众邻居上街看花灯,只见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在看灯的过程中发生了有趣的小插曲,整个戏欢歌载舞,表现了农民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情趣。

《王小六打豆腐》则是由国家二级演员周明和黄梅戏新星金菊表演的,其主角还是王小六夫妇,只是这一剧目描绘的是青年王小六好吃懒做且贪杯好赌,其妻子劳动所获被他输光待尽,除夕之夜做豆腐时,二人发生争执,后来王小六向老婆认错,两人重归于好。

这部剧目是黄梅戏的著名传统小戏,轻快幽默。

历经数十年,依然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长演不衰。

除了小戏,传统大戏依旧以《天仙配》和《女驸马》压轴,经过多次不同演员的不同演绎,这两部作品总能带给我们一起新的感觉,看来戏曲这个表演形式,在其程式性特点之外,仍有创新与发展,这或许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吧。

值得一提的是与时尚接轨的黄梅戏歌和新兴舞台剧,如《山野的风》,它并非传统黄梅戏36小戏72大戏的其中之一,而是新创作的黄梅戏歌,它将传统黄梅戏的经典唱段《对花》穿插在两段兼有戏曲与民歌性质的唱段之间,来表现其特有的韵味。

这是近几年来黄梅戏在新时代的改革,是使其拥有更好的发展的探索与尝试。

而《孔雀东南飞》则是将整本戏提取改编成的一部舞台剧,虽然这场的《孔雀东南飞》的着装依然是古装,但我记得曾经看过一版在晚会上演唱的《孔雀东南飞》,演唱者穿着豪华的欧式落地裙,伴舞的姑娘们也都没有如往常一样留着飘逸的长发,如果不是音乐响起,不知在场的观众是否会误认为是一场美声演出呢。

所以,一次好的演出,我想不仅是戏演唱的到位,舞台,背景,服装都应该面面俱到,才能营造出最好的效果。

另外,如黄梅戏歌这样的创新究竟是不是有利于黄梅戏的发展,现在还不好说。

虽然说它的出现,可以迎合一部分现在人对流行音乐的需要,可以吸收一部分青年戏迷,但是光靠戏歌的发展肯定是不行的。

更何况戏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已经改变了黄梅戏原有的面貌、特点,只是其大致的韵味还保留着,已经神似而形非了。

而这样的改变在赢得青年朋友的喜欢的同时,势必会遭到老戏迷们的质疑,所以,如何真正创作出高水平的戏曲作品,努力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才是最关键的,也才是最利于黄梅戏发展的。

在某种层次上说,戏歌的创新还是可取的,它的宝贵经验还是值得我们继续学习的。

总的来说,善于迎合时代的改革都是进步的一种表现,是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怎样去改革,怎样做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怎样保证改革后剧目的质量问题,则是改革后此剧种能否继续发展,再次繁荣的关键了。

如今,黄梅戏艺术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传唱于街头巷尾了,而是"走进"了专业的会馆,它的演唱形式多样了,剧目作品丰富了,演员水平更高了,传播途径也更广泛了,这些新气息都预示着黄梅戏艺术未来的光明。

所以,我们更加要在坚定黄梅戏的唱法、语言和唱腔特点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它的剧种风格,使黄梅戏这朵艺术奇葩在祖国灿烂的文艺花园更加光彩夺目,屹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对家乡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细致的认识,这种认识不再局限于了解音乐剧目的容、情节,而是对整体音乐文化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了一些看法。

这次活动不仅使我对书本上老师课上讲的容有了更具体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丰富了我个人的人生阅历,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良多。

08音乐学怡洁2010年10月13日篇三:艺术类(音乐)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暑期社会实践个人总结转眼间我来到**大学音乐学院已经一年了,大学生活已经过完了四分之一。

今年7月,我们迎来了大学生活的第一个暑假。

为了让这个暑假过的更有意义,我作为济大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

社会实践是学校给我们大学生提供的一个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生活的良好的平台与机会,所以我蓄势待发,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抓住这次机会。

相信这次社会实践对我来说将会是一次难忘的磨练。

这次社会实践我的工作主要是在给培训班声乐课中担任钢琴伴奏老师,七月7日,是暑期社会实践正式开始的第一天,我们领了志愿者统一的服装,开始做一切所能做的准备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后便迎来了我们的小学生,艺术课堂正式开课。

直到今天,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目睹了小朋友之间从陌生到熟悉,每个小朋友从怯于表现自己到自告奋勇展示自我的过程,我感受到小朋友们克服炎热的天气准时来上课的热情,我体会到小朋友们对艺术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落差。

我认为我们志愿者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我记得在刚开课时,我跟一个小女孩聊天。

她告诉我她想学钢琴,但是没有摸过钢琴。

我作为一名钢伴便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在课余时间教想学钢琴的孩子们弹琴。

心动不如马上行动,这一周里我每天都会在课后或课前拿出些时间教孩子们认识钢琴学习钢琴,从孩子们期待和肯定的眼神中我开始找到自己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