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我开口,我表达。
我交流,我收获!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勾画重要字词及疑难语句。
2、以“话题”引领“阅读”,以“阅读”感悟“话题”,以“思考与实践”加深“阅读”。
第一学时预习案学习目标:1. 依据【学法指导】通读本单元两篇小说及单元话题,自定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感知课文,整理疑惑;3.了解作家作品;4.字词等基础知识积累。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通读本单元课文《山羊特拉兹》、《礼拜二午睡时刻》及单元话题“情感”,定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定目标、明重点:通读本单元内容后,你认为学习本单元应该掌握:1、体会作品的内容与主题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3、考察小说的情感因素及其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4、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现状5、了解加西亚·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其中,需要重点把握的是:1、体会作品的内容与主题2、考察小说的情感因素及其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二、课前预习导读1、个性化阅读: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小说的读后感受。
(内容主题方面)《山羊特拉兹》《礼拜二午睡时刻》2、谈谈你的发现。
(写法方面)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高二语文《山羊特拉兹》《礼拜二午睡时刻》三、预习调查发现写出质疑,小组长将质疑收集归纳。
(小组长整理本组其他同学的质疑,要将问题分类归纳,梳理)1、2、3、4、 5、 四、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艾萨克·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辛格生于当时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
1943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辛格一生出版了九部长篇小说、十部短篇小说集、两部剧本、十六本儿童故事集。
曾先后两次荣获美国图书奖,辛格被称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傻瓜吉姆佩尔》《卢布林的魔法师》《庄园》《冤家,一个爱情故事》《萧莎》,课文是他的一则童话。
1978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因为他有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普遍处境。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春我开口,我表达。
我交流,我收获!2.关于《百年孤独》和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介绍: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
这一流派的作家,执意于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中,给以客观,详尽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光怪陆离的魔幻的外衣,既在作品中坚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原则,又在创作方法上运用欧美现代派的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虚虚实实、真假难辨的风格。
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拉丁美洲的评论家称它为“魔幻现实主义”。
五、预习检测:(一)话题知识梳理1、下列关于小说与情感说法正确的项有()A、感情的需求与感情的丰富,是一个作家的创作得以进行与维系的根本保证,作家在写作时也需要凭借情感的力量。
B、“情感”,不能成为小说的表现对象,作为题材出现。
C、读者阅读小说,总是会受到小说中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在心中引发共鸣。
D、在小说中,作者往往不是仅仅按照时间来组织材料的,也可以根据材料的“情感价值”来取舍时间。
情感可以使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在我们心中发生变化。
E、对于小说的创作来说,作者越煽情,读者就越能被感动;而隐忍与节制,只能削减读者的阅读情感体验。
小说中的情感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只能给读者带来阅读情感体验的障碍。
F、现实主义小说倾向于对现实的客观描写,不流露作者的主观思想,做到作者的隐退与消失。
20世纪以后,现代主义小说开始重新注重小说中温情关照,已经不再出现零度情感的小说作品。
2、下列关于情感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情感有时是笼罩于全篇的氛围,可以成为小说的基调。
B、情感有时是贯穿全篇的线索,统摄作品的材料。
C、情感有时成为小说的结构动力,推动情节发展。
D、情感不能成为小说的表现对象,作为小说的题材出现。
3、下列小说中情感所起到的作用正确的是()A、司汤达的《红与黑》属于现实主义小说,作者为了符合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在小说中没有说话,因此,小说中没有任何情感因素。
B、《安东诺夫卡苹果》中,蒲宁带着对过去生活怀念之情来叙写故事,描绘场景,情感成为营造小说氛围和基调的重要因素。
C、芥川龙之介的《橘子》中表现的是深厚的姐弟之情,这一情感在姐姐把怀中的橘子投向铁道边等待的弟的一瞬得到了完美的实现,感人至深。
D、《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歌德将自己的情感直接而强烈地表达出来,这是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体现。
(二)、字词基础知识积累:划线词语注音,成语解释。
硝皮匠温驯游弋雪橇捋着兹拉特捋胡须呱呱直叫呱呱而泣奶酪狞笑勒索勒紧棕榈树褴褛孱弱孱头麇集龟裂皲裂窒息执拗拗口令拗断揩拭楷模蘸水趿拉煽情恣肆矫情樊篱炽烈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高二语文不卑不亢( ): 悬崖勒马( ): 长吁短叹( ): 销声匿迹: 扛鼎之作: 相濡以沫:第二学时 探究案学习目标:1、领会《山羊特拉兹》的内容与题旨。
2、把握《山羊特拉兹》的情感线索,感知情感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概括小说情节内容,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请简要复述小说情节,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2、第五单元我们学习了“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请试分析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
第一部分(1--4):开端—阿隆受命卖羊第二部分(5--10):发展—卖羊途中遇暴风雪 第三部分(11--28):高潮—风雪中相互救助 第四部分(29--33):结局—安全回家不再卖羊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突破重难点:赏析情感 1、阅读1-4段,思考:硝皮匠为什么要卖掉山羊兹拉特? ①因为兹拉特“老了,挤的奶也很少”;②家里亟需钱过节(蜡烛、土豆、食油、孩子们的衣物及其他必要开支)。
2.要卖掉兹拉特,他们全家有什么反应?勒文“经过很长时间的犹豫” 阿隆的母亲“不禁泪流满面” 安娜、米丽昂“也哭了起来” 阿隆“只得听从父亲的命令” 全家人都出来向兹拉特告别3.对被卖掉,兹拉特有什么反应?一无所知,一如既往地表达对主人的信任。
兹拉特的“信任”与主人全家的“不舍”互为照应。
但这并无法改变它被杀的命运——这是一场情感与贫困的较量,它显示了人类在物质和情感之间的选择。
4、你觉得暴风雪来得突然吗?开头一段的描写,为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给阿隆他们的遇险提供事实依据。
第6-9段对环境突然恶化的渲染,既烘托了气氛,又为下文的下雪作铺垫。
所以遭遇大春我开口,我表达。
我交流,我收获!风雪是情理之中。
5、去卖兹拉特的途中,阿隆遇到了什么困境? 他是如何解决这些困境?1、风雪交加迷失方向2、年纪小孤身一人3、衣着单薄食物甚少1、物质上:兹拉特给予帮助2、精神上:兹拉特给予安慰山羊和阿隆相依为命共度难关(山羊救了阿隆的命,阿隆依靠山羊活了下来)6、阅读26-27段,思考,这两段描写有何作用?采用对比的手法渲染了暴风雪之夜阴暗恐惧和脱险之后的宁静明净的氛围.预示他们已经战胜暴风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衬托阿隆和山羊战胜暴风雪后由沉重忧虑而变为欣喜、明朗的心情。
7.失踪归来,兹拉特的命运改变了没有?它在主人全家心目中的地位有无变化?改变了,再也没人主张要卖掉它。
从此,它像一个家庭成员一样,有着与孩子们同样的待遇。
人们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山羊因为天气的变冷,使家庭的贫困有了转机。
使小说有了其乐融融、皆大欢喜结局。
山羊的品格为它赢来了人们的敬重与友爱,也为它赢来了与人平等的生命权力。
卖山羊时——不舍(人流向动物)天降大雪时——维持生存(动物流向人)赏析人物形象: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概括阿隆和兹拉特的形象。
阿隆:聪明、能干、临危不惧、有爱心兹拉特:温驯、信任人、善解人意、善良畅所欲言:探究文章主题通过对文章细节的赏析,你觉得文章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情感在山羊和主人之间的双向流动,不露痕迹地传达出人与动物之间彼此的深情厚谊,告诉人们热爱生命,珍惜与其他生灵的情感,与之友好相处。
有人说,“爱”这一情感要素是推进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
你同意吗?为什么?第三学时探究案学习目标:1、把握《礼拜二午睡时刻》的内容与题旨。
2、赏析《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情感3、理解文章中的场景描写的作用。
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一、概括小说情节内容,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请简要复述小说情节,总体把握课文内容。
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2、第五单元我们学习了“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请试分析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
开端(1-14 )祭拜途中发展学生个性,追求教育品质!高二语文发展 (15-58 ) 与神父交谈高潮 ( 59-70 ) 准备去祭拜合作探究——升华学科能力,透析重难点突破重难点:赏析情感,感悟母爱“感动”常常是衡量小说的标准之一,小说中的情感表现应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如细雨涨满的春潮,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停留在将要满溢而未满溢的状态。
而对于感情的处理有时节制胜于放纵。
(1)分析母亲克制自己情绪的语句,进而体会作者节制的叙事。
例: ①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明确:用坚强克制悲伤 ②“拖鞋穿上!”“梳梳头!” “你要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渴死了,你也别喝水。
尤其不许哭。
”小结:临近小镇,心中悲痛又矛盾,用命令的口吻克制自己的脆弱,所以在语调上显得特别强硬。
③找到神父之后的一番对话。
明确:以执拗克制激动④母亲是如何重复地说自己是小偷的母亲的?请说说她说这些话的神态。
以平静克制愤怒小结:这是一位坚强隐忍的母亲,当要面对许许多多的流言蜚语时,爱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
⑤母亲神色自如的回忆儿子。
(学生查找)好人、听话、吃苦 以回忆克制痛苦小结:这位母亲目前表面上平静镇定,但镇静的背后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