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第一品牌——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法语&德语&英语翻译硕士最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2013年育明教育翻译硕士考研辅导喜报·北外翻译硕士百科知识96%命中,作文命中·北航百科知识命中88% ·广外百科知识命中80%·对外经贸大学百科知识命中92%,词条翻译命中80%·北二外词条及文章翻译命中80%,百科知识100%命中·四川外国语大学词条及文章翻译命中78%,百科命中100%·首师大百科知识命中68%,作文命中·外交学院百科与写作,命中78%·北京大学百科与写作命中88%,翻译命中60% 。
梁老师赠言:生命在于奋斗,拼搏就是希望;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育明教育金牌咨询师梁老师建议广大考生,翻译硕士作为专业型硕士从2009年开始招生至今,由于专业型硕士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相比题目要简单些,招生人数更多,此外由于翻译硕士的含金量非常高,所以现在呈现出越来越热门的趋势。
全国绝大部分高校翻译硕士都不出售真题以及指定参考书目。
但是翻译硕士由教育部规定统一的考试题型和考试范围,所以各个高校的翻硕真题题型相似,因此各个高校的翻硕真题对于大家复习就显得非常重要,都很有必要做一做。
通过我对全国高校翻译硕士招生人数以及真题的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翻译硕士比较好考,以上学校特别适合跨地区或跨专业或跨学校的翻译硕士考研学员选择。
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通过梁老师的咨询QQ以及咨询热线和我联系,我可以根据各位考生的具体情况给你更加有针对性的咨询解疑。
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百科知识精编笔记15德国古典哲学自18世纪末的康德哲学起,近代哲学进入了它的晚期。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历史辩证法和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成就,促使西方近代哲学发展到了自己的最高阶段。
上一个时期盛行的伽利略的数学方法和牛顿的形而上学方法被进化论发展的观点所取代。
这个时期创立了以康德、G.W.F.黑格尔为主要代表的德国古典唯心主义。
康德、J.G.费希特、F.W.J.谢林、黑格尔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再一次为维护人类精神的独立自主而斗争。
他们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性的,精神、自我、主体占中心地位。
他们承认哲学的最高真理是多样性的统一或对立面的统一。
康德用“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构成了他的整个认识论体系。
他主张知识既要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又要有普遍性、必然性的形式。
他认为人心具有比“知性”更高的“理性”阶段,“理性”要求超出有条件的知识、经验的范围之外,以达到无条件的最高统一体即理念。
康德的观点是,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知识来自于理性。
感性只能认识直观材料,不能算科学,还必须经过更高一级被称为“知性”的人类思维活动。
康德说,“人是自然界的立法者”。
康德指出,人类通过“知性”获得的科学知识,进一步把“知性”的各种知识再加以“综合”“统一”,把它们整理成无条件的、绝对完整的知识,这是人最高级的认识活动能力,叫“理性”。
发表《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
)这次批判之后,“那种被叫做形而上学的东西,可以说已经被连根拔掉,从科学的行列里消失了。
”《实践理性批判》,论证宗教信仰的合理性。
《判断力批判》论述了他的美学理论。
这三部被人们誉为“三大批判”的哲学巨著以独创性的见解,形成了康德“真”“善”“美”的庞大批判哲学思想体系,将西方哲学推向了高峰。
费希特认识到自我是独立自由的主体。
他站在主观唯心主义的立场伸张人的独立自主性;他建立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维(自我)与存在(非我)统一说。
谢林创立了自己的同一哲学。
他认为自然和精神、存在和思维、客体和主体,表面相反,实则同一,是“绝对”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绝对” “无差别的同一”,是万事万物的根源。
谢林认为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艺术。
黑格尔是集德国唯心主义之大成的哲学家。
他创立了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第一个系统地、自觉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成为马克思主义以前辩证法高级形态的最大代表。
黑格尔认为,多样性的东西都不是最真实的,只有普遍性、统一性才是最真实的。
统一不是脱离矛盾、对立的抽象统一,而是在内的统一,叫做对立统一。
具体普遍、对立统一是黑格尔全部辩证法的核心。
另一方面,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认为最真实的无所不包的整体既是“绝对精神”,又是对立的统一。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这一最高统一体展开为逻辑、自然、精神三大阶段。
关于人类精神的学问是最高的学问。
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第一次把人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辩证法作了系统的、详细的阐述。
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唯物主义哲学家。
他认为,自然界是唯一实在的;人是肉体与灵魂的统一;思维从存在而来。
建立了形而上学形态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和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说。
现代哲学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方哲学史进入了现代哲学的发展时期。
随着19世纪上半期欧洲工业革命的完成,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进到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
这时,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特别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思想等的提出,极大地推进了人们的认识发展进程。
面对社会的各种矛盾和自然界新的现象以及科学上的新发现,人们迫切需要理论的解释和哲学的概括。
到了19世纪40年代,黑格尔学派已经解体,德国古典哲学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
但是,这一古典哲学仍然被后来的哲学家们所继承、利用、改造和发展。
民粹主义(Populism,可译为平民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
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
它的中心思想是实现非资本主义的发展,认为俄国可以而且应当越过资本主义阶段而依靠农民公社和小商品生产的力量去建设社会主义的、平均主义的民主的社会;它反对大规模的生产组织。
民粹主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影响。
现代民粹主义是一种与个人本位倾向对抗的整体主义,要求以整体(人民、社会、国家、民族、政党等等)的名义压抑个人(包括法人)的基本权利与个人自由。
是一种与世界主义(国际主义)倾向对抗的国家主义,以外来因素解释国内危机,以对付外来威胁为理由抑制国民自由、把本民族或国家的传统价值与普世性的人文价值相对立,并以弘扬前者为旗号来抵制后者,过去的反犹主义与沙文主义倾向,对“大国光荣”的回忆与民族、国家间关系上的历史旧账重提,都成为它凝聚“民众”的手段。
它是一种与市民社会的理性主义相对抗的非理性倾向,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排斥程序化政治。
它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和宪政制度对抗的反现代化力量。
当今的民粹主义是一种有破无立的思潮,它促进了苏东旧体制的瓦解,却无助于或有害于新体制的转轨。
它冲击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却无助于社会主义的复兴。
19世纪30~60年代形成了以Α.И.赫尔岑、Н.г.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主要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哲学。
赫尔岑的“俄国式社会主义”理论。
俄国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相对而言不太发达,社会主义思想比较容易为人民所接受,俄国由来已久的村社制度实际上就可以被看成是“社会主义的萌芽”,只要能在俄国消灭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社会主义理想就完全有可能在俄国实现。
赫尔岑的这一学说在俄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稍后出现的民粹派运动的理论先声,后来无疑也影响到了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
名言:“流行都是好的。
那么,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吗?”“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要动摇。
”“不读书的人就不能算是一个完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列宁把他誉为“未来风暴中的年轻舵手”,г.В.普列汉诺夫把他比作俄国的普罗米修斯。
“俄国最早的社会主义者之一”;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创始者之一。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哲学基本上仍属于费尔巴哈的阶段,但他重视辩证法。
他主张社会主义,但仍然是空想社会主义,他认为通过旧的农民村社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相信俄国发展的特殊道路可以避免资本主义,把农民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混为一谈。
名言:“人的事业如果没有崇高思想的鼓舞,就会是无效果的,渺小的。
”“真理之所以为真理,只是因为它是和谬误以及虚伪对立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在以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9世纪40年代和后半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以及它在欧洲的传播和发展时期。
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迅速的发展(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逐渐产生了其他的哲学派别,如实证主义、唯意志论、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等,这些哲学流派总称为“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取代一元主义和决定论叔本华根据康德关于现象和本体的划分,区别了自我的两个方面,他把作为知觉对象的自我看成现象,把作为意志体现的自我看成本体,并强调意志在有机界和无机界中的作用。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尼采可以被视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相对主义的最早代表。
他认为一切推理都是合理的,一切“真理”都是源于某一占支配地位的“意志”的视界。
19世纪40~70年代,在法英盛行的是孔德、J.S.密尔、H.斯宾塞等人所倡导的实证主义。
它继承了英国经验论的传统,强调哲学应当研究“实证的知识”,标榜哲学的“中立性”。
19世纪末流行德、奥等国的是以马赫、阿芬那留斯为代表的马赫主义。
它继承和发展了实证主义。
在德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还流行着以F.A.朗格、H.柯亨、P.纳托尔普、W.文德尔班、H.李凯尔特等人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
它抛弃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而发展了康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19世纪末,新黑格尔主义也在英国开始流行,其主要代表有:T.H.格林、F.H.布拉德雷、B.鲍桑葵等。
在美国的代表有J.罗伊斯等人。
它在20世纪上半叶,流行到德国和意大利,主要代表有:R.克罗纳、B.克罗齐和G.金蒂莱等人。
新黑格尔主义者在“复兴黑格尔”的口号下,继承和发展了G.W.F.黑格尔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和维护君主制度的国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