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2》判断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2》判断题(含答案)

《化学2》判断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判断题:1、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均为范德华力2、H2S的沸点比H2O低,所以PH3的沸点也比NH3低3、石墨烯是用“撕裂”方法从石墨中剥离出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用这种方法从C60、金刚石等中获得“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也必将成为研究方向4、石英晶体是原子晶体,其分子式为SiO25、酒精的分子式:CH3CH2OH6、HClO的结构式:H-Cl-O7、碘单质的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8、NH4Cl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中不存在共价键9、在N2、CO2和SiO2物质中,都存在共价键,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10、金刚石和足球烯(C60)均为原子晶体11、干冰升华和液氯气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12、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13、硫酸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14、硫酸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15、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水常温下以液态存在并且化学性质非常稳定16、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存在的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因此该液体不导电17、硫酸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定向移动的离子,从而导电18、冰醋酸晶体溶于水的过程中即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也破坏了部分分子内作用力19、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20、CH4和CCl4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21、C与H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一定比O与H组成化合物的沸点低22、氯化钠晶体在熔融状态下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同时,离子键被破坏23、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小与水分子内化学键的改变和形成有关24、离子晶体中可能存在共价键,而分子晶体中肯定存在共价键25、金刚石、石墨烯、足球烯均为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均存在正四面体结构26、硫元素有多种同素异形体S16、S128等,均是由共价键组成的分子晶体27、CaO与CH4的熔点不同,跟其所含化学键类型不同有关28、常温常压下,水与甲烷的状态不同可以说明水的热稳定性好29、液态水与液态HCl中都不存在离子30、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说明分子越稳定,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31、某物质熔融时能导电,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离子键32、第ⅦA元素的HXO3的酸性比第Ⅵ元素的H2YO3的酸性强,可说明X的非金属性大于Y33、白磷和硫的熔化需克服共价键34、1 molSiO2晶体与1molCH4晶体中共价键的个数比为1∶235、在Na2O、Na2O2、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36、用电解法可以制备Na、Mg、F2等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判断题:1、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资源有限、不可再生,因此我们应积极研发太阳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2、甲醇(酸性)燃料电池当外电路中转移3 mol电子时,生成CO211.2 L3、如图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动方向:d电极→ c电极→ZrO3→d电极4、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使分解产生氢气,是氢能开发的研究方向5、若化学过程中断开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反应放热6、植物的秸秆、枝叶均蕴藏着生物质能7、电解水是氢能开发的主要研究方向8、锌锰干电池工作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锌锰干电池是二次电池9、足量的KI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后,用CCl4萃取其中的I2,分液,在水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仍呈血红色,说明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10、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温度升高,对于吸热反应,反应速率加快,对于放热反应,反应速率减慢11、一定条件下,固定体积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当容器内A、B、C的浓度之比为1:1:2时,该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12、向盛有5mL 4%和5mL 12%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等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后者产生气泡速率快13、KI溶液中加少量新制的氯水,再加少量苯充分振荡后静置,上层为紫红色14、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及其加工产品所贮存的能量,是可再生能源15、芒硝晶体(Na2SO4·10H2O)白天在阳光下曝晒后失水、溶解吸热,夜里重新结晶放热,实现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继而转化为热能16、将植物的秸秆、枝叶、杂草和人畜粪便加入沼气发酵池中,在富氧条件下,经过缓慢、复杂、充分的氧化反应最终生成沼气,从而有效利用生物质能17、生活、生成中大量应用氢能源,首先要解决由水制备氢气的能耗、氢气的储存和运输等问题18、垃圾焚烧处理厂把大量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电能,减轻了垃圾给城市造成的压力,改善了城市的环境,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19、贮氢合金的发现和应用,开辟了解决氢气贮存、运输难题的新途径20、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有直接燃烧、生物化学转换和热化学转换等方式21、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22、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一定越明显23、增大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24、配制FeCl2溶液时,加入铁粉的原因:Fe+Fe3+2Fe2+25、在酸性介质中钢铁容易发生析氢腐蚀,随着pH升高发生吸氧腐蚀几率增大26、电解水制氢气比光催化分解制氢气要消耗更大的能量27、沼气是不可再生能源28、氢氧燃料电池和硅太阳能电池都是利用了原电池原理29、在一定温度、圧力条件下,贮氢金属吸氢,形成氢化物;升温或加大压强,发生逆向30、镁带和盐酸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氢氧化钠的溶解都是放热反应,而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氨的液化都是吸热反应31、拆开1mol气态物质中某种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就是该共价键的键能32、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该共价键就越牢固。

氮气之所以牢固就是因为分子内含有氮氮叁键,氮氮叁键键能是N-N键能的3倍33、热值是指一定条件下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34、各种燃烧过程研究说明,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等于形成生成物分子的化学键放出总能量与燃烧时断裂反应物分子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之差35、化石燃料仍然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能源,其中煤所占的比例相当大,所以研究通过物理方法把石油、煤等转化为洁净燃料是重要课题36、钢铁生锈主要是化学腐蚀37、化学电源的能量转化率虽然不及直接然浇,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38、参与电极反应的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放出电能的大小称为该电池的比能量。

镍氢电池具有寿命长,性能好,比能量高的优势。

其中MH表示贮氢合金M中吸收结合的氢39、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是化石燃料40、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被吸收的太阳能再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化学能,物质中的化学能又通过各种形式的化学反应转化为热能、光能或电能释放出来41、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之一。

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基本上有四种:光-热,光-电,光-化学能,光-生物质能转换,其中,光生物质能转换的本质就是光-化学能的转换42、将植物的枝叶、杂草等加入沼气发酵池中,在厌氧条件下,经过沼气细菌的作用,生成沼气,沼气就是甲烷的俗称43、用玉米、高梁为原料,在催化剂的存在下,经水解和细菌发酵,可制得乙醇44、垃圾处理厂把大量生活垃圾中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电能45、生活垃圾分为: 可回收物、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所对应的四色收集容器分别为:蓝色、灰色、红色和橘红色46、贮氢金属就是吸附氢气的方式贮存氢气,不存在化学方法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判断题:1、将石油裂化产物通入溴水中,可观察到液体分层且上下两层均为无色2、进行淀粉水解实验时,为检验水解产物和水解是否完全,加液顺序通常如下:淀粉溶液→H2SO4溶液→NaOH溶液→碘水→新制Cu(OH)2悬浊液3、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热的NaOH溶液中水解完全后混合液不分层4、饱和食盐水能使蛋白质变性,这一原理可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5、淀粉和纤维素、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属混合物,水解都生成葡萄糖6、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和质量7、皂化反应后期向反应液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析出高级脂肪酸8、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是非电解质9、CH 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所以CH 3Cl 的空间构型也是正四面体 10、1 mol 羟基与1 mol 氢氧根离子所含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9N A 11、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水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12、苯和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13、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氯气生成氯苯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14、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甲醛溶液,可观察到蛋白质发生凝聚,再加入蒸馏水,振荡后蛋白质又发生溶解15、C 3H 8和CH 3CH 2OH 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分子间作用力相近,二者沸点也相近 16、煤是无机化合物,天然气和石油是有机化合物17、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加热;将导气管插入饱和Na 2C03溶液中以便于除去乙醇和乙酸18、为检验皂化反应进行程度,取几滴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若有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油脂己完全反应19、我国“西气东输”中的“气”指的是石油气20、煤干馏的主要产物为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21、工业上,石油裂化是生产乙烯的主要方法 22、制取溴苯: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加热23、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乙醛:在盛有2 mL 10%CuSO 4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5mL10%NaOH 溶液,混合均匀,滴入待检液,加热,看是否产生砖红色沉淀 24、氨基乙酸分别与酸和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 25、(CH 3)2CHCH(CH 3)2的名称是2,3—二甲基丁烷26、甲烷、乙烷、丙烷在光照下分别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物都只有一种 27、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证明苯环中不存在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交替的结构 28、乙烯、乙炔、乙醛都能使溴水或酸性KMnO 4溶液褪色29、鉴别苯和乙酸乙酯,可用NaOH 溶液并加热观察油层是否消失或变薄来鉴别 30、可用H 2SO 4溶液、银氨溶液和碘水来检验淀粉液是否部分水解31、油脂在热NaOH 溶液中完全水解后,加入饱和食盐水,可观察到液面上有固体析出 3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为高分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均可水解 33、经催化加氢后能生成2-甲基戊烷34、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除去甲烷中的乙烯35、苯在空气中燃烧时冒浓烟,说明苯组成中含碳量较高36、麻、羊毛、蚕丝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37、1 mol乙烷在光照条件下最多能与3 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38、水煤气可用来合成液态烃及甲醇等含氧有机物39、苯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硝基苯、氯苯40、将牛油和烧碱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加入热饱和食盐水,上层析出甘油41、CH3CH2NO2与H2NCH2COOH互为同分异构体42、与是同一种物质,说明苯分子中碳碳双键、碳碳单键交替排列43、油脂是人体内热值最高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可用于制肥皂和油漆44、CH2(NH2)CH2COOH属于α-氨基酸45、加入无水乙醇后,钠表面有气泡,钠开始时沉在液体的底部,然后浮在液面上,直至消失46、乙酸、乙醛、乙醇的沸点依次升高,它们都能与水互溶47、乙炔与氯乙烯、甲苯使高锰酸钾褪色的原理相同48、乙烯和乙醇的氧化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49、蛋白质的变性是化学变化,变性的蛋白质不能食用50、蛋白质与氨基酸均能变性51、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变黑后,置于焰心中铜丝由回复原来的红色52、石油的裂解是为了提高轻质油的质量和产量53、石油的裂解气1,3-丁二烯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可能有三种不同的产物,这些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54、淀粉水解液中加入含氢氧化钠的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后,一定能看到砖红色55、油脂水解的产物丙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56、水煤气可用来合成液态烃及甲醇等含氧有机物57、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区别58、把溴水与正己烷混合振荡后静置分成两层,下层几乎无色,上层呈紫红色,光照后,上下层均为无色59、等质量的乙醛、乙酸乙酯、葡萄糖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60、等物质的量的乙烯、乙醇、丙烯酸充分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相等61、(CH3)3N、、苯胺、氨基乙酸均能与盐酸反应62、氨基酸分子中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63、淀粉、植物秸秆、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制备乙醇64、裂解气通入溴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无色水溶液65、有机玻璃和钢化玻璃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66、乙醇能使溴水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67、油脂与碱反应时加入乙醇的目的是为了溶解高级脂肪酸盐68、蛋白质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CuSO4溶液、福尔马林、乙醇溶液均会使蛋白质析出,加水后不能重新溶解69、1 mol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N A70、甲烷与C5H12互为同系物,C2H4与C3H6互为同系物,葡萄糖与蔗糖互为同系物四、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判断题:1、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缩聚生成可降解塑料,这符合绿色化学“零排放”的要求2、在人类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过程中,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三种不同层次的观测仪器先后得到了使用3、根据酸碱质子理论,CO32-属于酸4、燃煤烟气的脱硫、汽车尾气的消除、二氧化碳的回收均体现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贡献5、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燃料,它们属于可再生资源6、绿色化学最显著的特征是在生产化工产品过程中必须利用绿色植物为原料7、通过煤的气化、液化等物理方法将煤转化为CO、CH4等燃料气体,可以提高煤燃烧的热效率8、青蒿素在超临界CO2中有很强溶解性,萃取青蒿素时可用超临界CO2作萃取剂9、钙基固硫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措施10、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可通过催化氧化法处理11、是可降解塑料五、基本实验判断题:1、不小心将浓碱液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点稀硼酸溶液2、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法来提纯含少量KNO3杂质的NaCl晶体3、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需用稀硫酸洗净,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4、用蒸馏法提纯物质时,如果把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会使收集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的杂质5、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06、碘的四氯化碳溶液采用蒸馏不合理,是因为四氯化碳易燃7、乙醚蒸馏用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控制温度8、二氧化硫、O3、活性炭、双氧水、氯气、甲烷、乙醛、ClO2均能使品红褪色9、二氧化硫、O3、活性炭、双氧水、氯气、甲烷、乙醛、ClO2均能使KI-淀粉溶液变蓝10、O3、氯化铁、双氧水、氯气、甲烷、氯化钡、浓硫酸、亚硫酸钠、碳酸氢钠、KI-淀粉溶液、乙醛、ClO2均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化学2判断题(教师版)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1、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均为范德华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