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双重人格障碍的心理成因分析以下是一例对双重人格的心理成因分析报告。
斯鹭的基本情况:年龄:22岁,性别:女,婚姻状况:未婚(有同居历史),独生女,少数民族,无宗教信仰,家庭经济状况较好。
家庭情况:母亲早年去世父亲是野外工作者外表:着装整齐,档次较高,衣服的颜色以黑色为主色,身高约165CM,非常瘦,给人一种风都能吹走的感觉。
避免眼光接触,这次因为是被晓原拖来做咨询,所以不愿交流。
目前的问题:因自杀未遂被她的男友(我称他为晓原)拖到心理咨询室要求做心理辅导。
此次自杀未遂事情的起因是斯鹭不允许其晓原上晚自习。
因为第二天要考试,所以晓原仍坚持出去。
但当他返回房间时(在外同居),发现她服了大量的药物,经医院抡救才脱离危险。
后来我发现她的手腕上有好多道刀疤,晓原说她多次自杀后留下的。
男孩几次提出分手,却被她以自杀相威胁而没有分开。
第一次咨询因斯鹭的不配合未进行,我另外预约了男生单独来咨询室。
咨询经过:与晓原的交谈。
咨询员:你为什么要与斯鹭分手?来访者:她时好时坏,我受不了咨询员:你能详细说一下吗?来访者:她好的时候,体贴人,关心人,上课正常,学习也不错,对我也很好,斯鹭的身材很好,人也漂亮。
同学们都羡慕我有这么好的一个女友。
但有时候她就是一个魔鬼。
(不语但情绪激动,表现出恐惧的表情)我给晓原的水杯中加了些热水,待他的情绪稳定后,我请他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来访者:有一次,大约是在劳动节放假时,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到KTV去玩,玩到一半时,她不管别人正在唱歌,抢过话筒,一边说着极其难听的下流话,一边不着调的乱唱。
一会又要服务员拿酒来,一会又要拿香烟。
一手握着装白酒的瓶,一手拿着香烟。
又抽又喝,说着粗话,一边跳舞唱歌,晓原和伙伴都呆了。
开始并没有喝酒,不存在喝醉的问题啊。
几个同学一起把她压住,后又费了好大的劲,才将她送回住地。
第二天我问她昨天是怎么回事,她说没干什么呀,一脸茫然。
咨询员:这种情况她以前出现过吗?来访者:出现过几次。
但不是在KTV,因为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带她出去了。
咨询员:在出现这些状况前都发生过什么事吗?来访者:(想了许久)一次跟她父亲吵架,一次是与同学吵架,还有一次不记得是什么原因。
咨询员:那就是说一般都是有事情刺激了她对吗?来访者:好像是的。
咨询员:你能谈谈她的平时的情况吗?来访者:好的。
她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胆小怕事。
同学多说她一句都受不了,眼泪马上就下来。
平时她的话并不多,给人感觉就像林黛玉型的女孩。
我开始也是被她这种气质所吸引。
咨询员:她的家庭你了解吗?来访者:不了解。
她不肯说。
不过这几天她父亲正好在这,我和他说过你,他也想和你聊聊。
咨询员:好的,你就帮我与他约个时间吧。
用斯鹭男友的话说,她的人格特征比较混乱,一半天使,一半魔鬼。
与斯鹭父亲的交谈:斯鹭的父亲来了,具有典型知识分子气质。
但因长年在外工作,被风霜吹皱了的皮肤显得苍老,这几天因女儿的事搞得焦头烂额。
谈到女儿就唉声叹气。
来访者:我只有这一个孩子,在我孩子6岁时,爱人体检时查出癌症。
从那开始了漫长的治疗。
由于家中无老人可托,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孩子只有托亲戚和邻居照顾。
咨询员: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女儿性格发生改变的?来访者:是在妻子做手术后。
她母亲自从开刀后,又得知患得是癌症,脾气大为改变。
对我疑神疑鬼,对女儿要不非常严厉,要不就过度宠爱,也不允许我管教女儿。
还经常当着女儿的面骂我,结果女儿也开始对我一点都不尊重,以前女儿根本不会这样。
年轻的母亲得了重病,对疾病的恐惧,对女儿将失去母爱的心酸,害怕丈夫会离开,这些都使年轻母亲性格发生巨大的改变,表现在与丈夫、与女儿交流中出现异常。
咨询员:你妻子手术后女儿到医院看了母亲吗?来访者:我妻子在医院住了二个多月,但女儿只去过几次,她不肯去。
咨询员:为什么不肯去?来访者:因为我妻子推出手术室时,我女儿在场,当时就受了惊吓,后来就不肯去医院了。
咨询员:你为什么让女儿看母亲刚出手术室时的情况呢?来访者:唉,是我丈母娘不放心女儿,外孙女又无人看护,就带到医院里来了。
谁知刚到手术室的门口就遇上手术结束,送病人到病房的整个情景女儿都有看到了。
她母亲因刚做完手术没有穿衣服,由几个人抬到病床上。
整个过程我女儿一直在旁,而我又没注意到她。
晚上睡觉时她不肯自己睡,一直闹到凌晨。
术后的几天她不肯到病房看母亲,直到我妻子出院。
刚开始女儿也躲开她,后来慢慢好转。
我们也就没有注意到她的心理状态如何。
只是觉得她乖了好多,也没太撒娇,话也不多。
除了做作业就是一个人玩。
咨询员:关于你妻子手术这件事,你对女儿说过什么吗?来访者:我告诉她妈妈病得很重,我要照顾她。
你以后要听话,不要让你妈妈生气,要不爸爸妈妈都不喜欢你。
我感到女儿确实做到了,从此再也不会烦我,做作业很自觉,做完后自己玩游戏。
我感到她一下子就长大了。
所以我的心思基本上都在妻子身上。
咨询员:你女儿一人在家都玩些什么游戏?(在其父亲述说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角色变换的游戏)来访者:他给一个娃娃取了名字,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
她一会装“小孩”:“妈妈,我要买新衣服。
”一会又装“妈妈”:“我生病了,治病花了很多钱,没有钱给你买衣服。
”一会又装“爸爸”:“你再吵,就把你送走。
”一会又装“小孩”:“我不要了,不要送我走。
”有时又装“小孩”:“妈妈抱抱我”。
一会又装“妈妈”:“好孩子,妈妈抱你。
”给娃娃穿衣,喂饭等等。
这类游戏她一个人玩得最多。
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必须研究他的心理发展轨迹,人在后来生活中显现的心理问题必有形成的早期心理背景和过程。
“过家家”是2、3岁孩子的游戏,但象斯鹭这么大的孩子一般不再玩了,斯鹭则用这个游戏向父母表示对被爱的渴望,女孩始终处于爱与被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为避免被抛弃而压抑被爱的需求,但被压抑的情感并未消失。
所以在孩子的想象的游戏中,把生活中的部分体验编成“孩子”“妈妈”“爸爸”,她不懂得该如何平衡妈妈需要父亲的照顾和她需要父母照顾的矛盾。
斯鹭只有借此游戏与孤独、寂寞作抗争。
这种体验成为成人后人格分离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早年心理发育过程中由于不良的外环境和不良教育、形成的变态的心理个性、潜隐在心灵深处的潜意识也是形成双重个性的诱因之一。
早年心理发育一般指两个年龄段:一是0到12岁左右,这是人的情感依恋期,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二是12岁到18岁左右。
这是人的青春期,也是性格形成并进行矫治的关键期。
如果一个人在早期出现心理问题,在这一时期进行矫治,个人还能发生较大的性格改变。
如果他身边的抚养者和教育者没有太大变化,那么,一个人的性格从形成到成熟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生活早期的抚养背景让其隐患已经形成了深深的烙印。
所以人格的形成与家庭文化也有很大的关系,孩子的人格与父母亲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紧密相连。
斯鹭的父亲成长经历比较曲折:斯鹭父亲还有一姐姐。
斯鹭的爷爷奶奶因工作原因分居两地,斯鹭的爷爷与前来照顾姐弟俩的保姆发生性关系,其行为被斯鹭亲奶奶发现后,因强烈的精神刺激得了心理疾病,而后离婚。
姐弟俩则被判与父亲生活,而父亲则与保姆结婚,保姆后来也生了孩子,从此姐弟俩处于被冷落的境地。
斯鹭父亲童年缺少关爱的经历在其心灵中留下了特殊伤害,使他对社会保持警惕和不信任的心理,夫妻平时在家中所谈论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时,也大多数是负面的评论,这点在与斯鹭父亲交谈中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咨询员:你女儿非常反常的行为出现在什么时候?来访者:好像是高二。
一天她洗完澡,一丝不挂地在房间走来走去。
我气得要命(我妻子在得病七年后去世,从此我没有再结婚了)要她立即穿上衣服,但她似乎没听见,在房间继续走动。
连看都不看我一眼。
一气之下我出门了,直到十二点才回家。
家里乱七八糟,衣服被抛了一地,可第二天她倒像没事人似的。
咨询员: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吗?来访者:学校反映她谈恋爱。
马上就要高考了,所以我说了她。
咨询员:你是以什么方式与你女儿交谈的?来访者:这么小就谈情说爱的,我骂了她。
我和班主任还找了那个男生和他的家长,男生表示不会再与斯鹭来往。
噢,我想起来了,那天放学斯鹭约男生时,那男生没理她,并告诉我和班主任找他的情况,斯鹭一进家门就开始大吵大闹的,我们发生了一次挺厉害的冲突。
她把自己锁在房屋里面,过了没多久就出现不堪入目的一幕。
但我认为我当时并没有错,孩子不能不管啊。
斯鹭第一次与异性交往就被父亲严厉制止,当对异性的兴趣被压抑后,以裸体的极端方式表现出来。
马克思说:“情欲是人类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
弗洛伊德认为:凡是被禁止的东西,一定是被愿望的。
如果不是人们愿望做的事,禁止就是不必要的。
她那一直受到压抑的爱与被爱的本我被激发了,在她那强烈的性本能的需求驱使下,她对自己不满的负性情绪也更加被提升起来,她不再顾及伦理道德的超我的约束了。
在高中阶段追求与异性的交往和不被允许的矛盾,必然会自然而然地在她的心灵中引起极大的冲突。
斯鹭以违反社会伦理道德、愤怒的方式表达,以一种扭曲的形式表达对性爱的需求。
这是一种恶性循环:不满情绪被压到潜意识里,自己意识不到。
由喜欢男性(高中时的男友)到对男人失望(男友放弃与她的来往)和愤怒(对父亲)以至想报复男人(对父亲),用这些变态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性欲和扭曲的心理,尤其是她没有可以进行心理感情交流的女性朋友,这进一步使她的心理走向异常,出现双重人格的表现形式了。
经过调查,我对斯鹭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我希望斯鹭本人能来咨询室谈谈。
第二天她来了。
很文静、清秀的一个女孩,很有礼貌也很体贴人。
她发现我不太方便时(脚扭了一下),马上来过来扶住我。
我们经过多次的交流,她开始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了。
在一次咨询中,来访者谈到一次经历:我好像是在做梦。
看到两名护士推着一台手术车(母亲去世已有七年了)出来。
母亲身上挂满了管子。
母亲招手叫我过去。
我跟着车子走,车子走出了医院的大门一直往前,街道上有不少的人,都是面无表情,没有一个人理我。
穿过街道,走到一个好大好大的打谷场。
天黑了,手术车不见了。
我好累好累,就找了个草垛睡下了。
我也不知睡了多久,醒来后发现我不知怎么跑到郊区了。
回到学校同学问我这两天到哪去了,衣服怎么这么脏,我也不知怎么回答。
要说是梦吧,可我确实失踪了两天。
要说是现实的,可我确实看见了手术车。
我问她:“你记得你母亲手术的情景吗?”她说:“有印象。
我记得在一间房子里,突然涌进了好多人。
把我妈妈从一张床抬到另一张床。
妈妈胸前包了好多纱布,没穿衣服,身上挂了好多瓶子。
我站在那发呆,一个人突然撞了我一下,我摔倒了。
可没人管我,我爬起来躲到病房的角落里,一声都不敢吭。
要在平时我早就大哭起来了,可那天没人理我(我明白这就是她所说的街道上所有的人都不理她的根源)。
从此时开始,通过与斯鹭共同对这件事的心理分析,我小心谨慎地分析她所出现的事情可能是双重人格问题时,我问斯鹭她父亲是如何告诉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斯鹭说父亲是在咬牙切齿骂她时说的,而且说得很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