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作于2010年6月。
该案件系2010年广西律师协会对2009已通过司法考试的学员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最后阶段模拟法庭援引的经典案例,笔者当时还在司法考试的紧张备考复习过程中,但有幸能得到该案件的公诉机关的起诉书及证据材料,遂于当晚凌晨对此案相关的证据材料进行了梳理,提笔形成此文。
【作者】林铁城【原文链接】/ken2668658张新亮案一审辩护词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XX市XX律师事务所接受被告人张新亮亲属XXX的委托并经被告人同意,指派XXX律师、XXX律师担任被告人张新亮的第一审辩护人。
现提出如下辩护意见,请法庭审查、参考并希望能采纳。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检察院起诉被告张新亮恼羞成怒故意杀死其妻,并企图伪造家中被他人盗抢和其妻被他人杀害的现场的指控,辩护人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理由是:一、作案动机不存在1、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张新亮与被害人韩XX“感情长期不合,两人经常因家庭琐事吵架”,即“恼羞成怒”将其妻韩XX杀害的动机与客观实际不符。
根据多名证人在询问笔录中的陈述,并没有反映出被告人与被害人在案发前感情不合,且多名证人在笔录中的陈述都是一致的。
2、张新亮的姐姐张某某在 1999年10月17日的询问笔录(控方证据11第32页)中提到:“这段子关系还行”,“那天二人挺高兴的,嘻嘻哈哈的”。
3、张新亮的五婶刘某某在询问笔录(控方证据12第34页)中提到:我去了对着张新亮和孩子就问:“这阵子生气没有”,小亮说“没有”,孩子也说“没生气过”。
4、张新亮的邻居张某某在1999年10月19日的调查笔录(辩方证据1第54页)中提到:“我觉得他是一个挺实在、挺老实的人。
从表面看,他们夫妻感情应该是可以的,没有听过他们有大吵大闹的事”。
5、张新亮本人在1999年10月16日的询问笔录(控方证据1第8页)中提到:“结婚后约六七年时间经常生气,最近几年很少生气,生气都是闲事、家务事”。
二、作案时间不在场1、起诉书指控被告人张新亮当天下午两点左右,张新亮独自返回家中,以他人托其帮购买车灯灯泡为由,将正在北屋西里间睡觉的妻子韩XX叫醒,并让韩XX到东屋库房去灯泡。
当被告人张新亮尾随其妻韩XX进入库房时,将其妻韩XX杀害的指控认定的事实不清。
2、张新亮在1999年10月16日的询问笔录(控方证据1)、八一家电城工作人员张某某在1999年10月16日的询问笔录(控方证据19)、张宽街的购买电视机的顾客孙某某在1999年10月17日的询问笔录(控方证据20)、龙城家电商城工作人员刘某某和于某某分别在1999年10月18日的询问笔录(控方证据21)与1999年10月17日的询问笔录(控方证据22)、后屯村的购买电视机顾客商某某在1999年10月17日的询问笔录(控方证据23)的证言中均证实了被告人张新亮在1999年10月15日,即案发当天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不在案发现场。
三、张新亮在1999年10月16日的询问笔录(控方证据1第8页)中,当办案人员问到:“最近一段时间,你家的周围发现可疑的人员了吗?”张新亮答道:“没有,因为我白天不回家”。
四、张新亮的邻居张某某在2000年11月24日的调查笔录(辩方证据1第53页)中提到,案发当天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她亲眼目睹了张新亮家大门没有关闭,且当时门口停有一辆两轮的红色摩托车(区别于张新亮的摩托三轮车),该男子站在张新亮家门外与邻居张某某对话,经邻居张某某陈述,她目睹了该男子在十几分钟后驱车离去。
除此之外,邻居张某某证实案发当天下午没有看见张新亮回过家,也没有听见张新家有争吵,换言之,公诉人指控被告人恼羞成怒(势必会发生争吵,而招致邻居张某某的关注)将其妻韩XX杀害的事实客观不存在,证实了张新亮案发时并未到过现场。
五、张新亮的女儿张某某在2002年3月30日的证明(辩方证据2)中提到:“一点以后妈妈午休,期间有人来电话,我去接没人讲话,于是叫醒妈妈去接电话,在1:20左右来了一个男人,大高个,30岁左右,红脸,在1:30我和弟弟一起去上学,此人仍在家,此人欠我家货款很多。
”该证言证实案发当日有外人来过的事实与邻居张某某陈述的事实一致,由此,被告人张新亮在案发时段是否回过家,法庭可以明断。
六、讯问笔录、询问笔录不合法1、夏津县公安局刑侦二中队在1999年10月20日凌晨4时,对张新亮进行讯问制作笔录(控方证据3)的时间记载,违反了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规定。
2、夏津县公安局刑侦二中队在1999年10月20日上午7时至8时,对张新亮进行讯问制作笔录(控方证据3)的时间记载与前一次讯问的时间间隔违反了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规定。
3、1999年10月15日21时40分控方在清河城区张立保家对张新亮的女儿张某某(10岁左右)询问时,未经其监护人或者成年家属同意,且没有见证人在场,违反了刑事诉讼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询问笔录---控方证据10)七、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前后矛盾不可克服1、张新亮在1999年10月19日下午2时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2第10页)中提到:“当天晚上我一直没有睡着觉,下半夜两点多钟,我从床上起来,掀开靠南侧的木箱子,从箱子里将锁拿出后扔到箱子底部的东南方向了”与张新亮在该份笔录中(第12页)提到“到西里间将靠南侧的箱子撬开,锁掉了,我把锁扔到箱子里的西南角”的供述前后矛盾。
2、张新亮在1999年10月19日下午2时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2第12页)中提到:“完事后,我在北屋东里间拿刀的抽屉里,拿了一把约30公分长红木把的平头旧改锥”与张新亮在1999年10月20日上午7时至8时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2第10页)中提到:“红把,半新,约20公分长,上有点绣,刀口掉了一点点角,有一次拧螺丝拧的掉了点角,镀铬的皮也随之掉了一点”前后供述不一致,与之相关的由邢台市公安局法医和清河公安局法医作出的尸检报告(控方证据15第39页)记载的:“眼部及颈部创口缘齐,创内无组织间桥”鉴定结论不相吻合。
3、张新亮在1999年10月19日下午2时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2第12页)中提到:“我就出了大门往南到停盘往北到了高杆灯下后等活”与张新亮在1999年10月20日凌晨4时讯问笔录(控方证据3第15页)中提到:“我杀了妻子后,骑三轮车去了姐夫的育才书社。
从停三轮的地方向西,经三洋向东,去的育才街姐夫的书社”,以及他在该份笔录中(第16页)还提到:“我便下楼走了,还是从美发厅下去,骑摩托三轮车走了,到北行宾馆楼下等活去了”的三处供述前后的矛盾不能克服。
4、张新亮在1999年10月16日的询问笔录(控方证据1第6页)中提到:“3.15分左右给龙城家电商场送了一趟电视到连庄办事处前屯村,回来4.30分左右”,且有证人证明属实,与张新亮在1999年10月19日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2第13页)中提到:“案发后三点多钟,我直接到了俺姐姐家,将钱给了俺姐夫孙某某了”的供述内容相悖。
5、张新亮在1999年10月19日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2第14页)中,当讯问人员问及撬锁用的改锥和杀害韩XX用的刀子现在哪里时,张新亮回答:“放在我家南屋靠北头的梁子上”,而后,张新亮在1999年10月20日凌晨4时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3第15页)的回答:“我交给我姐夫了,连同钱一块交给他的”,“我把钱和作案工具改锥、刀子交给我姐夫”供述的事实内容完全不符,且在张新亮被羁押期间所“写”的家信中载道“我这里情况,我是一切都说了,就是凶器刀子找不着,因为我想了好多天,就是找不着,你看怎么办?请你们想想办法,因为这样东西至关重要。
”“希望父亲大人多跑跑,多花点钱,给我跑跑,就是死不了就行,如果不跑我就死定了。
”另外,根据《公安机关办案人员未发现作案工具(刀)的证明》和《公安机关关于未找到张新亮作案凶器的情况说明》也证实了笔录记载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的不可排除性。
6、关于作案工具(刀)特征的描述的矛盾。
张新亮在1999年10月19日下午2时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2第11页)提到“刀刃挺厚的,两边都有刀片,其中一边有一个刀片一个锥子,另一边有一个带锯齿的刀片和一个其瓶盖的起子。
刀是黑塑料的,带有花纹”;在1999年10月20日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4第18页)提到:“折叠起来约10厘米长,两边都能往外折出刀来,上有小刀、小锯、剪刀、锥子”,“整个折刀是旧的,是1988年向电业局抄电表的小严要的”;在1999年10月19日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6第21页)中提到:“我作案杀我妻子前三天的中午约11时许,我在清河县城富丽宾馆斜对门的一个五金店门市买的”,“他(老板小范)给我拿了一把四用的折叠刀,上面有小刀,有个小锯式的东西,一个锥状的,那个是什么忘了。
”另外,根据1999年11月20日,清河县看守所制作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7第23页)中,张新亮辩解道:“七八年前我家里就有那把刀子,是个电工刀,这个刀子是怎么又的我也不清楚,原来说的来历不是真的。
”而张新亮的女儿在被清河县公安局问及“你家有没有电工用的那种工具组合刀具”时,其回答道:“我没见过”。
7、张新亮在1999年10月20日的讯问笔录(控方证据4第18页)提到:“折叠起来约10厘米长,两边都能往外折出刀来,上有小刀、小锯、剪刀、锥子。
杀人时用的是小锯和小刀铁把,把上的塑料索儿是黑色的,整个折刀是旧的,是1988年向电业局抄电表的小严要的”,与之相关的由邢台市公安局法医和清河公安局法医作出的尸检报告(控方证据15第39页)记载的:“眼部及颈部创口缘齐,创内无组织间桥”鉴定结论不相一致。
显而易见,死者韩XX眼部及颈部创口缘齐,创内无组织间桥,不可能是一把小锯和旧小刀所致。
也就是说,张新亮供述的杀人手段及其使用的作案工具与韩XX被杀害的客观事实存在根本的矛盾。
八、仅有言词证据无实物证据,且证据“三性”不全1、办案人员提及的作案工具(刀),被告人张新亮前后的供述与辩解矛盾不能克服,且公安机关办案人员未发现作案工具的《证明》与《情况说明》也充分说明了本案在此问题上,存在重大的疑点,不能证明被告人确实使用过该工具(刀),更不能证明被告人使用该工具(刀)行凶杀人。
该证据不具有客观性。
2、刑事科学鉴定书(控方证据13)仅证明案发现场的血迹全部属于被害人韩XX,而不能勘验出任何与张新亮有关的蛛丝马迹,换言之,根本不具有证明张新亮到过现场的证明力,更不能仅凭鉴定书鉴定韩XX的血型就证明是张新亮所为,该证据不具有关联性,即无用证据。
3、张新亮在被讯问过程中供述的犯罪手段(如何使用作案工具杀害被害人行为的前前后后)以及造成的危害结果(尸检报告记述的客观事实形态)不相一致,该证据亦不具有关联性。
4、控方证据3、控方证据10获取证据的手段和程序不合法,该证据不有合法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合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